高中时代
1981年,奉新一中的高中部共收了六个班: 一个文科班、五个理科班。邹碧华所在的班级是文科班,同时也是重点班。
一进高中,邹碧华就引起了英语老师王明漪的注意,这位从上海来的知青老师对邹碧华青睐有加。
一次,王明漪有事,让她的男朋友代她上课。
“有谁知道狄更斯?”男老师问。
“我看过狄更斯的两部作品。”邹碧华举起手。
男老师大为惊喜,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县城,居然有人知道狄更斯,还读过狄更斯的作品!
从此,王明漪经常拿一些简单的原版短篇小说给邹碧华看,培养他的英语语感。邹碧华也开始听起英文歌曲,那些悦耳的歌词和轻盈的节奏带给了他独特的享受,天生就爱唱歌的他在音乐中体味到了一种异国语言的美妙。
有一次,邹碧华听到美国歌手卡朋特演唱的《犜狅狆狅犳狋犺犲狑狅狉犾犱》,其中有两句歌词是“犐犿狅狀狋犺犲狋狅狆狅犳狋犺犲狑狅狉犾犱犾狅狅犽犻狀犵”和“狔狅狌犾狅狏犲狆狌狋犿犲犪狋狋犺犲狋狅狆狅犳狋犺犲狑狅狉犾犱”。邹碧华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介词带来的细腻情感差别。“狅狀是一个面的接触,犪狋却只是一个点的接触。歌的前面是情感铺垫,而到了最后,女孩子则进入了一种极致的激情状态。”邹碧华在读书笔记上写道:“想象一下,一个女孩子跟男朋友拥吻的时候,最后踮起了脚尖,这时用犪狋是不是最为精准呢?”陶醉在学习快乐中的邹碧华也引起了班主任刘屏山老师的注意。
刘屏山是江西奉新人,面容清癯,额头很宽,和学生说话时温文尔雅。
这位从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很有个性,上课时喜欢穿白色衬衫,平日里对诗词歌赋书法情有独钟。
大学毕业后,刘屏山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中执教语文,由于教学质量优异,江西省教育部门特意邀请他来奉新县给上富中学、奉新一中教授语文。
邹碧华考入奉新一中高中部时,刘屏山是那一届文科班的班主任。
每天清晨六点十分,高高瘦瘦的刘屏山从家里出发,来到学校的学生寝室,把熟睡中的学生们一一叫醒,带着他们去晨练。练完晨跑后,孩子们去吃早饭,刘屏山快速处理一些学校事务,然后督促吃完饭的学生去教室早自习。等到学生都在教室里早读了,刘屏山就赶回家吃早饭,一般是两个馒头、一碗稀饭。
刘屏山的身体并不好,以前在上富中学任教时,因为他常常带着学生下田劳动,体力透支造成了他频频出现血尿,但刘屏山对工作依然很投入,他非常珍惜自己带的这个文科班。
“这个班里的学生实在太努力了!”刘屏山回家常常和妻子说。每晚自习课结束时,刘屏山都要来到教室,把点着蜡烛在自习的学生们一个个“赶”回家。
邹碧华是刘屏山很喜欢的学生之一,刘家离学校比较近,邹碧华常常跑到老师家请教。
“刘老师,您再给我出个作文题吧,我还要写,写完了您给我改改。”“刘老师,这个古文里的词是什么意思啊?”“刘老师,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邹碧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刘屏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孩子爱学习,是个好苗苗!”同样做老师的妻子也忍不住夸起邹碧华。
刘屏山的工作热情很高,平时除了上课、开会、批考卷,一有空他就忙着刻印资料。那时候,学校的复习资料非常紧缺,为了让学生能在第二天的语文课读到最新资料,刘屏山经常刻印到深夜。
做得累了,刘屏山便会在家里铺上宣纸,磨上墨,提起毛笔写上几个字。邹碧华偶尔站在刘屏山身旁,毕恭毕敬地看老师写字。
“刘老师,您的字写得真好!”邹碧华由衷地羡慕道。
除了经常向刘屏山讨教,邹碧华还有两个秘密武器: 一个是父亲好不容易买来的“工农兵数理化自学丛书”,另一个是好朋友贺虹寄来的考卷。
奉新是个小地方,自从全国恢复高考后,县里的书店偶尔会进两套复习资料。温卫宏有一次借了套“工农兵数理化自学丛书”给邹碧华,邹碧华发现里面的复习题很有针对性,但自己又苦于无法在图书馆借到。
不久,县里又进了六套自学丛书,邹连德得知消息后赶紧登记买了一套。一套丛书要十多元,当时邹连德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元。
“这书也太贵了!”许贻菊有些心疼。
“为了小孩子,这套书很难得的。”邹连德劝说道。
拿到书的邹碧华兴奋不已,天天埋头在家做习题,每道题目都认真解答,不懂的题目还在边上做了记号。
贺虹是宿舍大院里最支持邹碧华读书的小伙伴。她平时在宜春市上学,常常和邹碧华交流学业,由于市里的考卷往往比县里的考卷更讲求知识点的更新和总结,贺虹便将自己学校发的考卷手抄下来,然后一并寄给邹碧华,让他同步复习。如果碰到带有长篇阅读理解的英语考卷和有着复杂图形的化学、物理考卷,贺虹索性就把考卷直接寄给邹碧华。高中的那段日子里,邹碧华最开心的就是收到贺虹源源不断寄来的一摞摞考卷,细心的贺虹知道邹家家境不好,还特意在信里夹上信封和邮票,方便邹碧华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写信给她。
邹碧华的学业在突飞猛进,班里最要好的“铁哥儿们”帅圣极特别惊讶于他的领悟力:“没见你怎么用功嘛!”
查自习,忽然看到一个座位空着。
“这不是碧华的位子吗?”刘屏山赶紧追问同学。原来,邹碧华去看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了,刘屏山哭笑不得。
邹碧华读到高二时,由于刘屏山担任了学校副校长,忙于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另一位教地理的罗运虎老师来到文科班成了班主任。
罗运虎很喜欢体育,年轻时曾是第一届江西省田径代表队的队员,男子四百米跑破过全省纪录,调皮好动的邹碧华如同找到了“忘年交”,立即和罗运虎成了兄弟般的好朋友。
每当期末考试结束,邹碧华总是第一个去问罗运虎:“罗老师要不要我帮忙做点啥”,这时罗运虎通常会将自己已经写好的“老师评语”草稿交给他,让他帮忙誊写在学习卡上。机灵的邹碧华知道自己的“豆芽字”拿不出手,于是三言两语地“哄”着班里的“写字高手”帮他完成誊写任务。
高考转眼快到了,邹碧华开始琢磨起考大学的事来。
“罗老师,你说我考什么大学好?”
“考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吧!”罗运虎说。邹碧华的成绩在班级里不算太拔尖,罗运虎觉得他考华东师范大学比较保险。
邹碧华没作声。过了几天,他又去问刘屏山:“刘老师,北大好吗?”“当然好了!”
“我要考北大。”邹碧华喃喃地说。
“这可不是一句话的嘞,要靠真本事才行!”刘屏山提醒他。“您放心,我说了要考,就会拼了命去考。”邹碧华自信地看着刘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