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PA的基本分类
RPA依据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具体如图1-10所示。
图1-10 RPA的分类
1.5.1 按应用模式分类
按照自动化的应用模式或运行机器人的方式来划分,RPA可以分为两种。
1.有人值守机器人
有人值守机器人也称为“人工辅助自动化”,是指需要人工通过桌面程序来触发自动化流程执行的一种机器人,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前台机器人”。由于在复杂的流程处理过程中,机器人不能完全替代人类操作,所以就需要人和机器人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作,人工处理那些机器人不能完成的工作,机器人执行那些标准化、重复性、规则化的系统操作上的动作。
·优点:可以灵活安排人和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当机器人出现任何问题时,人工可随时干预,及时解决业务中遇到的问题。
·缺点:既然需要人参与,但人有休息的时候,因此机器人就不能做到不间断运行。另外,由于人和机器人操作的是同一桌面环境,在机器人处理业务过程中(操控鼠标和键盘),人是不能参与的(会影响鼠标和键盘的操控),只能等待机器人的工作完成后,再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所以人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被释放出来,这样会降低员工工作量。
2.无人值守机器人
无人值守机器人也称为“非人工辅助自动化”,是指由机器人完全自动化地处理流程,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人工控制,有时也被叫作“后台机器人”。
·优点:机器人真正地做到了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最高限度地利用了机器人的时间,也完全释放了人的等待时间。
·缺点:即使机器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只能利用某种预警的方式通知人,而人也无法直接干预机器人的运行,只能等待机器人执行完任务后,再由人处理队列中那些不能被机器人执行的任务。另外,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的流程,必须具有高度的规则性,清晰地定义出每个步骤、每种类型的异常情况,而对于将日常处理的业务流程转换成机器人可自动运行的规则化流程,这不但工作量大且具有非常高的难度。
看起来无人值守机器人才是真正自动化追求的最高级形态,因为这种模式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人类的工作可以完全交给机器人处理。这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未来世界机器人的电影画面呢?
但是现实世界总是很骨感的,你可以先停顿几分钟,仔细思考一下身边那些实际发生的业务流程,看看它们能够被自动化执行的流程比例。其实,能实现自动化的流程比例是很低的。如果你想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分析这些流程,请参看4.4节的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当现有的业务流程没有做出根本性调整的时候,有人值守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这也是为什么在流程自动化的一些初始应用中,用户认为只要选择桌面流程自动化(Desktop Process Automation,DPA)产品就够了,他们觉得DPA就能满足自己的处理要求,而不需要更高级的RPA技术。
越是批量大的、复杂度低的业务,RPA所能替代的FTE就会越多,而有人值守机器人和无人值守机器人由于应用场景的不同,所能实现的FTE也是不同的,无人值守机器人实现的FTE是2.0~3.5(一个后台机器人的工作量等于2~3.5个全职员工的工作量),有人值守机器人实现的FTE是0.4~1.2(一个前台机器人的工作量等于0.4~1.2个全职员工的工作量)。
当然,以上两类机器人是可以混合应用的,即一家企业可同时拥有无人值守机器人和有人值守机器人,而且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还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并实现统一的管理。
1.5.2 按部署模式分类
根据部署模式不同,RPA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桌面部署、服务器部署或云端部署。
(1)桌面部署
桌面部署指的是将RPA中的机器部署到桌面计算机中,而不是后端服务器中。安装载体可以是员工日常使用的电脑,也可以是特意为机器人配备的电脑。一般在这种模式下,员工通过手工直接触发机器人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可以直观地监督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及时得到运行结果。
(2)服务器部署
服务器部署指的是将RPA中的机器人部署到服务器端的虚拟桌面环境中,由于不需要借助于员工的办公电脑,也就不会对目前的办公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服务器端的机器人对员工来讲是透明的。由于服务器拥有更好的配置资源,可以虚拟出多个运行环境,可以让多个机器人同时运行且运行效率高。但是只有专业的机器人运行监控人员才能监督到机器人的运行情况,最终用户只能等待机器人执行后的反馈结果。这种部署模式一般是通过机器人工作日程表来触发和编排机器人的执行。
(3)云端部署
云端部署又可以分为私有云部署和公有云部署,私有云与本地的服务器端的部署模式相似,都是在企业内部的网络环境中部署机器人来执行。有时为了满足业务外包要求,机器人也会部署在企业外部的公有云环境中,这就需要机器人通过VPN或远程桌面来操作部署于企业内网的应用系统,同时需要为机器人提供远程的部署和监控能力。
服务器部署模式和云端部署模式可以支持无人值守机器人,而桌面部署模式可以支持有人值守机器人。某调研机构的数据表明了这几类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不同类型机器人市场占有率
除了上面三种基本模式外,还有一种混合部署模式,是指一家企业同时具备在以上两种或三种模式下部署的机器人,而且这些不同部署状态下的机器人还能被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例如,某企业的呼叫中心部门采用桌面部署模式,使用有人值守机器人辅助客服人员完成一些数据查询的操作;而财务部门采用服务器部署模式,利用无人值守机器人实现财务月末对账的自动化处理。同时,该企业的采购部门的机器人部署在公有云端,按时间周期自动采集行业中的报价信息。而这类基于云模式的机器人的运维服务通常是由提供基础环境的云平台厂商提供的,省去了IT部门人员的运维工作。该企业利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部署模式下的机器人运行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控,以及自动化资源的统一调度。
1.5.3 按应用级别分类
根据RPA所能达到的应用级别进行划分,RPA可以分为桌面级或企业级。
(1)桌面级
桌面级自动化被称为桌面流程自动化(DPA)或机器人桌面自动化(Robotic Desktop Automation,RDA)。技术发展到今天,一般企业级自动化才会被称为真正的RPA。当然,RPA通常也都向下支持DPA的技术实现,所以如果实现了企业级RPA应用必然首先能够实现桌面级自动化处理。
在DPA模式下,每个机器人都独立运行在特定的桌面计算机中,即机器人开发环境、测试环境、运行环境和监控环境都是基于桌面计算机的,相当于一款桌面软件。不同的机器人之间没有联系,不涉及统一的作业编排、资源调度和监控管理,以及底层的API集成功能。也就是说,DPA整个运营体系并没有利用企业任何的后台服务器资源。由于DPA是分散使用的,每个机器人的使用和管理权限都完全下放给了普通的业务人员,所以首先需要对业务人员进行技能提升。由于不能做到机器人的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DPA看起来实施简单,事实上却带来了资源浪费。
(2)企业级
真正的企业级RPA是对DPA模式的一种升级,为了解决企业中大规模机器人使用和管理问题,通常采用平台化的实现方式,支持各个部门不同类型的流程自动化要求。企业级RPA补充和提升了原有的DPA技术能力,特别是在机器人监控管理、企业安全风险控制、环境版本迁移、资源共享及负载均衡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通过RPA平台化的机制可以实现机器人资源在企业中的共享和复用,比如某个机器人可以为两个业务部门提供不同的服务,且不会产生冲突,但需要满足企业合规和审计部门对机器人合规性管理要求,而不只是像DPA一样,只需要满足桌面软件管理规范就行。企业级RPA的目的是为整个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单是为“个人用户”服务和单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
企业级RPA不但对平台的要求高,而且对管理RPA的人员能力要求也高。管理全企业的机器人比只管理个人桌面的某个机器人要复杂很多,所以通常企业级RPA都会配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配套的管理措施,如机器人卓越中心(CoE)的管理方式。
1.5.4 其他分类方法
1.按照技术能力分类
根据实现技术能力划分,RPA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网页自动化
·邮件自动化
·电子表格自动化
·PDF自动化
·文件自动化
·……
这种分类方法只是针对要实现自动化的对象来划分,并非严格的分类方法,而且RPA软件通常都能够支持这些自动化操作。
2.按照应用领域划分
根据RPA所实现的应用领域划分,RPA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销售自动化
·财务自动化
·税务自动化
·人力资源自动化
·基础设施自动化
·测试自动化
·运维自动化
·……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厂商会宣传自己的财务机器人、税务机器人、测试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大多属于RPA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