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从市井视角看攀枝花文化
◎攀枝花市政协主席 李群林
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产生于街区小巷,既通俗浅近又变幻诱惑的一种市民文化;它最接地气,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它自由闲散,也许不甚严肃,“没有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更没有血与火的悲剧意识”。也正如此,它也成为人们追寻过去那种最质朴、原始、纯真的生活方式而认同的一种文化现象。
攀枝花,建市不过50余年。之前,这里被称为“蛮荒之地”,人迹罕至。随着三线建设大幕拉开,人们从四面八方跋涉而来,操着各地方言,汇聚于此。他们“三个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盖起了干打垒,建起了医院、学校、厂房……于是有了炊烟,有了街道,有了喧嚣,生活有滋有味。——这就是市井的味道。
可以说,是三线建设成就了攀枝花。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现在的象牙微雕钢城。尽管三线建设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在攀枝花,至今仍然依稀可见三线建设遗留的众多痕迹,在讲述着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这方面讲,三线建设算得上是攀枝花人文资源的典型代表之一。攀枝花市井文化也就有了三线文化特征。
人,来自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移民构成了当地居民的主体。人们饮食各异,习性不同,风俗多样,然而相处和睦,自得其乐。移民文化无疑给市井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但攀枝花并不是一个彻底、纯粹的移民城,20多个民族早已杂居于此,笮山若水之间,多民族彼此交融。本土文化质朴天然,内敛而不张扬,也是市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人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同样,攀枝花不是没有文化,只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没有被深入挖掘出来,“藏在深闺人未识”。攀枝花在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同时,有机地融入攀枝花各具特色的文化,尤其是打造攀枝花文化品牌,势在必行。这也是编辑此书的初衷。
前路繁花似锦,道路曲折漫长。
我们希望,在这路上能够贡献政协人的微薄之力。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