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变第一
察变,即考察事物在自然演进中的变化。赫胥黎从自己在伦敦南郊面对一片荒野时引发的感叹,说明事物的进化是永久不变的真理。黄芩小草,历经万年犹生,“天道变化,不主故常”,却能万劫不灭,说明该事物有极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由此赫胥黎提出了“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即“物竞”、“天择”)的观点,这正是所谓“天演”的主旨。
【原文】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1],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怒生之草,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各据一抔壤土,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2]午交扇,无时而息。上有鸟兽之践啄,下有蚁蝝之啮伤,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3]枯顷刻,莫可究详。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4],长此互相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
英之南野,黄芩[5]之种为多,此自未有记载以前,革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兹之所见,其苗裔耳。邃古之前,坤枢[6]未转,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祖始,远及洪荒,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故事有决无可疑者,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已。特自皇古迄今,为变盖渐,浅人不察,遂有天地不变之言。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京垓[7]年岁之中,每每员舆[8],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且继今以往,陵谷变迁,又属可知之事,此地学不刊之说也。假其惊怖斯言,则索证正不在远。试向立足处所,掘地深逾寻丈,将逢蜃灰[9]。以是蜃灰,知其地之古必为海。盖蜃灰为物,乃赢蚌脱壳积叠而成。若用显镜察之,其掩旋尚多完具者。使是地不前为海,此恒河沙数赢蚌者胡从来乎?沧海飏尘,非诞说矣!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殭石[10],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特为变至微,其迁极渐。即假吾人彭聃[11]之寿,而亦由暂观久,潜移弗知。是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12],遽以不变名之,真瞽说[13]也。
古埃及壁画里的植物
早在天地尚处于一片混沌的时期,一些植物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四野荒凉,还未有人类涉足。各类物种恣意生长,与严寒酷暑、自然万物作生存斗争。那些最适合自然环境的物种最终被保留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这个适者生存的过程就叫作“自然选择”。
故知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而悠久成物之理,转在变动不居之中。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革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特据前事推将来,为变方长,未知所极而已。虽然,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则其存也,必有其所以存,必其所得于天之分,自致一己之能,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相剂者焉。夫而后独免于亡,而足以自立也。而自其效观之,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择者,择于自然,虽择而莫之择,犹物竞之无所争,而实天下之至争也。斯宾塞尔[14]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复案: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达著《物种由来》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种类所以繁殊之故。先是言生理者,皆主异物分造之说。近今百年格物诸家,稍疑古说之不可通。如法人兰麻克、爵弗来,德人方拔、万俾尔,英人威里士、格兰特、斯宾塞尔、倭恩、赫胥黎,皆生学名家,先后间出,目治手营,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造物立其一本,以大力运之,而万类之所以底于如是者,咸其自己而已,无所谓创造者也。然其说未大行也,至咸丰九年,达氏书出,众论翕然。自兹厥后,欧美二洲治生学者,大抵宗达氏。而矿事日辟,掘地开山,多得古禽兽遗蜕,其种已灭,为今所无。于是虫鱼禽互[15]兽人之间,衔接迤演之物,日以渐密,而达氏之言乃愈有徵。故赫胥黎谓古者以大地为静居天中,而日月星辰,拱绕周流,以地为主。自哥白尼出,乃知地本行星,系日而运。古者以人类为首出庶物,肖天而生,与万物绝异。自达尔文出,知人为天演中一境,且演且进,来者方将,而教宗抟土之说,必不可信。盖自有哥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尔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其第一书开宗明义,集格致之大成,以发明天演之旨。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最后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呜乎!欧洲自有生民以来,无此作也。案:不佞近翻《群谊》书,即其第五书中之编也。斯宾氏迄今尚存,年七十有六矣。其全书于客岁始蒇事,所谓体大思精,殚毕生之力者也。达尔文生嘉庆十四年,卒于光绪八年壬午。赫胥黎于乙未夏化去,年七十也。
【注释】
[1]草昧:蒙昧,指世界未开化的时代。
[2]旁午:旁迕,指交错,纷繁。
[3]菀:草木茂盛的样子。
[4]榛榛:草木丛杂的样子。
[5]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6]坤枢:地轴,借指地壳。
[7]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之义。
[8]员舆:即地球。
[9]蜃灰:又称蛎灰,俗名白玉,是蛎壳烧成的灰,与石灰相似。这里指白垩。
[10]殭石:化石的旧称。
[11]彭聃:彭祖与老聃的并称,传说二人均极长寿。彭祖,乃先秦历史传说人物,自尧帝起,历夏商二朝,相传有八百寿岁。老聃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春秋晚期历史人物,据说在世一百零一岁。
[12]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朝菌:又名大芝、朝生,指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指月亮的盈缺;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每月的第一天。蟪蛄:寒蝉,俗名知了,一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13]瞽说:指不明事理的言论。
[14]斯宾塞尔: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年),英国社会学家,进化论的先驱,“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其学说将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15]互:甲壳动物的总称。
史前动物
地球上早前发展进化的动物,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已经灭绝。那些延续下来的物种,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经常发生变异,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演化过程。
【译文】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这天独自坐在伦敦的一间房屋内。这间房位于英国伦敦的南面,它背靠高山,前面是一片旷野。栏杆外的各种景色,就像近在眼前一般。于是他忽然想到,在遥远的2000年以前,当罗马的恺撒大将军还未到达的时候,这里有些什么样的景物呢?估计那时只有天地混沌时期的原始荒原,除了散乱地堆垒着的几处荒坟之外,并未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而路旁那些高岗矮坡或是灌木荆棘,各种植物皆杂乱无序,决不会像今天一样经过了专门的修枝和整理。疯狂向上的草木和枝干交缠的藤枝,都仿佛在为一缕阳光和自己的生存空间而竭力争雄。它们各自依靠着脚下的一捧黄土,顽强地与夏日的酷暑和冬天的霜冻开展激烈抗争。那些来自西边大西洋或东边北海的狂风,一年四季轮番吹刮、怒吼,一刻也未停过。一些树的枝丫上,饱受各种鸟兽的摧残、啄毁,而根部又遭蚂蚁、蝗虫等的啮咬和折磨,以至这些树逐渐憔悴虚枯,大都在生死中徘徊,有时繁茂与枯萎只在片刻之间,而人们对其终极原因也难以详究。那些繁茂昌盛的草木,也不过是依仗与生俱来的所有本能,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罢了。仅观几亩草木之间,生存的战斗炽热而惨烈,强大的总是最后消亡,弱小的也总是最先枯灭,但总有胜利者在激烈的生死之搏中赖以存活。似这种生物间生存的较量,不知从什么时候已经开始,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如果在其间不施以人力加以有序整理,那么任许草木相互倾轧,尽力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不断相互吞并,那么,最终的生存之战将延续过去的混乱和惨烈。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又有谁会去认真加以考察呢?
在英国南方的原野上,像黄芩一类的植物有很多,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那些穿兽皮、持石斧的原始人就曾经践踏和采撷过这些植物,我们现在看到的仍是它们的后代。在远古时期,地轴尚未开始偏转,英国全境仍属冰封区域,因此黄芩理应耐寒,当时该种植物应比现今更加繁茂。黄芩仅是一种微小的草本植物,而它的祖先则可追溯到遥远的太古时代,人类历史的上中下三古时期与之相比,仅如山间细流,或如同大江的一条小支流一般。故而可以肯定地说,自然界物种千变万化,并将一直演变下去。但是,从太古时期到现在,事物的这种变化大概是徐徐渐进的。学浅之人不思探求,故往往得出自然界各种事物不生质变的定论。实际上我们眼前的一些事物,正是千百年无穷进化而来。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几经多次我们无法知晓的移动变化,地球才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奇观。而从现在至未来,山川谷地等的变换迁徙,又属于我们能够探索了解的事物,这是现代地理学已经能够查证的范畴。倘若有人对这些话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那么我们获得这种证据的科学方法已不再遥远。如果从我们的立足之地往下挖掘,只要深度超过几丈,就可能发现有海生物化石的白垩化学沉积岩,于是我藉此方知此地在远古时曾为海洋。白垩沉积岩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原为海中的螺蚌等脱去外壳后堆叠而成,如在显微镜下观察,甚至可以看清当年这些海生物的躯干骨骼。如若此地以前不是海洋,那这些多如沙粒般的螺蚌遗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故沧海变陆地,就并非痴人荒诞之言了。地质学家曾查验分析过各类化石,认识到生物拥有丰富多样的品种,而这些品种均有规则地进行着各自的变化和变异,只是这种变化缓慢而微小而已。即使我们有着彭祖和老聃那样的长寿,也难以发觉一个事物变化的细微差别。就如同昆虫蟪蛄不明白一年四季的区别和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月亮圆缺一样。因此,我们认为自然界恒久不变的概念是无理的。而一些事物历经万年仍然存在的原因,蕴含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中间。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一些事物,有的经过几十年便可发现一些变化,有的则要经过两三万年方能发现微小的变化。但我们可以推断,这些事物的过去状态和未来发展,都将与它们现今的样子大不相同,而这些变化具体为何,我们则不得而知了。
《饥饿的狮子猛扑羚羊》 法国 卢梭
现藏于瑞士巴赛尔艺术博物馆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方面为“自然选择”,一方面为“生存竞争”。所谓的“生存竞争”,指处于同一个生存环境中的各种生物,通过相互竞争来求得本种属的生存和繁衍。这种竞争遵循“优胜劣汰”原则,且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宇宙的规律会发生变化,但其间仍有一种不变的法则。这种不变的法则就叫作“天演”,即自然界万物的演化历程及规则。“天演”作为自然界不变的法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叫作“生存竞争”,另一方面叫作“自然选择”。世上各种事物无不受其制约,而对于有生命的生物来说,尤其如此。所谓的“生存竞争”,指万物在有限的同一环境下相互竞争,以求得本种属的生存及繁衍。生物间这种无休止的争斗,终于使一些生物存活下来,而另一些则灭绝了。这种由“生存竞争”演化出的两种结果,应归因于“自然选择”这种法则。在生物的激烈竞争中,其中一些能够最后存活,必然有着它能够生存下来的具体原因,一定是它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全部潜能,对周边的环境、资源及天时地利等物质力量和机遇等相互协调作用,形成一种独有的合力,方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从而保全自身而免于灭亡,最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表面上看,这些存活的生物好似受到了大自然特别的惠顾,被自然所推举出来作为胜利者,从而保证了属种的生存延续。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作“自然选择”。所谓“自然选择”,是指某些生物顺应自然而被自然所惠顾,表面上似乎没有激烈的竞争,实际上这种激烈的竞争却无处不在。斯宾塞曾说:“自然选择就是保存了最适应生存环境的那些生物。”在生物相互激烈竞争的同时,自然界又对竞争的强者加以选择,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竞争和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生物变异、转化的情况便一一出现了。
〖严复按语〗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这两个名词,是英国人达尔文所首创的。达尔文所撰写的《物种起源》一书,考察了众多自然界里的动植物,分析论述了这些动植物演化各异的原因。而在此以前,研究生物学的学者们大都持不同物种是被自然界分别创造出来的观点。最近一百年来,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这些学说并提出不合理之处,例如法国人拉马克、约弗洛瓦,德国人方拔、冯贝尔,英国人威尔士、格兰特、斯宾塞、欧文和赫胥黎等,他们都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也先后以不同的观点闻名于世界科学界。这些名家们仔细观察,亲历实践,均对生物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周详的论证,并开始觉察到凡有生命之物,就算开始归于同一种属,最终都会发生变异。自然界虽然确立了最初的物种,但随后却用其巨大的力量来继续运作它,使它在自然中不断发展变化。物种的起源和变化源于自身,根本不存在什么上苍先天的创造问题。
然而,这些名家们的学说在他们当时还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直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问世之后,世间的舆论才趋于协调和统一。在此以后、欧美各地的生物学者,大都开始崇尚达氏理论。这个时候,天然矿产也逐步得到开发,在挖掘地层的过程中,远古的动植物化石被一一发现,不少物种早已灭绝,现已不存。自然界的各种动物,从虫鱼禽兽到人类,进化道路上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寻,达尔文的理论也更进一步地得到证实。为此,赫胥黎说道,古时人们大都以为大地静止不动,处于天体的正中,而日、月、星、辰则以大地为中心,拱卫、环绕在其周围有序运转。直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创立后,人们才知道地球本属于一颗行星,紧绕太阳规则地运行;古时人都认为自己是世间万物之首,是上帝或女娲的杰作,与世间其他的生物决然不同。自达尔文的学说创立后,方知道人类也是万物演进中的一员,一边正为生存抗争,一边又向更高级的阶段演进。因此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之类的古代说法,是断不能相信的。自从出现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天文学才有了科学的阐释;正如有了达尔文,生物学的正确论述才得以确立。
斯宾塞与达尔文同时代,他根据生物进化原理也写出了一部名为《综合哲学》的书,他将天地、人类、人之形体机能、性格及动植物等的变化,皆用进化论的观点贯穿其中。使他的论述尤为精深、宏大、富丽。他在该书的第一卷开宗明义,汇集当时自然科学的所有成就,阐发了进化论的基本宗旨和原则;在第二卷中,他应用进化论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生物学的现象;在第三卷中,他以进化论的观点来阐述心理学;第四卷他用进化论的原理来论述社会群体的生存法则;第五卷他则专述社会道德的本源,明确政治教化的系统和规则;最终他以提出捍卫种族进化的公共原则和方法来结束全文。呜呼!欧洲自出现人类以来,还不曾产生过这样轰动的杰作!(鄙人最近翻译的《群谊》一书,正是该书第五卷中的一篇)
斯宾塞先生至今尚在世,高寿76岁,他那部五卷本《综合哲学》全书去年业已完成,这是他用尽毕生精力和心血完成的一部伟大杰作!达尔文生于嘉庆十四年,卒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赫胥黎则在光绪二十一(公元1895年)年与世长辞,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