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师的奖罚
屡屡受到表扬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天,虚龄6岁的胤禛正式进入尚书房读书。学习的课程有满、汉、蒙古文和经史等文化课,还有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目。与他一起读书的除了几位皇子外,还有几位郡王、名臣的子孙侍读。这些侍读的人员天资聪颖,性情敦厚,都是康熙亲自为皇子们挑选的,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最佳伙伴。在这个新集体中,胤禛很快崭露头角,文学武功有了一定长进。由于他年龄最小,进步又快,屡屡受到老师夸奖。康熙对皇子们的教育非常用心,常常到尚书房查看,得知胤禛喜欢学习,也很高兴。
一天,康熙忙完政务,顺路到尚书房查看皇子们的学习情况。走到窗下,他听到书房内传出朗朗读书声,不由喜上眉梢,悄悄对身旁的太监李德全说:“不要声张,朕在外面看一看。”说完,他不顾夏日炎热,站在窗下静静地观望。
书房内,皇子们正在用满文诵读。读了一会儿,老师徐元梦开始为他们讲解。满文是大清的国文,是皇子们必修课目,平日康熙与儿子们之间的交流也喜欢使用满文。时值盛夏,天气燥热,皇子们穿着整齐,端坐不动,一个个热得满脸通红,汗珠不停地往下滴。由于制度规定学习时不允许搧扇子,所以他们谁也不敢违反制度,只用汗巾不住地擦汗。康熙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自主掏出汗巾,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这时,他注意到一个现象,胤禛坐在那里,身板笔直,注意力集中,尽管汗水淋漓,他却一次也没有擦汗。康熙好生奇怪,又不便询问,只好耐心地观看下去。
《胤禛读书像》。
徐元梦讲了一会儿,吩咐皇子们和各位侍读继续诵读文章,并说过一会儿点读。点读就是让皇子们和各位侍读轮流背诵文章。天气太热,大家有些坐不住了,诵读声越来越缓慢低沉,这时,大阿哥胤禔提议道:“午饭时间快到了,吃完饭再背读吧。”
其他人听了,大部分纷纷附和,要求午饭后再上课。徐元梦有些迟疑,一时拿不定主意。胤禛却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不到午饭时间怎么能吃饭呢?这是不合规矩的,不能这么做!”
胤禔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热死吗?”
胤禛认真地说:“提前吃饭就是不行,与热不热没有关系。”
胤禔生气地说:“那好,你自己在这里背吧,我们先去吃饭。”皇子入读后,一般在书房统一吃午饭。午饭后,略作休息,接着学习下午的课程内容。
“读就读,”胤禛说,“反正我不提前吃饭!”
徐元梦看他两人争吵,制止道:“二位阿哥不要吵了,大家先休息一会儿,到了吃饭时间再吃饭。”他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既不得罪胤禔,也不得罪胤禛。
胤禔等人一听,高兴地扔下书本,说笑着玩耍起来。可是胤禛依然端坐苦读,并不与他们一起玩乐。胤祉看到,伸过脑袋问:“你怎么还读书呢?你不热吗?”
胤禛头也不抬,干脆地回答:“热也要读书,背熟了再玩不迟。”说着,用手背抹掉额头上的汗珠,继续读书。
康熙一直盯着书房内的情况,被胤禛的举动吸引了,他想,这个孩子做事认真、用心,与众不同,实在难得,看他的样子,背不熟文章就不吃饭了。果如他所料,胤禛一直不为他人所动,坚持背诵文章,直到背熟了,才主动对徐元梦说:“师傅,我背熟了,你检查吧。”
徐元梦奇怪地看着他,拿起书本说:“好,你背吧。”
胤禛开始背诵,虽然有些停顿迟疑的地方,还是背完了。他的背诵声引起书房内所有人注意,几位皇子和侍读停下玩耍,一起转向他。徐元梦对他们说:“你们看,四阿哥年龄最小,做事却最认真、用功,值得大家学习。”
他们听了,有人露出敬佩神色,有人觉得不以为然,大阿哥胤禔说:“老四,有你的,这么快就背熟了。这叫什么来着?‘笨鸟先飞早入林’,对不对?你这只小笨鸟飞到我们前面去了。”
胤祉也说:“比我背的还快,真是想不到。”他非常聪明,特别爱好学习,记忆力超群,是皇子中非常优秀的学生。
徐元梦趁机说:“学习不仅需要动脑子,也需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谁下的工夫多,谁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就。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先去吃午饭。下午万岁亲自教导大家骑射武功。”清人入关前是游牧民族,以骑射见长,男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个个功夫了得。为了培养子弟们健壮的体魄和尚武爱斗的精神,清朝从皇室到一般人家都不忘教育子孙们骑射之术。
大家听说下午不用读书,一个个喜笑颜开,欢天喜地走出书房,在各自随身太监带领下去吃午饭。一直站在窗下的康熙来不及走开,与他们碰了个对面。大家慌忙跪倒施礼,给康熙请安。康熙说:“不用多礼了。四阿哥,父皇有一事不明,你现在说给大家听听。”
胤禛奇怪地问:“什么事?”
康熙说:“刚才大家热得都用汗巾擦汗,你怎么忍住了?”
胤禛回答:“入读的时候父皇就告诉我们,不管天气多么热,都不能搧扇子,不能随意乱动,所以,我不擦汗。”
原来如此。康熙再次盯着胤禛,被他坚毅的品格深深感染,脱口说:“难怪师傅们多次夸奖四阿哥,真是不简单啊。”这句话出自康熙之口,可不是一般的夸奖,立刻得到众人应和。徐元梦上前说:“四阿哥读书认真用功,非常刻苦,实在难得。”
康熙笑着说:“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去吧,下午还要继续学习。”许多次,他从老师们口中听到的都是儿子们不爱读书、不肯用功的话,如今胤禛以刻苦赢得老师夸奖,让他倍感欣慰。
可是胤禛毕竟还是个孩子,过了一段时间,胤禛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这次惩罚因何而起呢?
一次惩罚
初冬时节,康熙为皇子们又聘请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张,名庄,字谦宜,山东胶州城水寨人。他出身学问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熏陶,加之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词闻名于世。青年时代起,他潜心宋儒性理之学,是有名的大家。后来,他考中进士,因为痴迷学问,闭门潜心著书,不肯入仕做官。他的著作内容包括经史、地理、诗文、理论、方志、谱牒、传记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在山东胶州学者中首屈一指,在明清山东学者中也少见。康熙见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打算请他做皇子们的老师。
一开始,张谦宜没有答应康熙的邀请,不肯入宫。后来,在张英等大学士劝导下,才勉强答应下来。不过,他依然坚持自己为人做事的风格,不但执教很严,而且不避权贵,视皇子如平民,经常批评处罚他们。很多次,在皇子们完成不了他交代的作业时,都会毫不留情地体罚他们,罚站或不让按时吃饭。这在大清皇宫可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以致皇子们听到张谦宜的名字,都会皱起眉头。
春节过后的一天,张谦宜又给皇子们上课,他讲完内容后,要求皇子们抄写课文三遍。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书房内有暖炉,天气还是很冷,皇子们打开笔墨,展开纸张,认真地书写着,时间久了,手脚发麻,于是不住地往手上呵气。张谦宜看着看着,不由板起面孔说:“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才会有所成就。你们坐在这么暖和的地方,还嫌冻怕冷,太不应该了。”
胤禔放下手里的笔,抬头说道:“谁嫌冻怕冷了?大家不都在认真地写吗?真是个老学究。”康熙曾经赐给张谦宜“山东学究”的匾额,为此,很多人称呼他“老学究”。
张谦宜生气了,怒冲冲地说:“哼,认真地写?就你们这么慢吞吞,什么时候才写完?”
太子胤礽不高兴了,也扔下笔,盯着张谦宜说:“你是不是又看我们不顺眼了?告诉你,皇阿玛为我们请的师傅多着呢,没有一人像你这样苛责不通情理的。”
被文学大家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张谦宜十分恼火,啪的扔下手里的书本,提高嗓门说:“万岁爷让我来,是来教你们的,不是来通情理的。既然太子这么说,看来我是来错了,我走!”说着,他当真大踏步往外走去。
这可吓坏了胤禔和胤礽,康熙一直要求他们尊重师长,要是得知他们把张谦宜气走了,还不严厉地惩罚他们?想到这里,两人赶忙对几位侍读使眼色,让他们拦住张谦宜。侍读中有一人名叫纳兰性德,清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才气出众,善诗,尤工于词,后又潜心经史,著有《纳兰词》、《通志堂集》,另编有《通志堂经解》,是清贵族中首屈一指的才子。他科举中了进士,授三等侍卫,晋一等侍卫,本来前途无量,可他无意仕进,喜交文士。从20多岁起,就被康熙选定为皇子侍读。他年纪最长,看到这种局面,忙起身追赶张谦宜,劝说他不要离去。
皇兄与张谦宜争执,乐坏了胤祉和胤禛,他们年纪小,喜欢凑热闹,看到一向威严的张谦宜被气走了,觉得好玩,也放下笔墨,跟着起哄。这边,张谦宜在纳兰性德的劝说下转回书房,本想着皇子们有所收敛,看到他们依然故我,根本没把自己当回事,恼羞成怒,拍打着书桌说:“万岁爷让我来教导你们,你们不尊师教,任性妄为,今天我就好好惩罚你们。”说完,他亲自走到书房外,搬回一摞砖头,喝令几位皇子跪到上面。这可让纳兰性德和其他侍读十分惊吓,他们连声说:“老师,使不得!使不得!”
张谦宜固执地说:“我以前在乡下做过先生,经常罚学生们跪砖,有什么使不得?”
纳兰性德说:“阿哥们身分贵重,哪能和村野小儿相比?”
张谦宜不听劝阻,坚持说:“不尊师教,就该罚跪!”
结果,几位皇子拗不过张谦宜,被迫跪到了孔子先师像前。侍读们哪敢让皇子们单独受罚,也一个个搬来砖块,乖乖地跪下来。为了惩治几位皇子,张谦宜还拿来几个碗放到他们头顶上,不准他们随意乱动。这种绝无仅有的处罚自然吓坏了书房内外随侍的太监,他们慌不迭地跑去乾清宫向康熙奏报。
康熙没有想到张谦宜竟敢如此大胆,大吃一惊,放下手里的奏章赶向尚书房。当他看到儿子们头顶瓷碗,膝跪青砖,一动不敢动的样子时,心疼、受辱以及愤恨的情绪一股脑涌上脑门,他一脚踏进门来,大声喝问:“张谦宜,你太放肆了!朕叫你教导阿哥们,你就是这么管教他们吗?”
张谦宜毫不胆怯,落地有声地回答:“是,阿哥们不尊师教,学习懈怠,就该受罚。”
“你……”康熙气得脸都红了,“你大胆!阿哥们身分与常人不同,怎能随意下跪?”
张谦宜想也没想就说:“学为尧舜之君,不学为纣桀之君!既然万岁爷知道阿哥们肩负国家重任,更应该从小就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尊重师长,不能助长他们享乐和懒惰的习气。”看来,这位来自山东的老学究将帝王之家真当成了一般人家。
康熙虽然知道张谦宜说得有理,可依然怒火升腾,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拂袖而去。众人看着他离去的身影,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知道他会如何处置张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