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语疑问句的历史发展
疑问句是按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基本句类。《马氏文通》曾将汉语的句子分为“传信”和“传疑”两大类,所谓的“传疑”句其实就是疑问句。(1)对疑问句,后来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下位分类。
吕叔湘(1942)(2)等确立的疑问句分类系统被称为“疑问句派生系统”,其分类立足点是疑问句内部小类的派生关系,主要观点是:疑问句的两种基本类型是特指问和是非问,是非问句派生出正反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都是由两个是非问合并而成的。
朱德熙(1962)(3)等确立的疑问句分类系统是所谓的“疑问句转换系统”,其分类立足点是疑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关系,主要观点是: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这三类问句都是由陈述句转换而来的,而反复(正反)疑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疑问句。
邵敬敏(1996)(4)则把所有的疑问句都看成是一种“选择系统”,这种选择关系又分为是非选择和特指选择两类:是非选择的回答为肯定或否定,特指选择的回答是针对性的。据此,邵氏构建了一种新的疑问句系统——“疑问句选择系统”。详情如下:
袁毓林(1993)(5)根据结构方式和语义表达的不同,以共时平面为基础,兼顾历史和方言因素建立了“疑问句泛时性系统”。他将所有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和非特指问句两大类,其中非特指问句分为是非问句和非是非问句,非是非问句可分为正反问句和非正反问句,而非正反问句中又可分为反复问句和非反复问句,最后非反复问句分为正反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
张伯江(1999)(6)以可同时反映历史联系和功能联系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句系统:疑问句先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三种,其中是非问句又分为附加问句、反复问句、正反问句和“吗”问句四小类。
在此,我们采用学界通行的做法,即依据句子的结构形式特点把疑问句分为四类:特指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和选择问句。整个疑问句的历史叙述框架即由此铺开。
研究疑问句,除了弄清句子的结构类型,还必须关注其具体的语用表现。这些语用表现包括疑问句的形式标记、疑问焦点的设置、疑问程度的级别等。
疑问句的形式标记是附着于疑问语调的外在标记,大致由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充任。这些形式标记有时负载疑问信息,有时并不负载疑问信息,但一律在句中发挥独特的语用效能。研究疑问句,与之相关的标记性词语自然不应被忽视。
疑问焦点简称疑问点,是疑问句的信息焦点,代表了问话人的意图。疑问点是疑问句的本质所在。已有的研究一再证明,没有疑问点的疑问句是不存在的。疑问点在不同的疑问句中有不同的分布:在特指问句中,疑问代词就是疑问点;在选择问句中,一个选项往往就是一个疑问点;在正反问句中,“A不A”就是疑问点;在是非问句中,疑问点则表现为整个句子。然而,在实际疑问句中,疑问焦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凭借特定手段(如重音、易位等)来进行迁移。
疑问程度又称疑问度。邵敬敏认为:“对疑问程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疑问句类型,其次是疑问句语气词。正反问由于提出肯定、否定两项,因此可能与不可能各占一半,疑惑程度居中,即信、疑各为1/2;特指问对所询问对象完全不知,疑惑程度最强,即信0而疑1;反诘句虽然采用问句形式,但问话人心目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看法,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没有什么疑惑的因素,即信1而疑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