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合伙人:改善亲子关系的共读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

识别四种预警信号

在婴儿期,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很紧密的。但随着孩子长大,亲子之间就慢慢出现“距离感”和“难为情”。家长常常不易觉察到彼此的情感联系正在退化。其实,家长要敏锐地注意一些预警信号,如果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应该更加积极地进行亲子共读,及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第一,孩子以前比较习惯自娱自乐,能自己玩一段时间,但最近孩子对原来感兴趣的游戏不再有兴致,好像无法自发地游戏,必须要家长陪着他才能玩。

第二,孩子遇到了一些危险。比如最近在公园差点儿走丢了,虽然孩子找回来了,但是他心里可能留下比较大的创伤。

第三,孩子的生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换幼儿园,或二胎出生,或搬家,或换了一个主要照料人。

第四,孩子性格突然变得孤僻起来,好像很难跟同辈或者成人建立情感联系,家长也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往那么畅所欲言了。

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家长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与孩子生活事件主题相关的书籍,跟孩子讨论,引导孩子畅所欲言。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敏锐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共情孩子的感受,及时提供疏导和支持。

帆帆今年5岁。为了让他上一所重点小学,家长重金买下一套学区房。帆帆因此搬到了新家,并且换了一所幼儿园。房子变小了,新小区没有熟悉的玩伴,而且幼儿园里也是全新的老师和同学。搬家后,帆帆好像有点不开心,平常的“小话痨”最近变得少言寡语。爸爸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开心,他也不吭声。爸爸看到帆帆的情况很着急,买房本来是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没想到却害了他。冷静思考一番之后,爸爸给他买了一本《芽芽搬新家》的绘本,希望通过亲子共读调整帆帆的状态。

故事中的芽芽也搬家了,那是一个和原来的家很不一样的地方,既没有漂亮的院子,温暖的阳光,宽阔的街道,也没有好朋友小琪的身影。不管是气候、学校,还是同学,芽芽都不喜欢。虽然这里一直下着大大小小的雨,不过好在有一个热情如火的大头妹,她火红的头发和鲜明的个性,温暖了芽芽的心。大头妹讲话很大声,喜欢咬指甲,常常讲一些芽芽听不懂的笑话,还会玩一些奇怪的游戏。因为这里一天到晚都在下雨,所以大头妹发明了一种叫作“龙卷风”的游戏,只要撑着伞旋转,就仿佛可以飞起来。有一次,突然间一阵大风把芽芽的伞吹走了,那可是芽芽原来的好朋友小琪送给她的礼物。大头妹二话不说,拉着芽芽就往外跑,大头妹带着芽芽展开寻找小红伞的冒险。

俩人大街小巷地找,芽芽第一次发现:原来下雨天也并不是那么讨人厌,原来这座城市也很好玩,更重要的是,原来跟大头妹在一起,是这么令人开心的事!芽芽虽然还是会常常想起原来的家和老朋友,不过通过这一场雨中寻宝游戏,她开始学会用另一种角度看世界。即使是在不熟悉的雨天的街道,有了朋友的陪伴,还是可以玩得很快乐。帆帆爸爸就借助此书,让帆帆打开心扉。最后帆帆爸爸鼓励他说:“我们刚搬了家,虽然要适应新环境,说不定你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好朋友呢。”

化危机为契机

类似搬家这样的生活事件,会给孩子及其家人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对于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危机”,孩子由此感受到压力,产生行为问题和心理不适感,其中最典型的心理不适就表现为退缩行为,比如孩子变得不会表达感受或者变得不会自发游戏。

但是,如果家长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引导孩子,让孩子理解压力事件一方面会给自己带来挑战,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加速成长和发展的契机。孩子如果能以这种心态去应对变化和压力,就很可能在社交能力、语言发展、自我照料方面有所突破。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家长除了要识别预警信号,还要培养孩子化危机为机遇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需要孩子更新认知的情境,可能会让身在其中的孩子获得持续的成长。家长要引导孩子反省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自主性的,我们的命运几乎都是自己选择的。当家长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时,孩子就能够安心地自主探索,大胆地面对成长中的风风雨雨。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发展自己的自主性,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在每天的亲子共读中,家长应该着手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亲子共读不应是由家长完全操控的过程,而应是孩子积极参与、尝试自我管理的学习过程。

学会自我管理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控制阅读的时间。下面是自我管理的三个小技巧:

首先,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画“时间馅饼”,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他每天的自由时间里有多少是花在体育锻炼上,有多少是花在吃东西上,有多少是花在看电视上,有多少是花在阅读上,等等。这样孩子才会形成更加具体的时间观念。

当孩子明确知道有些事情会比较浪费时间之后,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提醒小闹钟”,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压力。比如孩子要收拾玩具,有时候会边收拾边玩,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小闹钟,鼓励孩子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

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玩耍时间,孩子就有动力做好时间管理,比如要分清楚什么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什么事情是比较紧急的事情。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教孩子做一个“时间管理四象限图”,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在二乘二的方格中,那些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就需要立即处理,用心完成;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就需要马上处理并尽快完成;那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就可以做好规划,努力完成。对于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就可以仔细甄别,抽空完成。

在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切忌一直催促孩子。否则,不管成人给孩子规定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孩子只知道这是在催促,并不明白到了那个时间就该结束当前活动。由此可见,时间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时光;自我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与人合作。实际上,当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就是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到故事的海洋中航行。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享受,去体会,去感受。孩子会化身成航行中的一只小船,家长耐心地跟随这只小船来经历航行中的一切,这些经历会使孩子的内心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不太能用语言描述,但会成为孩子记忆的一部分。

茜茜已经六岁了,但是她做什么事情都很慢。幼儿园老师们纷纷向妈妈抱怨,建议她督促孩子做事快点,否则以后上小学的学业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其实茜茜做事非常认真、专注,并不三心二意,之所以让人感觉慢就是因为她在思考。但是幼儿园老师不断的抱怨,还是让茜茜妈妈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中的“小蜗牛”。后来她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童书——《别说你快点快点》,似乎一下子戳痛了自己柔软的心灵,茜茜妈妈找到了答案。

故事中,一只小船轻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别说你快点快点。一个个顺序不一样。拿我跟他们比,我会紧张的。一紧张,我就会发冷。一紧张,我就会缩小。……一个个,不一样,会的事情不一样。……别问我为什么不会。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我说不出来的心情,太多太多。别拉我。别推我。一个个长短不一样。一个个时间不一样。”茜茜妈妈领悟到: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不要催促,不要比较,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学会审视和珍爱每个生命,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坦然面对成败

家长常常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才不再需要让孩子赢”。比如,家长跟孩子一起看一本谜语故事书,孩子老是想跟家长比赛谁先想到答案,家长总是要让着孩子,让孩子赢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孩子需要学会输得起。家长在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形成面对成败的积极态度。有的孩子会把失败当作是自我形象的损害,比如看书时因漏了一页而错过了重要情节时,就会非常难过和自责。而另一些孩子则会把失败视为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看书时因漏了一页错过了重要情节时,能够坦然面对。自我管理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而不是让我们时刻感到挫败。从小就需要学习“输得起”。

当孩子能坦然面对失败时,他们就是在学习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摆脱固执的理想主义,并且体验宽恕,从而成为洞察事物本质的谦逊者。当然,当孩子努力探索之后,仍然失败时,家长就“不要再刺第二刀”。比如,当孩子在看一本精致的立体书时,虽然他已经很小心翼翼了,但他还是一不留神把其中的一页弄坏了。这时,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并不是故意犯错,继而鼓励孩子想办法去补救,比如拿胶布去贴好撕烂的地方。孩子应该学会这样一种态度:这不是我的错但我有责任。一旦孩子能看清楚自己造成的伤害,就会承担起责任,努力改正错误,从困境中吸取教训,努力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