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笛韵斋散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笛韵声声伴流年——音乐

商洛丹凤寺坪那个叫铁炉沟的地方,是我常常惦记的家乡。小的时候,山沟里有13户人家,民风淳朴,时有笛韵书香。大凡村里的成年人,普遍擅长一种乐器,以唢呐、板胡、笛子最为流行,年长者都能随口吼几曲秦腔。

山沟里小孩学乐器是自觉自愿的,不用家长动员,不用参加培训,不用购买乐器,不用考虑学费。都是到了十来岁时候,拿着老者家的唢呐或笛子找到音调,三五一伙长音短调地抢着练开来。后来,很随意地在屋后砍一根竹竿,照着笛子取好长短标好笛孔,烧红一根铁丝把孔钻好,就有了自己手中的乐器。就这样的土办法,培养了我关于笛子的天赋。闲暇时光,石磨盘上,小竹林里,核桃树下,溪流旁边,黄牛背上,到处都有少年横笛的身影。那时,朝思暮想着,想要能有一支寺坪街道文具商店摆放着的上着光亮油漆、缠着暗红丝箍、挂着大红丝带的笛子。终于有一天,于山中挖出一窝天麻,在寺坪街卖得6元钱,换来了那支梦过千百回的笛子!

正是青春骚动的年华,年少的狂妄,成长的孤独,内心的徜徉,常常随着笛子美妙的旋律在飘扬。早春时,桃红柳绿,菜花飘香,表哥一曲唢呐,勾起一缕笛声,山乡的春色,在指尖回荡!暮色里,树影婆娑,鸟语欢畅,袅袅炊烟中,有人哼着秦腔,时断时续的笛声,倾诉着少年的梦想!

慢慢地,年龄大了,小山村已无法容纳一帮哥们青春的膨胀。我终于鼓起勇气,带着辍学的沮丧,背着横笛去流浪!黄河以东那关公的家乡,成为笛声回荡的地方。没有大山的隔阻,笛韵飘得更远;挥洒血汗的工地,笛韵更加幽怨。曾经付出青春梦想的小砖窑,回报的仅仅是少得可怜的钞票。

收起横笛,失意中不得不选择去流浪……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