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1日在陇西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市第四次、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预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同比增长5%;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6.5亿元、12.6亿元和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2%和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7%;大口径财政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0.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7.4亿元和17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040元和7629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0%。
总结2017年政府工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狠下“绣花”功夫开展精准扶贫,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的大改善和农村面貌的大改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绣花”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精细精确精微落实“七个一批”脱贫措施,推进“九个清单”年度计划,县财政用于脱贫攻坚的支出达到2.97亿元,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预计年内可减少贫困人口1.54万人,贫困面由2014年的23.4%下降到12.4%。大力推行“5532”“5522”“5412”“5312”和“公司+基地+农户”等促农增收产业发展模式,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力度,精准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组织输转13.06万人(次);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福州市连江县双方互访、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到位帮扶资金500万元,建成阳光房98座,转移就业400多人;积极考察对接,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搬迁贫困户290户809人;特色种养业和劳务收入占到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4%,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的6935元增加到7629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73元,较2014年净增1673元、年均增长15.5%。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33.5公里、自来水入户3512户、村社道路硬化砂化455公里、D级农危房改造1872户、易地扶贫搬迁主体建设1329户、架设通信光缆950公里,实现了贫困村动力电、安全饮水、道路通畅覆盖率“三个百分百”,基本消除了农村D级危房,90%以上的农户接通了自来水,207个行政村接通了宽带有线光纤网络,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对108个贫困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76个,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22所、转岗配备幼儿教师328名,实现了贫困村文化中心和总人口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学前教育全覆盖,贫困群众反映突出的就医难、上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投入资金1370万元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重点推进“三线三边”和37个贫困村集中整治,各乡镇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直观变化。
(二)多轮驱动主攻项目建设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回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凸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增总量的重要抓手,针对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56.2%的严峻形势,困难面前不松手、不放手,千方百计促进度、扩投资,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回暖,前三季度为负增长41.4%,预计全年完成78.1亿元,降幅可收窄到负增长40.7%,是全市唯一增速降幅逐月收窄的县。全面推行领导包抓和清单交办责任制,严格执行联席会议、督查督办、现场观摩、现场办公等制度,上争、外引、建设并重,谋划、前期、管理齐抓,全年争取到位政府性投资项目79个、财政性建设资金6.3亿元;连续分五批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全年开工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146个,其中76个县列重点建设项目开工63个,16个县列重大建设项目开工13个;筹措前期经费350万元编制可研报告,多次召开会议谋划论证,积极参加省市专家审查咨询,储备“十三五”后三年项目344个、总投资1105亿元,2018年重点实施项目111个、总投资650亿元,“PPP”项目28个、总投资102亿元;借力成功举办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主动上门招商、以诚以情招商、延链补链招商,与康美、神威、珍宝岛、保和堂等知名中医药企业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个,预计到位资金46.9亿元,项目投资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29%。整合财政和国地税工作力量成立联合治税工作组,小分队上门征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预计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9.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全力优化支出结构,简化程序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5亿元,其中“八项”重点支出21.36亿元、同比增长3.6%,清理盘活结余结转资金2.16亿元,重点保障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需要。多渠道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依托润通、城投等国有投融资平台成功融资12.25亿元,主要用于供水管网、市政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全市首个运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6700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用,与东旭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6.2亿元的引洮二期马河调蓄池和城区工业用水及调蓄水池“PPP”模式建设项目,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3.5%。
(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支撑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围绕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元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投入财政资金3700万元,扶持中药材、草牧、马铃薯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三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4.5亿元,对农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分别达到74.9%和49%。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开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提升“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效应,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进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提纯复壮等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中药材地膜覆盖露头栽培、地膜穴播育苗等适用技术,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引导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带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场18个,引进基础母牛羊1.2万头(只),带动秸秆转化率达到58.6%。实施马铃薯“一分田”良种扩繁工程,试验推广马铃薯“草膜三覆盖”技术,总产量达到66.5万吨。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菌菜、林果、乡村旅游等农业新兴产业,菌棒年生产能力达到550万棒,建成标准化香菇棚479座,林果面积扩大到14.8万亩,文峰桦林、和平永胜等村率先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走在了全县前列;新发展民康药业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4家,认定裕新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主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50.6%;新建镇、村电商服务站(点)28个,预计全年实现销售额7300万元、同比增长30.2%,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势头良好。依托园区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完成《甘肃陇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6—2030)》编制,组建渭北现代农业公司推行社会化运作,整合投入资金2.8亿元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强化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2个,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土地流转率分别达到68.9%和18.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5%。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两权”抵押贷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等政策性涉农保险助推金融扶贫成效显著,确定为全省“三变”改革试点县。
(四)扶持企业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工业经济在困境中抱团发展企稳回升。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优质服务的意见》,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行业部门服务企业、责任人员代办审批工作责任制,推行工业项目在线审批、联审联批“一站式”服务,通过现场办公、联席会议、政银企座谈等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扶持企业在困境中积极转型、提高效益,抱团取暖、稳步发展。多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投入财政专项补助及科研奖励经费2380万元,引导帮助企业自筹资金16.7亿元,支持16户企业进行技改扩能和循环化改造,实施新建或技术改造工业项目23个。全面落实企业技改扩能税收抵扣和小微企业降税清费政策,为45户工业企业减免税费8157万元。争取到位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注入“助保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增加到4680万元,当年撬动贷款570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全县有18家企业在北京、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或甘肃股权交易中心登记托管并挂牌,中天羊业在“新三板”市场成功增资扩股融资2.43亿元。制定“一企一策”行动方案,扶持引导企业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一方制药投资5.4亿元,新建年产4亿袋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和1万吨中药材饮片生产线,实现了中间物提取向成品制造的转变;中天药业完成中药制剂生产线改造提升,转移药品批号18个,年产片剂10亿片、胶囊剂10亿粒、颗粒剂1亿袋、合剂1亿支;普尔康从黑龙江奇达制药转移成药批号2个,新增片剂生产能力30亿片;保和堂引进自动化技术,建成年产1万吨中药饮片规模化生产线;西北铝盘活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分别与上海九鼎粉材和天津金桥合资,成立陇西九鼎粉材和金桥焊材公司,新增粉材产能2000吨、焊丝产能1000吨,被确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东兴铝享受大用户直购电政策,240千安电解槽生产线启动复产,实现了产能满负荷利用;顺泰铝业围绕棒材向型材转型,建成年产3万吨棒材熔铸炉生产线,正在衔接推进广东总部型材生产线整体搬迁;大鑫铜业进行工艺改造,建成年产1500吨轨道交通高性能铜铬锆合金生产线,成为我国轨道交通接触网铜合金材料主要供货单位。加快提升陇西经济开发区聚集承载孵化能力,新增产值过十亿元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万元、同比增长3%,带动全县工业增加值从7月份开始止滑回稳,预计全年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2.9%,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43%,库存量较年初下降9%。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新增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91家,预计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2%。
(五)挖掘文化资源树品牌,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李氏文化、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借助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繁荣,初步实现了文化旅游共融互促发展。围绕打造李氏故里品牌,完成《陇西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编制,启动《李氏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投入资金1500万元完成仁寿山湿地工程和李家龙宫维修改造,与河南鹿邑等3个市县缔结为文化旅游友好城市,李家龙宫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17个省市以及香港等地400多名李氏宗亲参加了晟公祠落成庆典和寻根祭祖系列活动,年内共接待李氏宗亲及游客5万多人(次),将全力打造李氏宗亲寻根祭祖圣地和圆梦家园,建设名副其实的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品牌,与康美药业达成西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建设协议,完成陇西智慧中医堂规划设计,《首阳中药材小镇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将全力打造集中医药治疗、康养、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心。围绕传承历史文化,投入资金430万元,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威远楼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县博物馆网络平台建设、展览提升和纸质文物修复,完善保昌楼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围绕挖掘民俗文化,成立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15家,馆藏文物达到6200多件,海兴银楼、靛坪大曲等非遗民俗产品在敦煌文博会亮相展出。围绕培育拓展文化旅游载体,新发展文化旅游企业10家、总数达到105家;实施总投资91.2亿元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个,当年完成投资6.8亿元,古莱坞文化旅游创意园完成“梦幻水城”提升改造和古城堡拍摄基地、游客接待中心及停车场建设,国庆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大渭河文化风情园完成3.8万平方米的文创孵化基地和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等一期工程建设任务。配套完善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医疗康养等服务条件,吸引游客旅游在周边、消费在陇西,全年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2%,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9677万元、同比增长8%。
(六)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展示陇西城镇发展新形象。抢抓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的良好机遇,集中力量破解资金筹措、征地搬迁、规划执行等难题,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以良好的发展面貌博得了县内外广泛赞誉,广大居民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不断增强。依托国有城投公司平台,争取到位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5.55亿元、药都大道建设贷款65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和村组道路建设等扶贫贷款3.47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行“房票”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依法依规推进征地搬迁工作,共完成征地1500亩、搬迁房屋730户15.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万元编制“历史文化名街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8个,严格实行规划“三级会审”制度,加强规划执行巡查监管,查处违法建设行为195起,拆除违章建筑4800平方米,城区及道路沿线各类户外广告牌1400多块,改造更换北城路等3条主街道门头牌匾600多块。投入资金28.3亿元实施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0项,维修改造东城路等道路9条4.8公里,总投资1400万元的北关十字人行天桥建成投用,总投资1800万元的渭河河蒲大桥改造工程启动建设。特别是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打通了总长16公里、投资近8亿元的药都大道东段,在区域布局上开辟了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崇文路、长安路等15条街道251座建筑景观亮化和高速出口、人民广场、渭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投入资金2100万元,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16.6公里首阳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并入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城市供水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82%。改造换热站3座,二、三级供热管网11.6公里,投资3100万元完成城区集中供热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供热质量持续改善。按照重点扶持、梯次推进的方式,加快建立中心镇、重点镇、特色村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首阳中药材小镇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双泉、权家湾实现撤乡设镇,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连接城乡一体、周边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日趋完善,陇漳高速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征地搬迁,定西机场初步选址落地陇西,省道228线景家店至三岔公路等8项重点交通项目进展顺利,我县被评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积极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总投资40亿元的6个商贸物流市场项目完成投资2.99亿元,桥南建材、宇臻物流、天马物流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较快,江能集团“O2O”体验展示中心将于近期启动运营,泰华汽车城一期建成投用,南安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康美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一期仓储区建成交易。持续巩固提升城区环境治理精细化、常态化、网格化、智能化水平,县财政投入资金230万元购置安装智能高清电子警察系统34套、新建环卫工人休息室10处,全面实行垃圾上门回收服务,加大日常清扫清运保洁力度,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采砂“三违”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渣土运输车辆上路行驶覆盖措施,对城区3轴以上重型车辆实行禁行;全面加强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市民交通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协警、环卫工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尊重,加强城市管理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
(七)倾听呼声聚焦民生办实事,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大大增进。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办理,省、市实事全部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农业支持保护等到户补贴资金3.89亿元。沉着应对“7·26”洪涝灾害,第一时间抢救被困群众,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综合执法局干部冯小平同志在抢险救灾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乡医保“两保合一”改革有序推进;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全面完成,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528户6439人。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城乡养老机构18个,县级老年养护院和殡仪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138人,新增城镇就业4627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纳创客800多人、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县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2499名县聘人员每人每月增加补贴145元,每人发放生活补助1500元,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断提高。实施总投资1.59亿元的“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69个,二中、三中综合教学楼及文峰中学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薄弱学校制度,教育资源配置更为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标准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高考文化课二本以上上线2724人、上线率42.7%,连续多年全市保持领先。加快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步伐,依托工贸中专资源设立定西师专分校事宜基本确定。总投资6000万元的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建设,通安等3个卫生院业务用房建成投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普及率、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83.7%,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新建农村文化广场2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个,菜子镇二十铺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渭州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成功举办半程马拉松赛、职工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比赛活动10次,全民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完成植树造林3.77万亩、秋季义务植树平田整地2000亩,新修梯田2.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总投资28.8亿元的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启动实施、当年完成投资5400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3.6%。全面推行“河长制”“警长制”,建立四级河长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河长警长巡查制度,河道内乱占乱建、乱排乱倒问题得到有效制止。认真及时办理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24件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1台,移交处置危险废物1717吨,关停污染企业9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86%以上,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3%和100%。制定出台《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8项,申请各类专利160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6%。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617件、整改率98.8%,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7家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关停或临时查封,国务院安委会巡查发现的19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2件(次)、结案率91%,电子民生平台受理群众咨询和反映事项3668件、办结率99.9%。深入推进平安陇西建设,县财政列支禁毒经费153万元,全方位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全市禁毒工作重点推进会议在陇西召开,我县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推进会议上做了交流发言,被评为全省吸毒人员“千人县区”禁毒工作先进单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13起,查处行政治安案件1942起,县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同时,侨务、兵役、档案、气象、民族宗教等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八)以新理念引领政府转职能谋发展,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全面增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政府系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新修订了《县政府工作规则》,制定了《县政府党组议事决策规则》,认真实施“四重工作方案”和“四策工作法”,严格执行周计划月安排季部署、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行政执法与司法实务联席会议、政府法律顾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等工作制度,聘任县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成员5人,县政府接受行政应诉8次,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6件,纠正不当执法行为6起,政府系统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大“两案”办理力度,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率分别达到85.3%和86.9%。积极开展审计监督,主动接受上级专项审计,交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质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积极开展明察暗访督查年活动和“三纠三促”、“三查三治”以及扶贫领域“两查两保”专项行动,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给予44名责任人政纪处分,对15名在册非在岗人员予以解聘,大大规范了各级干部的履职行为,提升了县乡政府系统发挥职能推动工作的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总体呈现企稳回升、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实属不易。这是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主动监督、倾力支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奋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陇单位和公安干警、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们这样的西部贫困地区显得更为突出。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精神贫困”、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技能培训相对滞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经济总量较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仍然过大、现代化水平较低、投入产出率不高;二产支撑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产带动能力有限,传统服务业转型不够,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开发类、社会事业类、科技研发类项目少,民间投资动能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够。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仍有欠账,村组道路、镇区集中供暖、大学生就业、农村养老、城乡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困难问题较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税源结构单一,骨干税源缺乏,收入增幅放缓,刚性支出只增不减,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资金制约瓶颈凸显;金融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效应不尽明显,借助金融撬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六是发展动能不足,原材料、运输、电力、人力、资金等要素成本过高,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融资难、成本贵、时限短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规模萎缩,规下转规上不尽理想。全县科技研发、金融资本、网络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精尖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干部理念陈旧,创新能力不足,现有人才资源难以支撑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七是政府履行职能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两手硬”、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两手软”的问题,市场依法监管和社会依法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因征地搬迁、收入分配、农民工工资拖欠、安全生产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群众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与法纪素养依然有待提高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八是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需不断深入,一些部门和公职人员法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优,行政审批效率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根本,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奋斗。
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和甘肃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工业引领、产业支撑、城市带动、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坚持走好聚力精准脱贫、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六条路子,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实现整体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计划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抢抓中央提出确保到2020年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政策机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重点紧盯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户,攻坚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贫困面下降到7.7%以下。切实加强产业扶贫,攻坚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积极争取省上15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全面落实县域经济发展“1+3”政策措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布局上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转型升级中药材、马铃薯、草牧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果菜、种子种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适合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小型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增强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区域有主导产业、农户有增收项目”,支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全力推动劳务输转由季节性、苦力型向稳定性、技能型转变,实现劳务输出脱贫一批。认真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快推进与连江县合作帮扶项目实施,实现帮扶带动脱贫一批。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接,实现有组织搬迁稳定脱贫一批。深化农村“三变”等各项改革,全面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拓宽形成以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支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稳定增收渠道。整合政策资金资源,攻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抢抓中央和省市出台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省上设立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的重大机遇,下功夫解决零星分散贫困群众饮水、用电、行路、住房、网络等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最后一步不到位的问题,新增自来水入户3500户、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改造农村电网47公里、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95%,硬化村组道路600公里、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70%,尊重群众意愿梯度易地搬迁安置困难群众1087户,改造农村C级危房1251户,贫困户安全稳固住房比例达到100%;推进第二批“农村宽带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乡通信网络质量,全县最后一个没有通网的菜子镇白化村实现网络覆盖。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1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个,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贫困人口就医、残疾人扶助等各项优惠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推进“精神扶贫”,攻坚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施策,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内源扶贫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力量作用,加大思想宣传引导教育,通过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增强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决防止扶贫“养懒汉”,消除个别贫困群众“不怕贫穷、不愿脱贫”的问题。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摒弃高额彩礼、攀比摆阔等陋习。全力做好政策兜底脱贫,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提标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救助水平;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引导企业献爱心等方式以村为单位建设养老机构,对既无生产能力、又无生活能力的“空巢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探索实行村内集中供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强化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二、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经济强县,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以县域为单元、项目为抓手、产业为支撑、园区为平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着力打造全省经济强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同志在我县调研时提出的“观念引领、规划先行、平台载体、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全链推动、集群发展、要素集中、夯实基础、政策集成、企业主体、带动群众、优化环境、良性互动、富民强县、创新驱动”十六项重点任务,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县域经济发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亿元左右、202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紧盯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认真谋划助推脱贫攻坚、完善基础设施、补齐产业短板、支撑县域经济、对接“一带一路”、融入南向通道、普惠金融、智慧管理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十三五”后三年储备项目库,力争更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规划盘子。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项目,确保全年争取到位国家政策性资金3.3亿元以上。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引力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对接南向通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全年引进项目15个,引进资金50亿元、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前期进度,实施好中医药博览会永久场馆等总投资650亿元的111个县列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亿元左右;抓好总投资102.4亿元的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文峰物流港等28个“PPP”项目实施,力争撬动投入民间资本79亿元以上。认真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严格项目建设“四制”管理,着力破解征地搬迁、土地报批、资金筹措等难题,依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以打造“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十亿元企业”为目标,按照“一区四园”的空间布局和“产城融合、多向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陇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以工业园为基础逐步规划建设科技园、孵化园,形成“要素聚集+企业孵化+产品制造”的链条式、全方位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按照“一轴贯穿、两带辐射、四大发展区融合”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大咸河综合治理,全力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合县内城投、水投、交投等国有资产和国有担保公司资源,组建县级投融资集团公司,放大杠杆比例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全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核心位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5%。认真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事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贸中专特色化办学,积极争取设立定西师专陇西校区,加快培养中医药种植、加工、营销、康养为主的技术人才,聚集人才后发优势;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对接合作,落实紧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努力打造人才聚集“洼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之以恒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中医药产业“双百五十”工程,建立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扩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覆盖范围,全力抢占中医药绿色发展新高点;坚持以草定畜、以畜促草,加快草牧业发展进程,引进基础母牛羊1.7万头只,启动建设陇西北部饲草加工配送基地,牧草种植面积扩大到76万亩,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带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巩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广泛推广马铃薯“一分田”良种繁育工程和“草膜三覆盖”技术,培育筛选主食化品种3个,脱毒种薯应用实现全覆盖;巩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新建或改造提升食用菌生产大棚500座,菌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发展庭院林果种植3.4万亩,完成林果基地扩建和补植提升1.6万亩,切实形成转型升级中医药、草牧、马铃薯,培育壮大果菜、种子种业、乡村旅游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依托中药材、马铃薯等种子生产和食用菌菌种研发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制种业,依托玉米秸秆饲草转化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互联网+”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创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培育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带动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延伸拓展农村物流快递配送范围,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助力鲜活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进入大中城市终端市场,引导发达地区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产要素“走进来”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效益。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认真落实支持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依托返乡创业园和渭北示范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鼓励到农村创业创新,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总投资34亿元的18个水利、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引洮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引洮二期、工业供水及调蓄水池等8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S568线红岘至德兴、S208线北站至三台等4条农村道路建成投用。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全面推行“1格+N员”模式,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快培育优势工业集群,努力构建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领域“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以新材料研发和终端制造为引领,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弘扬“企业家”和“工匠”精神,紧贴市场需求端提升工业产品供给质量,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发展新型工业,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全力壮大优势工业集群,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医药加工业抢抓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的有利机遇,突出养生保健品牌,支持企业以强带弱、以小攀大,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促成江能与珍宝岛、陇西保和堂与河南焦作保和堂开展战略合作,全力推动康美、神威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鼓励中天、中康等企业对接科研院校加大以党参、黄芪、当归等为原料的养生保健产品研发生产,扶持一方制药配方颗粒、中天药业批号药品规模生产,启动运营扬子江饮片加工基地、保和堂规模化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做大饮片加工,支持康美药业规划建设中国西部大健康产业园、甘肃中医药博览会永久场馆,积极筹备甘肃省第二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升级版,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中医药示范基地。铝冶炼及制品业聚焦新材料研发生产,支持西北铝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材料供应商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型,瞄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船舶工程等领域,研发生产国防军工材料、高品质铝箔、高附加值铝合金产品、中高端铝焊丝等复合材料;顺泰铝业加快推进广东总部型材生产线整体搬迁,中盛铝业由棒材加工向型材转型,帮助东兴铝业争取大用户直购电和电价补贴政策稳步运营。装备制造业以“高、精、尖”为方向,扶持大鑫铜业提升高铁领域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生产供应能力,宏腾油气抢抓宏华集团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的机遇,盘活闲置厂房设备资源,加大石油开采固压设备生产,积极研发耐酸压力泵,改造建设压力机组生产线,打造“拳头”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清吉集团为引领,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设备,批量生产马铃薯面条、馒头产品,研发生产薯片、薯条等休闲食品,支持主食化产品开拓市场,促进马铃薯系列产品进高校食堂,提高产能利用率;立足特色牛羊肉、腊肉等品牌优势,扶持中天羊业、陇原情等企业开发拓展延伸冷却肉、切割肉以及风干牛羊肉等适应现代生活的方便、速食、小包装休闲熟食制品。新型建材业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机遇,鼓励引导皓钰、陇州等建材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合作,投资建设装配式建筑组件生产线,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支持大禹节水扩大PVC、PE等输水管材生产规模,加大滴灌、微喷等现代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研发生产,加快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产品制造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工业制品走出国门,力争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500万元以上。实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引导企业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寻找战略合作商壮大资本实力;积极搭建融政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助保贷”撬动作用,切实降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力争新培育年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5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和做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年内新增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800家,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39.2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五、抢抓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着力实施城市系统提升工程。围绕打造甘肃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系统整体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融入文化内涵,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力构建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按照“建设一路、联通三点、规划六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镇交通、电力通信、供热供气和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完成中心城区、河那坡组团、首阳镇区和三台组团控制性详规编制。实施总投资91.3亿元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计划“十大工程”,启动南河、西河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文峰镇区集中供热改造和火车站站前地下停车场、佳禾广场及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完成药都大道景观工程、中国西部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审批立项及前期手续办理。加快总投资74.9亿元的29个城市续建项目进度,全力打通城市断头路,药都大道西延伸段等10条道路全面建成通车,规划新建东环路中段、北环路西段、辽河路北段、药王路北段,完成40公里城区供排水老旧管网和西北铝、铁路局、东兴铝、供电公司“三供一业”及巩昌镇西城片区等14个棚户区5000户改造任务。社会化运作推进总投资72.2亿元的首阳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各建制镇结合实际谋划新型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定位交通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大兰州经济圈、关天经济圈和“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积极推进大兰州经济圈城际铁路网、兰州至汉中铁路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力配合做好定西机场前期推进工作,切实加快陇漳高速、火焰山隧道和文峰高速出口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进度,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依托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O2O”体验展示中心打造“互联网+”数字化交易商业模式,加快总投资39.34亿元的康美中药城、泰华汽车城、桥南二期等5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支持首阳地产药材市场、天马物流、宇臻物流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提档升级,再现陇西“旱码头”辉煌。坚持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注重李氏文化、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影视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品位提升与文化旅游发展的互促共进。严格执行《陇西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推进“一城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建设,规划建设陇西智慧中医堂、康养一条街等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规划启动总投资30亿元的李氏文化小镇建设,抓好李家龙宫景区修复建设和社会化运营管理,认真筹办第四届李氏文化旅游节,打造李氏宗亲寻根祭祖新圣地。实施好总投资98亿元的5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古莱坞文化旅游创意园完成秦汉街、甘泉宫和西域古镇等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大渭河文化风情园完成文化产品博览馆、丝路风情艺术中心、古玩字画交易中心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陇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搬迁入驻,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主动融入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大格局和渭河源大景区建设,推介省际文化游和寻根祭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黄土农家风情、中医康养体验、避暑纳凉休闲等全域乡村旅游,加快桦林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黄土密码艺术公社等示范点建设,打造游在陇西及周边、吃住休闲康养在陇西的区域性旅游辐射带动新格局。按照“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的要求,推进大数据共享和智慧城市建设,组建城市服务管理投资公司,探索推行“大物业”管理和环卫服务外包模式,加大破坏市政设施和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打击力度,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体制,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竭尽全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认真办理落实省、市实事和县政府承诺的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建设、住房建设、通信网络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输转、便民服务等“十一件为民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好新建文峰九年制学校等总投资1.86亿元的5个重点项目,支持陇西一中争创省级名校,加快打造全省教育强县。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对接市场需求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全方位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逐步提高低收入人群工资报酬;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实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输转劳动力13万人(次),返乡人员自主创业1.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以上,努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两保合一”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规范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精准扶贫等制度政策的衔接配套,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大健康陇西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全科医生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医养结合,实施好县二院整体搬迁、康养中心建设等总投资1.6亿元的3个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健全完善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强县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用项目工程措施支撑永续发展,用要素市场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注重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强国有林场建设,抓好总投资28.8亿元的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城区面山通道生态供水和“三河一线”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重点林业生态建设3.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80万株,新修梯田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立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行环境保护督察和“3+”环境监管模式,落实“河长+警长”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乱挖滥采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严格煤质管控措施,规范烟花爆竹燃放,实施西河水源地和渭河生态治理工程,加大重点污水排放企业治理力度,做好土壤环境监测管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争取启动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发电、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重点项目,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综合治理实施情况;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持续推进禁毒工作深入开展,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进法治农村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用改革的成果释放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坚决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抢抓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机遇,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真正让农民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取得、有偿退出机制,着力构建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规则,健全服务监管体系,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股份农民,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推进水权水价改革,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林场,努力破除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壁垒。有序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由流通服务向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拓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动态趋势,创新教研教改模式,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学区、薄弱学校的多联机制,健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考核管理和奖励惩处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实施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实行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健全完善县乡村医疗联合服务一体化、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等体制机制,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着力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推进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持续增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累积效应,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先行试验一批重大行政审批改革措施,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充分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研判应对财政增收严峻形势,大力培育骨干财源,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行中药材购销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加大协同治税力度,确保国税收入达到6.18亿元、地税收入达到2.93亿元、财政非税收入达到8200万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预算编制执行,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债务管理,合理优化支出结构,着力破解财政收支矛盾,全力实现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改革,坚持搞活金融与防范风险并重,引导金融机构转变观念,从“锦上添花”层层筛选扶持对象向提供普惠金融激励和为创新型企业“雪中送炭”转变,积极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组建运营中国银行陇西支行,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扩大涉农保险业务范围,努力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激发农户和合作社及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和县域经济总量扩充;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切实抓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贷续管理,严厉查处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清廉型政府。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系统掌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和执着追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切实以思想行动的高度统一保证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要转变作风勇于担当,全面增强本领,踏踏实实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全面增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效率观念和为民情怀,事不避难、勇于担责,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凝聚合力、全力攻坚,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履职本领,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努力培养学习型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系统学习研究把握宏观政策,研究上情,吃透下情,认清发展现状,找准短板差距,发挥后发优势,主动超前谋划,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转变工作方法,科学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紧跟发展前沿,主动学习运用新经济、新业态下网络金融、智慧城市、智能管理等新模式,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引领工作,既要遵循法律法规,又要灵活运用实践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好方法,着力解决新常态下本领恐慌、能力恐慌和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坚持学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把依法行政贯穿到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扎实开展“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完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优化和整体搬迁,打造贯通县乡两级的政务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树立清正廉洁政府良好形象。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委相关规定,认真遵守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大纪律”,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深入开展“三纠三促”“三查三治”等专项行动,切实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杜绝“拍脑袋”、“一言堂”决策,确保行政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积极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民生平台反映事项,虚心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不断扩大延伸政务公开范围,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阳光运行。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综合运用财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种手段,切实加强民生资金、公共资金、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环节领域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各种不正之风,全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