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振青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 成长

生于忧患

1919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这年1月,历时4年、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然而,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却遭到拒绝。不仅如此,在美、英、法等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来,举国愤慨。民国政府的外交失败,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位名叫呼延震东的北京大学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参与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斗争。而在他千里之外的故乡清涧,纯朴的父老乡亲还在战乱与灾荒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陕西省北部,距古城西安400余公里,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县境内穿流而过,把清涧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清涧县境绝大部分是峁梁沟壑。

清涧这片土地,曾经孕育了久远的历史文明。据记载,西周时,清涧土地肥沃,草木丛生。春秋之际,白狄族曾在此放牧。秦汉时期,大批汉人迁入屯垦,农业逐渐兴起。公元前179—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采取“募民徙塞下”政策,汉人应募迁入,进行大规模垦殖,农业迅速发展,县境遂为半农半牧区。唐时,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大批贫苦农民逃至陕北,垦荒毁林,扩展耕地,森林、草原受到破坏。宋代朝纲不振,西夏掠夺,农业停滞不前。蒙古人南侵,蒙古族广占农田,专放孳畜,农桑凋敝。明时,陕北常有重兵驻守,粮食多靠本地供应,燃烧森林,大量垦荒,倒山种田变为常年耕种。清朝,改军屯、商屯为民屯。封建王朝重重盘剥,人民生计艰难。

至民国时期,战乱迭起,赋税繁重,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1919年6月17日(农历5月20日),在清涧县店则沟镇马家西沟村一个破旧不堪的窑洞里,伴随着一声震彻黑夜的啼哭,一个男婴降生了。

新生命的降临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欢乐。精疲力竭的母亲看着破被褥下的小生命,露出了苍白的笑容:“他爹,给娃起个名字吧!”

父亲呵呵憨笑着,想了想,说:“听这娃的哭声,以后肯定是个大嗓门的精壮汉子。就叫……振云吧!”

那年秋天,清涧频遭雹灾,颗粒无收。庄稼人的命运,就如同草芥一般由老天爷戏弄着。

母亲看着枯瘦的婴孩,满面愁苦:“唉,这娃娃……怕是养不活咧。”

父亲紧绷着饿得棱角分明的脸,咬牙道:“我就是去要饭,也不会让你们母子饿死!”

老天爷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人们却在灾难中练就了对抗老天爷的生命力。像千千万万贫苦人一样,苏振云一家在灾荒中奇迹般地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