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善于变通,敢于创新
“捭阖者,天地之道。”鬼谷子认为,纵横开阖,阴阳变化,可以说是天地万物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也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决定了四时更替、日月运转。世间所有的除旧布新,可以说都是通过捭阖之道来实现的。变则通,通则久。圣人通达人心情理,窥见变化征兆,以此驾驭天下。
在一定情况下,变通是智者的谋略。它能打开闭塞的通道,挖掘丰富的矿藏。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不拘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思考能力与应变能力体现了个人的素质,也体现办事能力的高低。善于变通表现在对工作的细致划分上,懂得进退取舍,统筹兼顾。
在人类的文化行为中,谋略是至关重要的范畴,大到国家治理,政治斗争,小到人际交往,无不与之相关。从唯物主义哲学来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间万物无一不是处在变化之中,捭阖之道的精神就在于灵活变通。纵观古今历史,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大多深明变通之道而不拘泥于传统。只有不拘传统,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因循守旧、不肯变通,片面凭着经验去办事,往往事倍而功半,费力不讨好,甚至最终失败。
商朝建立时,国都在亳,即今河南商丘。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代王,他继位时社会动荡不安,王族内部一片混乱。为了躲避天灾人祸,挽救政治危机,盘庚决定迁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迁都是商朝中期的大事,大多数贵族因循守旧反对迁都,甚至煽动平民闹事。在困难面前,盘庚没有动摇,最终冲破了反对势力的阻挠,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迁都到殷。在那里,盘庚整顿朝政,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殷实起来。从此,商族部落不再迁徙。
通过迁都,商朝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斗的乱局,甩掉了历史包袱,稳定了中央统治。之后,经过武丁时代的繁荣发展,到了中后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持续发展,生产技术、制作工艺有了相当成就,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局面,所以商朝又称殷商,或者殷朝。这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之一。
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商朝以武力夺取夏朝天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变革。而盘庚迁殷也是商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商朝从衰落走向复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战国时,赵武灵王勇于学习胡人先进的东西,为己所用,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大业。当时,中原军队一般使用兵车,人们不习惯于骑马,在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骑兵面前,车战不够灵活机动,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是其明显缺陷。
赵武灵王为了北御匈奴、南防秦国,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增强军事实力。穿了胡服,行动方便很多。接着,赵武灵王又令大家学习骑射。不到一年,赵国就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赵国收服了中山、林胡、楼烦等北方游牧民族,向北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