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第一
扫一扫,进入课程
《捭阖篇》特别长,几乎就是鬼谷子外交纵横思想的浓缩。
“阖”这个字好理解,就是关起来,彻底封闭起来,不让信息显露出去。我们平常讲话,希望沟通交流的对象能够对我们开放,如果不开放,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对方到底怀着什么想法,那么谈判就没有底了。
“捭”就是想办法引诱对方把心门打开,你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意,以及对方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捭”的动作,可以令对方不想开放也得开放。一般人要保护自己,都想尽量探知别人的最真实的状态,希望自己是关起来的,人家是打开的。这样一来,敌明我暗,就可以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别人藏得很深,不对我们打开心门,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些动作,测试他的反应,或者不知不觉诱导他把心门打开,这就叫“捭”。拨动人家的心弦,让他不知不觉开放,于是很多藏得很深的内在信息就流露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掌握对方的想法、做法,对付他就容易了。这就是诱之使开。也就是说,不做“捭”的动作,对方是不会被拨动心弦的。一旦引起他共鸣,他想关也关不起来,就把你引为知己,什么都告诉你了。“捭”就是充分掌握主动性,别人想在我们面前守秘密也办不到,最后自然而然有办法让他自己打开。对方是开还是关,跟我们的态度、掌控全局的能力是有关的:有时我们把自己关起来,却可以引诱对方打开,完全对我们暴露;有时是我们要开,做一个试探,放出一些信息,引诱对方打开。《易经·系辞传》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管是开是关,都是在不断变换。
在谈判、讨论、开会、决策时,沟通就是开关,有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雄辩滔滔,就是希望最后有一个好的沟通结果。这种话术,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心思不要被人家那么容易看到,但是我们又想完全看破对方的心思,争取到谈判的最佳条件、最佳平衡点,使他开口讲话,或者他不讲话,通过他的一些肢体动作掌握一些信息。有的人开口讲话,努力保持镇定,四平八稳,可是细看会发现他的手指在颤抖,那也是一个征兆,流露出他心里的不安,或者他是在讲谎话,等等。“捭阖”,诱之使开,要他开他就开,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好,我们进入《捭阖篇》的内文。
(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捭阖篇》的第一段,读来有点儿韵文的味道。“粤若稽古”,这个发语词看似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尚书·尧典》一开始的文字就是“粤若稽古帝尧”,讲了尧的伟大事业、光辉的生命人格。因为修《尚书》的时候距离尧、舜已经很远,所以要经过辛苦的考证,当时人才能说得上来尧一生做了什么事情。介绍尧出场的时候就说“粤若稽古帝尧”,“稽”就是稽核,像考古一样考察。根据地下文物或者经典文献,探讨很久以前的事情。要考证,不能胡说八道。考古求证,确实有这个人。这就叫“稽古”。“粤若”是什么呢?有人说就是发语词,还有人认为“若”有顺从的意思,即顺着那些证据的指向去还原历史的真相,不能够逆着。明明铁证如山或者证据不足,硬要瞎掰,都是不可以的。一定要顺着实际的证据去找,要严谨。如果这样的话,“粤”作为发语词就更精简,“若”还有顺的意思。“粤若稽古”,就是我们看有哪一些资料文献,然后去查证、考核很久以前的事情。“粤若稽古帝尧”就是针对尧的传说,我们要去看看尧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现,为什么几千年都以他作为一个天下为公的政治典范。
换句话说,鬼谷子的创作绝对受到《尚书》的影响。鬼谷子觉得他的道行很深,其外交纵横术有很深的思想哲学来源,他就说“粤若稽古”,即我们经过了详密的考察和非常审慎的考证。“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圣人再了不起,也是在天地间降生、生长、发展,没有例外。鬼谷子是纵横在战国时期的人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他的理论不可能无中生有,他也是一个集大成者。也就是说,他是从那些表现很杰出的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为众生之先”,圣人们特别优秀,出类拔萃,领先我们太多,是我们的表率,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先”,说明圣人遥遥领先于我们,他有先见之明,他是时代的先知,如果他没有给我们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开拓我们的思维,我们都不知道人生要怎么走。古圣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厚的智慧呢?是因为观天、观人。伏羲就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经·系辞传》)。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命”就是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命名,以资辨别。就像夫妻两个生小孩,要给他命名,以后就这样叫他一辈子。因此我们在给子女命名的时候,希望他平顺成长;圣人也是一样,他对众生有悲悯心,于是要“命物”。但是命名不是一个简单的学问,就像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行,万事万物就是一阴一阳,阴阳之间还会开阖、演变。对于动态的、千变万化的、一直在转换形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我们要仔细观察,像看人的对谈,要在他们种种的密切的互动中,看戏一样地欣赏。寒来暑往是阴阳的开阖,《易经》中的十二消息卦是阴阳的开阖,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是阴阳的开阖,天地风云之变也是阴阳开阖,人突然莫名其妙的情绪变化,必有原因,还是阴阳开阖。一个人早上对你很热情,差一点儿就掏心掏肺了,下午的时候突然冷若冰霜,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得罪他了,还是什么地方踩到痛脚了?这一开一阖之间都充满了无限的变化,我们就要去研究那个变化的征兆。圣人就是这样“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他凭着先知先觉的能力和观测的敏感度,看到种种阴阳开阖的现象,从而给它一个描述——“命物”。这种描述可不容易,动物是怎样开阖的,植物是怎样开阖的,人是怎样开阖的,这种阴阳的互动,变化错综,无限复杂,可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但圣人能观测到。
“知存亡之门户”,从开阖之中就了解了生死存亡的门户。我们知道中国的经典中到处都是门户的概念,像老子讲“玄牝之门”,佛教讲“不二法门”,《易经》讲门户,乾坤就是《易》之门,还有节卦的“不出户庭、不出门庭”。门户这一通道特别重要,能影响到生死存亡。处理不当,没看懂,可能就有杀身之祸,尤其在帝王面前讲话,随时都有不可测的风险。一句话讲对了,富贵荣华加身;讲错了,失掉自己性命不要紧,还会祸及家人。可见,“知存亡之门户”是何等重要。作为国家的谈判代表,一两句话讲不好,可能就影响国家的存亡。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如此,外交也一样,该开的时候有没有开,该关的时候有没有关,门户有没有不知不觉泄漏,都事关存亡的问题,所以要审慎对待。有时看到对方门户好不容易打开了,一刹那要关,就得乘虚而入,赶快冲进去,不然被挡在门外,就没有机会了。
“筹策万类之终始”,“筹”本来就是以前筹算的工具,“策”就是占卦的蓍草,“筹策”,就是判断、分析形势,以预测未来,作动词用。也就是说,不止人类,包括种种事类、物类,一切事情的开始到结束,结束再开始,从始到终,终而复始,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料算到。为什么会如此料事如神呢?因为前面懂得“观阴阳之开阖”,然后“命物”,知道“存亡之门户”,故可以“筹策万类之终始”,让它结束就可以结束,结束之后还能够生出新的开始,一切始终都不脱离你精确的观察、预测、掌控。
“达人心之理”,打仗重要,外交重要,一般的谈判、公关也重要,想要赢得胜利,就要懂得人心、人情,要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很多情况下是“诚于中,形于外”(《大学》),这还好说,但也有“诚于中,不形于外”,有很多的假面具,对于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要了解、通达。人心是最难了解的,也很容易失控,但是不管外面有怎样的表象、怎样的活动、怎样的说辞,他心里的反应,我们还是要掌握,了解其真正的企图。“见变化之朕焉”,“朕”就是征兆。履霜时,要晓得坚冰将至。如果“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易经·坤卦·文言传》),要小心国破家亡。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故,是有征兆在先的。只有先知先觉的人,才能够敏锐地感知,能及时处理他就处理了,不能处理时,至少有警觉并做好准备。绝大多数人则是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完全蒙在鼓里,大祸临头了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变化的征兆,或者征兆已经看到了,就是感觉不到其重要性和危险性。圣人就能完全掌握。一旦他看到征兆,是吉或者是凶,就开始审慎了,这直接影响到他的思想、行为,他会采取行动。如果是好的事情,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如果是糟糕的灾祸要来临,就赶快调整部署,努力化解危机。这就是“而守司其门户”。“而”就是能,“门户”是必经之地,看好你的门户,门禁要森严,不要让不良分子混进来,里面的也不可以随便乱跑出去,就像不能讲的话不要乱讲。人多少要有这种看门的本领,事业小有基础的时候,一定要精挑细选,不要让那些不对劲的混进来,要把坏分子挡在外面,千万不可为了扩张,以致“捡到篮里都是菜”,良莠不齐。《易经》家人卦()就说,我们要成为一家人,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资格鉴定,那就是“闲有家,悔亡”,要严格把关,才不会有懊恼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培养人才,要造就千里驹,就要养一身的本领,出去才不会出错,所以严格把关是必要的。组织界限分明,这才是“守司其门户”。自己谨言慎行,也是“守司其门户”。有些话敏感,有些话容易引起误解,就算你没有那个意思也会造成不得了的伤害,尤其是面对重要人物,一定要察言观色看其变化。对方脸色变了,声调变了,心情变了,都是征兆。言为心声,一定要谨言慎行。只有“守司其门户”,才能滴水不漏。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圣人对天下事,最基本的智慧,包括他的做法,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差别。像知机应变,“潜龙”(《易经·乾卦》初爻“潜龙勿用”)的时候就要看出未来有“飞龙”(《易经·乾卦》五爻“飞龙在天”)的可能,这个潜在的因素不要小看,要赶快准备。履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要想到更严重的坚冰即将到来,那就赶快除霜吧,等到霜变成冰就没救了。自古至今,这些圣人都是领先跑在前面,很多事情早就看到了,早就化解了,我们还不知道,有时被他救了几次都不知道。其实他的道一点也不繁复,就是“一”。儒、释、道也有“其道一”的地方,各种不同的法门,不同的方法基本都是这样。可见,面对智慧不及的、后知后觉的众生,圣人发悲悯心,用其深刻、领先的智慧,帮助我们看清楚形势,巧妙地化解危机或者创造新的机会,就是“其道一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最好的方法、不二法门,掌握事情的整体性,肯定管用的就叫“一”。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事物的千变万化,一定会有一个归属。以不变应万变,化繁为简,以简驭繁,事物往哪里发展,都能进行恰当的回应,怎么变都不怕,知道它最后会怎样。“或阴或阳,或柔或刚”,阴阳是比较形而上的,柔刚是非常具体的,在触感上都感觉得出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易经·说卦传》),地之道就比天之道要具体了,可接触、可落实。由阴阳发展到刚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是我们很熟悉的。同一个事物,有时候呈现阴态,有时候呈现阳态,一直在变,因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有时打开,有时紧闭。有时松弛、轻松、节奏放慢,人不能一天到晚绷得那么紧。但有的时候绝对要紧张,要剑拔弩张、高度戒备,充满了张力。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像《易经》中的蛊卦(),在面对拨乱反正的时候,就必须紧张、严肃,而随卦()就要尽量放松、随和。随、蛊两卦相错相综,就是一弛一张。做事情有时要加把劲,有时反而要放松,都是看当时的情况而定,因时因地制宜。随、蛊两卦就是一弛一张的代表。像蛊卦的“干父之蛊”,抓贪腐,就不要管他是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就是张,把弓箭拉开,随时准备抓人,对贪腐零容忍。当然,这是政府,对于腐败问题不能放松。从个人的事情来讲,一天到晚也不能这么全神戒备,有时候也得适度放松,那就叫随。一星期上班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就得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所以,人生不能永远那么紧张,也不能永远那么散漫,要看节奏、对象而“或弛或张”。你的功力不错,智慧足够,对手太弱,就不需要太张了,闭着眼睛就可以跟他玩。人不能永远绷那么紧,会出问题的,也不能永远那么散漫,该张的时候就张,该弛的时候就弛。
一个高手,面对对手,张弛有度,就像《老子》所云:“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筹策。这就是高手,什么都能算得到,完全不用任何工具。也就是说,智慧到了一定境界,何必还要去占卦、问卜、求签呢?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天地变化的数了。一般人脑袋想破了也想不到,高手用膝盖想一想就想通了。“善数不用筹策”,用筹策,档次就比较低。人家来请教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还得回家算一卦。高手一掐指,心思一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有时候沉默不言,人家完全看不出来,还对你很敬畏。《老子》讲:“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要跟人结交,要发展纵横交织的人脉关系,就要做到让人生死相随,不会叛离。就像随卦的上爻“拘系之,乃从维之”,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就在于维系人心的力量特别强,老百姓生死相随。这就叫“善结”。不是要结交朋友,而是要永结同心。善结的无绳约,没有任何契约、约定,也没有拿绳子把大家绑在一起,但是我们之间谁也不会出卖谁,我们的缘分怎么解都解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有形的约束,没签卖身契,也没上手铐,却永不分离,不可解。这都是老子讲的处世的功夫。“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之前还有“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一旦他决定不理你了,觉得你这个人乱讲话、居心叵测,他就什么话也不跟你讲了,他根本没有那个关门的动作,但是你绝对打不开了。“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修为够、智慧深的人,可以达到那样的境界,完全不落形迹。我们一般人太依赖筹策,没有筹策,简直不会思维了。一定要依靠什么东西才可以怎样,都不是高手。而圣人是对任何事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从始到终、终而复始,都可以全面掌握。他不靠工具,就可以料算未来,观人善恶,了解人性人情,了解人心的变动,看到变化的征兆,然后立刻采取防范措施,把必经之途的门户完全看住。
(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圣人一守司其门户”,“一”就是守一、贞一,“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的“一”,“致一”的一。以专注、整体性、纯然不杂的态度,才能把门户看好。“审察其所先后”,要严谨审察一件事情先后发展次序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是春夏秋冬?为什么是元亨利贞?其先后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呢?像《易经》的卦序,前面讲完一个什么卦,然后“受之以”,后面一定跟着什么卦。我们一定要去了解这个先后顺序是谁排定的,这个因果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要下很深的功夫,这就是“审察其所先后”。《大学》也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还不是道,但是很接近道了。任何事情有的先发生,而且先发生的必然带来后面发生的事情,这个前因后果我们一定要研究透彻。我一直强调《易经》的占卦,演卦容易断卦难,断卦必须要具备卦序、爻序的知识,不能够断章取义,要搞清楚其变化的时间的准确落点。也就是说,现在清楚了,过去清楚了,未来自然就清楚了。“审察其所先后”有一个时间的因素,不是平面、静态的,A+B不保证等于B+A,代数里面的交换律在这里绝对行不通,A在前与B在前,结果天差地远。就像下棋,先下哪一手,再下哪一手,顺序无比重要。古代那些说客要去说服国君时,先去见谁都是要慎重的,而且那是第一关,绝不能失败,非成功不可。一旦谈妥了,你就有筹码了,然后就可以再去见谁,这样才更有把握,一切都好谈。如果你选了一个最难的下手,绝对谈不拢,那就没有任何筹码了,后面的就无从进行了。
所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本末、终始非常重要。《易经》中的蹇卦(),这么艰难的一个局面,如何整合,如何风雨同舟,化解困难,蹇卦的上爻就懂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绝对不会糊里糊涂,他一定要帮“九五”去除心腹大患——内部派系的纷争,即蹇卦的第三爻——化解内部的阻碍。如果能够说服三爻配合中央,带着上爻跟三爻的关系,说服三爻,帮五爻解决了问题,再去见五爻,这时五爻一定给你一个热烈的拥抱。如果你不帮他解决第三爻窝里反的问题,直接跟他摆龙门阵,他的气不打一处来,你就惨了。蹇卦的上爻就特别懂得这一点,要带着见面礼,其爻变为渐卦(),既代表一个雁行团队,又晓得循序渐进,懂得没有寸功不能随便去见国君。可见,前面不打下很深厚的基础,后面期待有什么样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诸如施政、做学问、搞创作,都有先后的问题,没有先就不会有后,时间的次序千万不能搞错。
“度权量能”,度,要有一把客观的量尺去算,哪一个时间点合适,哪一个位置合适,要很科学,很精确。我们去忖度人家的心意,了解人情,就像《大学》所说的“絜矩之道”,前后、左右、上下所有的人际关系,要得到平衡。不能动不动“事无不可对人言”,有很多事情对左右副手完全要保密,对下面讲的东西不见得对上面也可以这么讲,要有所权衡。这就是“度权”。权也是力量,你有权会不会用呢?总统有权,但是不会用也没用。用权的人就要懂得权衡事理,不能死板地背法条。《易经·系辞传》所说的忧患九卦中,功夫最高的就是巽卦。“巽以行权”,不管你用哪一招,反正结果好,但是人家也看不到,“称而隐”,最后就做得很圆满。这样才算能够掌控全局的节奏,可以决定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往来于大国之间。他们去跟国君谈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的资源、地理位置,以及邻国的形势,都清清楚楚地做过地毯式的研究。“量能”,每一个国家的权不一样,每一个国家的能也不一样,都要经过度量。大国小国不一样,它们之间相处的关系如何,也得量。权、能,都得度量。
还有“校其伎巧短长”,校就是比较、较量。“校其伎巧”,不只是对一些资源进行概括评估,还包括运用那些资源的方法技巧,如外交辞令、作战技巧等都在内。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因为懂得运用杠杆的支点,这就是技巧。技巧是短还是长,决定输赢成败。外交也称“长短术”:哪一些地方是你所短,就要避其短;哪一些地方是你的长处,就要用其长。而且长短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跟对手较量或者跟合作的伙伴配合时,我们要以己之长,战胜敌人之短,绝对不能倒过来,用自己的短处去跟人家的长处拼。有一部书叫《长短经》,原理也是如此。《易经》中的兑卦是专门讲话术的,文辞简短,没有长篇大论,但是它完全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这里的“校其伎巧短长”,是要较量列国之间的实力短长、度权量能,一定要通过比较之后,才能够看出优劣,决定是要合作,还是要结盟,还是要打仗。这跟《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很像:“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所以,《孙子兵法》是“始计第一”,《鬼谷子》是“捭阖第一”。
(三)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夫贤不肖”,人天生就是这样,一定有一些人贤,有一些人不肖。“智愚”,有些人就超级聪明,有些人就笨。“勇怯”,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勇气十足;有人就怯弱,什么都怕。天生万物,自然而然就有差别,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没有办法要求完全平等,正是因为有差距,“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有差距才可以捭阖,没有差距还不知道怎么操作呢。有智慧的人斗智的时候,就可以把愚笨的人搞得团团转,因为他们的智慧有差距。勇敢地靠着一股勇气,勇往直前,光气势就赢了怯弱的人几分,因为他们有差别。贤、不肖、智、愚、勇、怯,这种天生必然有的差别,使得我们面临诸如国力的差距、聪明才智的差距、资源发展的差距时,可捭可阖,可进可退,可贱可贵。王羲之《兰亭集序》说:“天下之大,品类之众”,万事万物太多了,怎么可能没有差别呢?有差别才热闹。“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易经·乾卦》),每一种资源不一样,形形色色,要让它们能够和谐相处,合起来能产生很大的正能量。
“无为以牧之”,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什么都能做,就像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因为嗜欲浅,天机深,亲近自然,看到了天下众生的差距。这个差距掌握在手,你要帮谁,或者希望有怎样的结果,你就可以操作:想要关就关,想要开就开;也可以让他进、让他退。然后自己不会随着贵贱、进退、开阖受影响,而是主导整个形势的发展,要“无为以牧之”。“牧”就是像牧羊人一样,这些都是羊,驱而往,驱而来。《孙子兵法》讲“若驱群羊”,要他去哪儿就去哪儿,完全听你调动,丝毫不能反抗。这一切都因你创造出这样的形势,你是主导,像牧羊人一样。基督教的牧师在台上讲道,他要控制全场,要让下面的人都觉得欢欣,最后还要唱圣歌。牧师的译法从中国的文化脉络中来,是很美的一个词。牧师者,羔羊之牧,道义者师,所有的羊一只都不能跑掉,要把迷失的羊全找回来。《易经》中的谦卦就说,谦谦君子,用最低调、最谦和的态度,成功渡彼岸,靠的就是“卑以自牧也”,自己养自己,管得住自己。有时候,我们人生出现状况,就是牧得不好。“无为以牧之”,好像什么也没做,但是那个东西绝跑不掉。他看到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别,就可以去操作运用,可捭可阖,可进可退,可贱可贵,随心所欲,而自己不会随波逐流,跟着失控。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阴阳刚柔,虚实有无,有时候要无中生有,有时候明明有,也要假装成没有,这些操作,我们要审定。比如,给人一个永远不可能真正圆满实现的梦想,也有可能激发很多人追逐那个梦想,产生很大的能量。那个梦想可能没有办法落实,但是达到了我们阶段性的目的。一般人都是不满足于现实的,所以提出一个跟现实不一样的梦想,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有时反而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大能量。《易经》升卦第三爻称“升虚邑,无所疑也”,人只要相信一个东西,就算是假的也想变成真的,这就是“虚”的利用。有时是实的利用,有时是虚的利用,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定。《孙子兵法》不是有《虚实篇》吗?我们要知道虚实,还要懂得操作运用。“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人与生俱来都有嗜好,都有欲望,庄子就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这是百分之百的真理,任何国家、任何公司、任何个人都有嗜欲。无为的圣人审定有无、虚实之后,顺着他人的嗜好、欲望,了解他心中的主张,他的起心动念全掌握在手。对方的意志表现在外面,常常是嗜欲在发挥作用,除非他是有道之士或者修为非常高。人一定是受制于他的嗜欲,嗜欲就显现出他的企图,那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喜欢钱的,只要碰到金钱的事情,马上暴露出很多破绽、弱点,你就可以操纵利用,做明确的辨别。一旦对方有致命的嗜欲,我们顺着他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知道他真正的企图,对付他就很容易了。所以,我们要想知道对手想干什么,一定要让他的志意曝光。庄子说人的嗜欲要浅,《易经》损卦()要“惩忿窒欲”,就是因为嗜欲太重时,你与别人的对抗、较量,就很可能失败。一个人嗜欲越浅,天机、商机、兵机就越深,他做什么都有高境界,没有多少弱点,就不容易被对手利用,别人当然无从对付。
下面就讲到与别人此来彼往言辞交锋的状况,这是鬼谷子的实际人生经验:“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世界是钩心斗角的,双方过招,你一言我一语,不管在会议场上,还是在谈判场所,我们讲的话恐怕真的东西不多。而人家跟我们讲话时,好像完全没有私心,但你不要马上就相信,这个人不可能这么大公无私,不可能那么伟大,但你也不要直接揭穿他。“排”就是不接受,对方冠冕堂皇,讲了这个又讲那个,你并不是马上就无条件接受,可是也不要用很大的动作去拒绝对方,否则对方更深的用意就显现不出来。这就是“微排其所言”。你不讲,就一副怀疑的样子,让他感觉到他说的没有取信于你。既然他没讲真话,那要如何引诱他讲出真话呢?“捭反之”,他讲的不是心里话,不是他真正的企图,对我们来说他是设防的,心门是关起来的,那么,我们要听真话,了解他的真正企图,就要想办法引诱他不知不觉地把心门打开。我们没点头接受,但是并没有激怒他,假如他想要说服我们,发现说假话没用,我们把他挡回去,他就要考虑换一个说法或者把原先还没说的内容透露一些出来,那就是我们的目的——“以求其实”。如果他完全没有透露“实”,怎么继续往下谈呢?
对方第一次的尝试无功而返,很快会提出第二个方案,希望得到我们的认可——“贵得其指”。他到底要什么,这是我们要掌握的主旨。我们要求实,虚的东西我们不接受,实中还有那个“指”,即他的关键大要。可见,我们要学会辨识,辨识对方前面哪些是胡扯、是释放烟幕时,就要想办法用一种不破坏双方谈判的方法使对方调整说法,让对方掏出一点干货,把真话说出来。可能有一些不是要点,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其要点。这就是“捭”的动作,引诱对方把心门打开,把里面真实的信息放出来。“以求其实”,还要求实中的关键处。有时候我们要保持沉默,“阖而捭之,以求其利”,一定要逼出对方更多的真相,让他着急,知道他没有真正说服我们。经过了几次交锋之后,他必须透露更多、更真实的信息给我们。我们需要的信息他还没有完全透露,我们就保持沉默,是一个关闭的状态,逼着他放出更多的信息。沉默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可以强大到摧毁对方的心防。
(四)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或开而示之”,我们要开示他,有时候可以明讲;“或阖而闭之”,有时候我们不讲,但是至少让对方明确知道我们不满意。“阖而闭之”,主要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想法,让对方感觉我们高深莫测。也就是说,对方开出的条件如果我们认为还不是实话和真正的底线,那我们可以保持沉默。沉默的抗议会让对方着急,下面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条件,透露出更多的真实信息。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对方显现了他的诚意,我们也不能完全不讲,把一些可以讲出来的东西告诉对方,双方分享信息,就可以获得共同的立场,拉近彼此的距离,引起共鸣。距离一旦拉近,那就可以继续往下谈。对方表现了一定的诚意,我方也表现相对的诚意,双方获得共鸣,这就是“开而示之”的效果。
有时候要“阖而闭之”,对方怎样逼问我都不再讲,因为“异其诚也”,代表双方有分歧,也就是说我对你的诚意有怀疑。既然你不完全跟我讲真话,我就没有必要跟你都讲真话。这就表示对你缺乏诚意的谈判态度不满意,多谈无益。酒逢知己是“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既然双方想的不是一回事,那就别浪费时间了。可见,人的闭口不言跟开口讲话,讲多讲少,都直接影响双方的互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果谈几句之后,发现道不同,那就别浪费时间,不相为谋,还不如吃饭聊天。如果发现可以谈,但是躲躲闪闪,我们就要利用这种高度的敏感,做一些诱引的动作,使对方打开心门。
《易经》中的同人卦(),想要“同人于野,利涉大川”,即跟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习性的人沟通谈判、和平共存,同人卦的君位就是“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刚开始很不顺,但一旦显现实力,就排除了障碍。同人卦第五爻爻变就是离卦(),网络建构起来了,大家消除了彼此的猜忌,可以永续了。孔子在《系辞传》中对这一爻就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或默”,有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好的,不讲,即不表示赞同,不置可否。“或语”,有时候需要讲。有时是沉默好,有时是讲好,但是目的都是让双方建立共识,克服障碍,达到双赢局面,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同心,“其利断金”。“或默或语”,沉默有时是最佳的表达,在人际交往中,沉默是最可怕的。他不骂人,也不打人,就保持沉默,光是那个沉默就有极大的杀伤力。夫妻间吵架不也一样吗?有时候沉默最可怕。明明很生气,怎么不讲呢?不讲最可怕,你笑也不是,哭也不是。这在《易经》中就是“不言之象”,沉默的力量才可怕,所以我们要善用。但是,有时候就必须要讲一点,耍花招或者转移视线,没意思。双方都有一定的实力时,既然要谈,最好真诚地交流,不必绕圈子。
记得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出版公司做总经理,管业务部门,那些业务员个个都是骄兵悍将,公司花很大的成本养他们,他们做出一点点的业绩就让财务非常紧张。每个月的月初要开业务检讨会,提出下个月的计划。我是文人带兵,要压得住这些家伙,该怎么训话呢?于是就占一卦,结果是兑卦()变艮卦(),兑卦是会说,艮卦是根本不讲,这不就是“或默或语”吗?我就恍然大悟了。第二天主持业务汇报的时候,那些业务代表拼命解释,叽叽歪歪,还有一个副总经理讲了半天,我一句话也不讲,他们一看就有点儿心里打鼓了,是不是要开除?是不是要裁员?我就是装作很不爽的样子,完全不讲话,随便你们讲什么,我都“无为以牧之”,这下他们紧张了。你看,《易经》指示得多好,结果那个月他们拼命动员力量,也不敢藏私,第二个月的业绩就把第一个月的损失补回来了,还有余。可见,沉默是很可怕的,我们要善用沉默。有时兑卦的能说会道完全无效,你讲什么都没有用;艮卦则完全不讲,对方猜不透,压力就产生了。佛祖拈花微笑,完全不讲话,悟了的只有迦叶,大多数人还是笨蛋。所以,大家要锻炼这种默契,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实际的商务谈判、政治谈判、外交谈判中,“或默或语”就是斗智的高明手段。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谈判到最后总有可行、不可行的判断,能不能够继续谈,是否关闭谈判的门,都要认真考量。“审明其计谋”,像问案子一样,一定要搞清楚。因为彼此为了自己的组织、国家的利益,一定会想办法争取最大的利益空间,得到最好的条件,要做到这些不可能不用计谋。“审明”即知彼知己,了解敌方的计谋,想清楚我应该用什么办法去对付。“以原其同异”,“原”是动词,即追本溯源。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突然讲出这样一句话,做出这样一个动作呢?一定有原因,你要找出那个根源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搞不好几十年前或者是什么时候,你得罪了什么人,根本就不知道,只会觉得没道理。我们会有同,也会有异,同就是“开而示之,同其情也”,什么叫异?“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夫妻有同异,父子有同异,同学有同异,师生也有同异,我们要彻底了解,追本溯源,找出分歧。要知道,有些人善于藏心事,隐藏心中的不痛快,有时真的可以藏半辈子,累积到一段时间,因为一个特殊的诱因,或者面临某一种时空环境,他爆发了,以致大家大吃一惊:怎么回事?怎么会这么失态,他怎么会突然讲出这些奇怪的话呢?所以,我们要追溯原因,对照目前言行的结果,找出异同,能化解的就化解,不能化解的也要找出原因来,不找怎么解决问题呢?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人际交往如同网络,都有一个标准,离合都得有原则,不能感情用事,尤其是谈判。代表团体谈判,是决定离还是决定合,不能没有原则。像外交官谈判,一定要谨守底线,有一个大原则,即以整体的利益为依归,而不是依从个人的情绪。“先从其志”,了解对方,并不代表你接受对方,但是先让对方提建议,你不要太快出招。你如果占一定的优势时,更不必那么积极,要让对方着急。如果真正是同,还有合的可能;如果是不同,不能谈了,就必须离开。虽然有这种离合的考量,也一定要坚守自己最重要的底线、原则,探到对方的心志之后,随顺对方的心志再做进一步的考察,不要直接推翻或者桌子一掀就走了。这就是“离合有守,先从其志”。真正懂得谈判的人,绝对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中途掀桌子或者集体退出了。因为人在自己的志向确定之后,就算被我们探测到一定程度,他还会顺着这种逻辑去想,我们就要再发展、再深入,看他到底是怎样想的,不能意气用事地放弃。所以,谈不拢就再见,谈得拢就逐步渗入,一定要有规范,不要感情用事,要“无为以牧之”,以整体的利益为考量,绝对不以个人的情绪意志为转移。麻烦在于有时无法从其外在的言行,找到其内心真正的意思。我们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才可能找到核心的想法。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注意这种开阖的互动,“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即欲捭之”,假定认为还有希望,对方还没有完全打开心门,一定要周全、周密地考量,他还没有打开,只是开了一半,我们要引诱他再打开一点儿,对事情的判断一定要以全方位的了解为基础。引诱他从关闭状态到打开一半,再到打开三分之二,甚至全开,讲出真话,“贵周”,贵在周密。我们要掌握全面的信息,那些漏掉的局部的信息搞不好就是关键信息,所以要思考周密,方法也要周密。“即欲阖之”,我不想跟你谈了,“贵密”,就要保守机密。因为大家钩心斗角,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全讲真话、把所有的底线都拿出来。如果关键的信息没有必要让对方知道,那我就绝对不讲,要密不透风。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微”就是隐微不显、精微、微妙。周密,还要照顾到最细处都不泄露。我希望人家暴露更多,自己守住更多,就要在小处周密,譬如眼神、肢体细微的动作,都要用心做到自己隐微不显,同时,观察对方显露的信息。因为那都是几微之处,知几才能应变,这样子才合乎谈判之道。我们虽然不敢说完全符合道,但跟那个道的差距不会太大,即“与道相追”。换句话说,主导我跟一个难缠的对手谈判的道,始终都不要脱离。如果有差距了,落入下风了,我得赶快追上。周密贵微,要探到人家更多的信息,我要“贵周”,而自己有一些东西是打死都不能让人家知道的,就要“贵密”。《孙子兵法》讲用间时,就说“无所不用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最深的间谍都不能窥视我们真正的奥秘。还有“智者不能谋”,对手再有智慧,都没有办法谋划好对付我们的手段。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这样才合乎道,始终不能偏离这个大原则。《易经》节卦()第一爻“不出户庭,无咎”,《系辞传》就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这说得非常有道理。节卦初爻讲的就是保密的重要性,要是你一不小心泄露了,不管是有心无心,或者中了人家的计,人家就从你泄露的局部,马上可以推出全局,然后就破获了机密,然后你就完蛋了。节卦第一爻就告诉我们,守不住机密,不能周密,不能用心于微,爻一变就是坎卦(),无限的风险就来了。节卦卦象是泽中蓄水,初爻为阳爻,一变阴爻就泄底了,水就流光了。任何人、组织、国家都有机密,不管是商业机密、军事机密、外交机密,保密没有那么简单的,一定要周密。你看很多的捭阖事例就知道了,人总是希望捍卫自己,想多知道人家的事情,不想人家多知道自己,那就要双方过招。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讲多了:人家发现你打死都不讲,就请你去一个轻松的地方喝喝酒、聊聊天,你就讲出来了。
第二段结束了,我们再回顾一下:“是故圣人一守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我们可以贬低、抬高对方,但是自己一定要如如不动,始终掌握整个议程,心不要乱。你越无为,对方所有的有为,你都能看得透亮。你自己要是乱了,那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了。要掌控全局,审定有无、实虚,得到我们要的真实的信息,从信息中掌握要点。可以保持沉默,利用沉默的力量,打开可能获益的空间,也可以显现你的善意,双方真诚对话。大家想法不同,可与不可,一定要找到根源。“开而示之者”,采取比较坦率交流、开放的态度,“同其情也”,只要双方在情上面相通,交流就比较顺畅。“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为什么突然不说了、不表态了?因为发现我们不是同道,不容易有共识。那就明确表示,当然也不见得一定要讲出来反对意见,不说话即可。“可与不可”,最后决定到底可不可以合作,可不可以达成共识,还得下功夫,不是感情用事,要“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彻底搞清楚真假虚实、有没有合作的可能、还值不值得谈下去,以便做出重大抉择。如果连同和异都搞不清楚,那还谈什么呢?有些人明明不是一路人,却还拼命往上凑,忽略了他们之间巨大的差距,怎么可能组成攻守同盟?有同的地方,有绝对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些地方同,或者同志之间变成异了呢?到底什么时候种下的根呢?一定要把缘由找出来。
另外,我们看“离合有守,先从其志”,这个“其”到底是指我方还是对方?这就是中文的精炼之处。《孙子兵法》里面就有好多这种“其”。中文的笔法有很多没有主语,为什么过去的中国人都看得懂呢?《易经》的爻辞有时也是莫名其妙,居然没有主语。中国人就活在动词里头,奇怪的是大家都懂,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把这种经典的文字翻译得很精确的人。像卫礼贤,他是德国人,在青岛住了几十年,非常熟悉中文,他才能做这样的翻译工作。如果不懂得语文脉络,我刚才讲的所有这些“其”,就很让人头疼了。“先从其志”的“其”如果是指谈判对手,你掌握了他的心意之后,就顺着他的思路,先听听,看他讲什么。一旦你“从其志”了,他就越讲越欢,讲出来的东西就越多。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先从其志”,是从自己的志,从头到尾都“离合有守”,绝对不会牺牲底线,对方讲的如果违背了你的底线,根本就不要谈了。像很多外交官谈判的时候,现场随机应变的辞令,“老板”是不可能事先教他的。“老板”只告诉他一个底线,必要的时候什么可以让,但是最后一定要谈判成功,这就是“受命不受辞”。打仗也是一样,怎么打那是你的事,但是不能打输。所以“其”就如“一”,像元亨利贞的“贞”,超过底线就不能同意,这个原则一定要把握。如果是这样的,“从其志”的“其”就是指大原则。不管谈判怎样变化,我永远把握利益的底线,绝对不会牺牲原则去换取一些不可靠的东西。这就是谈外交的比卦()的第二爻。比卦第二爻在讲“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我们跟人家谈判合作,希望取得某种利益,但绝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原则。交朋友不代表我卖给你了。外交是内政的延长,绝对不要牺牲独立自主的原则,否则就会成为附庸。
(五)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鬼谷子的文章,即使你常读古文,读起来都有点儿费劲,因为这个人确实很“鬼”。假如他真是住在云梦山水帘洞里面,在那种阴湿的环境下,不这么写文章大概也不行。他写的内容,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不见得真明白他在说什么。从以前的那些注解来看,大家是在猜他的意思。他的门下出了那么多纵横家、兵法家,这个人的心思确实很深沉。他的深沉影响辞章的表达,跟我们熟悉的老子的深沉又不一样。老子比他博大开阔,鬼谷子机敏,而且城府特别深。揣摩人家心中真正的意图,他有独到之处。那么应该怎么体会其意思呢?光靠一个人在家里想是不行的,要跟社会互动,诸如谈判、沟通、交流、公关,揣摩对方的行为、语言,包括语气、气色、态度上的种种变化,也就是说要实际接触,不然我们根本不晓得鬼谷子所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知道鬼谷子这一套思维,主导了整个战国时代那个大争之世,处在那个时代,不争是不可能的,争就不希望落入下风。
我们之所以到21世纪又开始重视鬼谷子的思想,一方面它是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就是现在全世界靠硬干能解决问题的不多。军事、征战的效力是有时而穷的,而且成本太高、代价惨重。现在外交纵横的领域无比重要。《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在计划阶段就把敌人摸透,事先做趋避的动作,抢占先机。“其次伐交”,就落实到这种合纵连横的外交上了,这时就不只是斗力,而是斗智了。现在的中国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局势,美国已经把假面具摘掉,直接力挺日本。严格来讲,美国从罗斯福总统之后,都在走败家的路。对中国来说,实力强、实力弱是一回事,外交绝对可以弥补不足,也就是要讲求斗智的学问。
我们回到正文:“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先看“度数”,《易经》哪一卦要注重“度数”?节卦,节气的“节”。大自然的节气,阴历、阳历皆是度数,科学得不得了,差一天都不行。节卦讲“制数度,议德行”,分寸恰到好处,要想发而中节,一定要权衡轻重。就像谦卦要求平衡,要弭平争端,要改善贫富不均,就得聚多益寡、称物平施。任何东西都有轻有重,有小国、大国,有小公司、大公司,我们一定要衡量好,“乃为之度数”。度数,就可以量化,掂量自己的分量,想清楚怎样出招,放出什么资源,有什么样的合作空间。
“捭之者”,就是“料其情也”,我们要克敌制胜,跟谁接触都得“料其情”。对方到底在想什么,一定要弄清楚。人绝对不可能摆脱这个情,我要打开、要引蛇出洞、要表态,为的是看清对方是真的附和还是假的附和。如果我不做“捭”的动作,就不容易掌握对方到底在想什么。“阖之者,结其诚也”,不谈了,关上了大门,没有什么好谈的了,或者你的态度、对方的态度需要修正,那就不必强求。志同道合才能合作,利害与共才可以风雨同舟。不管是“料其情”还是“结其诚”,要搞清楚敌我的实力真相和对方的真正企图。有时候是开,有时候是关,都要做得恰到好处,“皆见其权衡轻重”,经过周密思考,不是意气之争、感情用事,而是称量过了。
《孙子兵法·形篇》就讲“称生胜”,发展结构越均衡,该称量的都称量了,胜利才会到来。敌我差距、综合实力的对比,叫“称生胜”。所以称是不能乱来的,“权衡轻重”就要“为之度数”,有很多的指标,“圣人因而为之虑”,这样就有一个度数、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就可以深思熟虑争取最大的利益。要是“其不中权衡度数”呢?完全没规矩、没制度,那还要不要跟他进行合作?不必了,“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既然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就像苏秦、张仪之流,发现这个国家不行,国君绝对不是可以辅佐的,有时候还会惹来杀身之祸,那就“自为之虑”,替自己打算,千万不要愚忠愚孝。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要扶?这就是纵横家的冷静。他们为什么可以朝秦暮楚?原因就在此。“中权衡度数”,就可以帮他出谋划策。如果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发现这个国家没有救,或者望之不似人君,那就不必殉主,甚至发现对方有不少弱点、破洞,实在补不了,那就再砸大一点,让他垮掉,自己从中分得利益。这就是纵横家。所以,你遇见这种人,要小心,他可能坐收渔利,有可乘之机,就会占便宜。
现在的企业,老板在征员工,员工也在选老板。如果“不中权衡度数”,何必费心呢?就自己干了。但是,话是这样说,问题是人有感情包袱,桃园三结义就是这样。刘、关、张兄弟情深,愿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结果一语成谶,三人之死相差不了几天。刘备死后怎么办呢?留下一个阿斗,阿斗就“不中权衡度数”。诸葛亮很聪明,却死在感情用事上,硬是要辅佐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刘备临死前也是睁着眼睛讲假话,对诸葛亮说阿斗能辅佐就辅佐,要是认为阿斗不行,你就自己干。其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这是拿话堵住诸葛亮的异心。诸葛亮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诸葛亮“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还有阿斗吗?三国的历史估计要重写了。
(六)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故捭者”,又回到“捭阖”的动作,“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内”即纳,“出”就是赶出去。借着捭的动作,赶出去或吸纳进来。“阖者,或阖而取之”,保持沉默也可以,有时沉默反而能要到东西。“或阖而去之”,人家一看你不理他,就真走了。捭出捭纳,阖也可能“阖而取、阖而去”,看你最终是想出还是想纳,是留他还是赶他走。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是自然的道理。《系辞传》就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是自然的法则,就看你如何巧妙运用。“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捭阖可以使阴阳产生变化,使四时交替循环,使万物得以存续。后面就提到了“纵横”,有人认为有衍文。“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清朝的俞樾就说“反出”和“反忤”是衍文,念起来文气也不顺,他说应该是“纵横反复,必由此矣”。纵横反复,错综交互,一下往这儿、一下往那儿,一下出、一下入,就像天地的“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万物不可能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纵横反复,必由此矣”,从养生到治国,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自然法则的影响。拿掉“反出、反忤”,确实比较顺。
(七)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阖者,道之大化也,说之变也”,作为说客,有时候说不通,就得换一招,将以前的说辞暂时搁置,看别的说法能不能打动对方的心弦。“大”字,有的版本就认为是多余的字,因为与下文不对称,应该是捭阖这个动作,是“道之化,说之变也”。自然的为化,人的言辞叫变。
“必豫审其变化”,“豫”即预测,要占先机,早一点儿看出未来的变化趋势,这样的话管理成本才会低。“必豫审”,像审案子一样精确,预测其未来的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得失、成败、吉凶、输赢的大命、天命,就系于此。这完全是真刀真枪的较量,不能出差错。谈判是千变万化的,有些人只有一个说法,不会变招,人家是尊重他,不好意思叫停,他还在拼命地讲,不懂得换一个说法,这样谈判怎么会赢呢?春夏秋冬季节变换,才有万物的生长。人也是如此,穷就必须变,变才会通,而且还要提早掌握,“豫审其变化”。你的吉凶、天命都系于此,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出来丢丑。
“口者,心之门户也”,我们心里想什么,借着我们的口说出来。“心者,神之主也”,心是神之主。一个人有心、没心,绝对不一样。“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内心的任何想法都是由口表达出来的。《易经》中要我们慎言,就是因为“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故颐卦()告诉我们一定要“慎言语、节饮食”。“故关之以捭阖”,捭阖一定要恰当。“制之以出入”,要限制某些人事的出入,不能没有门禁、门槛。所以,绝对不可以乱讲,甚至有时一颦一笑都要小心,因为怕人家误会。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搞不好你就树了一个一辈子的敌人,还搞不清楚什么地方得罪了对方:不该笑的时候笑得太灿烂;人家讲话的时候,你冷笑了一下;再不然他意气风发一通讲话,结果你什么也没说。要是碰到记仇的人,会无理由地恨你一辈子。
(八)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这个很好理解,捭就是开,就是言,就是阳。“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阖就是关闭、沉默、阴。“阴阳其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真正会操作的要阴阳和合、刚柔互济,才有创造性的突破。既然是谈判,就不要随便,谈不成仁义依旧在,不必树敌,一切以和为贵。不合作可以,别伤了和气。“终始其义”,任何事物不一定是从始到终就结束了,总要留有余地,留一个后招,终而复始才可以生生不息。现在谈判没成,没能合作,说不定十年后又变成好伙伴了。“终始其义”,这样才合适。要说服人家,要懂得阴阳,从阳光面,从人家的长处,从人家有实力的地方,特别向往的地方去引诱他。如果你做到让对方听你的,就可以“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诸如胜利成功、家庭美满、子女形貌端正,这是阳的。“曰始”,可以诱发对方的追求,说不定就有合作的空间。如果讲阴的,就讲他的种种的不利,讲黑暗面,强调风险,这就是“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人嘴两张皮,苏秦要促成六个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靠的就是嘴皮子功夫。他每到一个国家,如果那个国家很弱小,他就拼命讲该国的军队素质很高,境内又有山河险阻。不好的东西他就不提了,好的一面频频提起,才会激起国君的雄心,开启合纵之路。同样一个国家,张仪要去离间山东六国时,就说这些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竞争力,应该依附大国。同一个国家,苏秦净讲阳的那一面,就能说出很多优势资源。张仪净讲阴的那一面,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跟人家斗是以卵击石,不要合纵了,还是靠秦国吧,结果打消了对方合纵的念头。要了解对手是阴的还是阳的,是胆小怕事的还是想雄霸天下的,要迎合对手去达到你的目的。“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才可以激发他的雄心。给他描画一个大饼,希望他慢慢上套。如果去讲对方坏的一面,讲对方种种的不堪,那就是“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一个是利诱,一个是威胁,一个跟人家谈阳,一个跟人家谈阴,完全是对立的谈法。这边谈长生,那边就谈死亡;这边谈安乐,那边就谈忧患。一个谈有利的那一面,一个谈不利的那一面,都是为了说服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法”就是效法,要效法讲阳光的一面,“皆曰始”,鼓舞、激励人,“言善以始其事”,总有一些有利的资源,可以促成其事,让对方投入。“诸言法阴之类者”,要效法讲阴暗面,讲他的不利,讲其结构上的种种弱点,讲其资源的匮乏,“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讲他不好的一面让他死心。这是说服、谈判常用的手段,需要结合具体条件立论,评估可能的利益,提醒可能的风险。“言善以始其事”,对方才投入,“言恶以终其谋”,对方才会死了这条心。一个是劝诱,一个是劝止。需要用阴柔的功夫强调“终”。像谦卦就是阴柔的功夫,“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谦亨,君子有终”。八卦中很阴柔的巽卦,就如坤卦一样“无初有终”,最后都是得善终,所以希望保善终就不能太强硬。乾卦强调创始,鼓励人创业,但现在就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时期。我有一些颇有才具的朋友,在大企业做到高管,总觉得这一辈子没创业好像有点遗憾,一创业,前面赚的全没了。可见,善终很重要,这样才可以终而复始。
(九)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这句话比较容易懂,是纯粹的白话文。有些人阳刚进取,喜欢奋斗、开创,喜欢“无中生有”,有些人就要因人成事,适合做幕僚,不适合做老板;有些人是没有资源绝不出来扛责任,有些人是没有资源都敢出来;有些人喜欢冒险,把吃苦当吃补,有些人摸摸鸡也痛,摸摸鸭也痛。这就是阴阳生的万物,各有特色,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对象到底是雄才大略,还是懦弱无能,要“以阴阳试之”,由此决定自己是开还是阖。人的阴阳、主客的阴阳、大环境的阴阳,都要掌握。像现在全球环境就不是很阳,有点儿违反常情。做生意、从政恐怕失败者多,成功的绝对是少数人。“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什么东西都要试,不试怎么知道呢?黄石公想要传道给张良,就要花三天时间来考验他。先是让他捡鞋子,然后是迟到不行、准时到不行、到得不够早还不行。这就是试,好在张良最后通过了测验。
决定要捭还是要阖,要与外面的阴阳相配合。“故与阳言者”,如果对方是一个阳刚气比较重的人,就“依崇高”,要讲丰功伟业,以配合其雄心。“与阴言者”,如果跟那种胆小怕事的人说事,“依卑小”,就谈一点儿小团体或小家庭的事情,因为对方没有大格局,没有那么多的雄心,给他画一个大饼完全是对牛弹琴。这就是根据对象决定怎么讲,千万不要搞错对象。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一样的道理,先看对象,再决定用什么东西来打动他。讲卑下求小利,讲高端求大利。“由此言之”,没有搞错对象的话,“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这就是《大学》所讲的“无所不用其极”,怎么都对,什么环境都能发挥;还有“无入而不自得”,想打进任何环境都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绝不会空入宝山。不论富贵、贫贱、造次、颠沛,任何环境都有一定的表现,完全正确了,就没有了障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也可以说个人,也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那些外交高手,就是要无中生有,改变世界,阴阳配合绝不能错。要视对象而言,用的招式才会对。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小可以小到几乎没有东西,大可以大到浩瀚无垠。商鞅见秦孝公时也试探,双方都有所试探。商鞅先谈王道,秦孝公快睡着了;次谈霸道,秦孝公有一点儿精神了;再谈富国强兵,兴致来了,双方都达到了目的。小到可以谈今天芹菜多少钱一斤,大到可以谈整个事业,主要视对象而定,伸缩自如。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益损”,损益这个账得算,“去就”,离开、留下,“倍反”,叛离、回头。益、损相对,去、就相对,倍、反相对,要重视阴阳的妙用,来管理一切。“一阴一阳之谓道”,高手运用的道就是“阴阳不测之谓神”。有些人做事很拙劣,有些人什么事情都搞定了,别人还不知道他是怎么完成的。
(十)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阳极转阴,阴极转阳,阴阳会变,每一个刹那都在变,这一概念理解了,就可以付诸实际的操作行动。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人生正面的、光明的、勇猛精进的结果是“德相生”。德很重要,是相生的,你帮助他,他帮助你,就如韩信落魄的时候受漂母饭,韩信成功的时候,涌泉以报。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不然就是不断的恶的轮回。如果“以阴静者”呢?“形相成也”。就像《易经》在乾卦的时候还是无形的,坤是阴,就有形有势了。德相生,形相成,相生相成。不管是阳动、阴静,乾始、坤终,乾发动的德,比一切都重要。到坤阴的时候涉及广土众民,涉及现实形势,就要重视形。
“以阳求阴”,如果你是阳面的,孤阳不生,需要求阴,就像男人要追求女人,有实力的产品要有市场,这就“苞以德也”,有实力的当然要包容没有实力的,要以德相容。“以阴结阳”,如果绝大部分都是阴的,就要“施以力”,要有这个控制力。注意,讲阴时,提到了实力、力量。有德,还要有实力,两面都要顾到,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阴阳相求,由捭阖也”,阴要求阳,阳也要求阴,才能开合。“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这是天地阴阳之大道,可说服他人之法则。“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是万事之开端,堪称天地圆方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