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从2019年12月出现群发的不明原因肺炎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从一个城市传播到整个国家,甚至海外。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六十余个国家均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报告。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通报,截至2020年3月9日24时,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754例,累计死亡病例3 136例,现有疑似病例34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5 33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 982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的文章显示,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的确诊病例44 672例中,按每10岁进行年龄分段,10岁以下组416例,占比0.9%,无死亡病例;10~20岁组549例,占比1.2%,死亡1例。与成人相比,儿童病例占比不高,病情大多不重,这与2003年SARS-CoV感染所表现出的儿童病例特点有类似之处。
从整体上说,SARS-CoV-2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现将其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分述如下:
1.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末期到恢复期连续2次呼吸道病毒核酸转阴之前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强。处于潜伏末期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是控制传播的盲点,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SARS-CoV-2在无防护条件下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带病毒飞沫可吸附于各种物体表面,再通过被污染的手接触口鼻部或眼结膜。医疗机构中或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目前研究显示,大便、尿液、血液,甚至泪液中都可以检测到病毒,但病毒是否经粪-口途径传播仍待明确。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SARS-CoV-2在母婴之间存在垂直传播。
3.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首例来自武汉市有野生动物交易的华南海鲜市场的患者于12月8日发病,随后出现局部疫情暴发,伴随中国春节期间的“春运”大潮,疫情很快播散至湖北全省、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各年龄阶段儿童均可发病,儿童报告的病例数明显少于成人,按前述数据,18岁以下儿童确诊病例的占比在2%左右。综合分析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婴幼儿活动范围有限,长期居家;疫情暴发期,正处于寒假期间,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大多已经放假;二是儿童感染后常症状轻微,有一过性发热、咳嗽等大多很快好转,没有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所以,关于儿童的具体发病率,可后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抽样人群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来评估。
SARS-CoV-2在家庭内传播的特点显著,密切接触者中有1%~5%最终成为确诊病例。在家庭中曾密切接触COVID-19的成人是儿童感染病例的突出特点。来自于武汉以外地区10名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家庭暴露是儿童病例的重要线索,家庭暴露于有症状成人病例与儿童出现症状的平均潜伏期为6.5天。北方六省31例COVID-19患儿,28例(90%)为家庭聚集性发病,21例(68%)有确诊成人患者接触史。
4.其他人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SARS:
2002年冬至2003年春的SARS-CoV暴发流行,全球累计报告发病8 422例,死亡916例,疫情波及29个国家,其中我国共报告SARS-CoV患者7 748例,死亡82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2.0%和90.5%。儿童感染SARS的概率较成人低,临床病情较成人患者轻。对北京地区16例实验室确诊的儿童SARS病例观察并随访,结果显示儿童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较成人表现轻、预后较好,未发现远期严重并发症。
(2)MERS:
截至2014年5月9日,全球共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536例MERS-CoV 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45例,病死率为27.1%。已确诊病例中,儿童19 例(3.54%),大多数临床表现轻微或无症状,预后良好,2例患儿死亡,分别为存在基础慢性肺疾病的2岁男童和合并肾病综合征的9个月男婴。
(3)其他:
几种经典人类冠状病毒包括HCoV-229E、OC43、NL63和HKU1的致病性较弱,是普通感冒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儿童作为主要感染对象,其感染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
目前,有关SARS-CoV-2流行病学特点还有待深入研究,病毒源于何种中间宿主、病源动物和人之间可能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处于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传染源中究竟占比多少、是否存在粪-口途径等其他传播方式、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何、疾病流行过程中病毒的毒力及传染性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都有待研究,这需要多学科、多国家更多的深入合作、调查与研究,以获得更佳的疾病防控策略。
(舒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