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葛根解肌通络,功可定喘

【功能主治】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麻疹初起,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药品化义》:“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钱,能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属足阳明胃经药,治伤寒发热,鼻干口燥,目痛不眠,疟疾热重。盖麻黄、紫苏专能攻表,而葛根独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力”。
【应用经验】
郑师讲,葛根不但可以解肌,而且还有平喘之效。《伤寒论》34条指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该条主要讲桂枝汤证误下,致下利不止喘而汗出的证治。葛根可鼓舞清气上行以输津液,使肌解热退,清阳得升,津液得以上承,筋脉得以濡润,支气管痉挛得以缓解而平喘。对于临床下利而喘的患儿,郑师常用之,效果显著。
【病案举例】

例1.治疗支气管哮喘

云某,女,11个月,2015年10月24日初诊。

代主诉:

发热,咳嗽,哮鸣3天。

现病史:

患儿既往有喘息史,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社区医生始按“感冒”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咳嗽加重,出现喘息症状,且大便次数增多而来诊。诊见:面色红赤,发热,体温37.8℃,咳嗽,喉间痰鸣,喘息,大便稀糊状,有奶瓣及黏液,日2~3次,肛周潮红。舌红,苔黄白腻,指纹紫滞。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胸片提示:支气管炎X线改变。

中医诊断:

哮证。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辨证:

痰热阻肺,肺失宣肃。

治法: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减。

处方:

葛根10g,黄芩6g,黄连2g,白芍6g,车前子6g,浙贝3g,杏仁3g,甘草3g。中药配方颗粒剂,2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二诊(2015年10月26日):

发热退,咳嗽、喘息明显减轻,大便日2次。舌稍红,苔白微腻,指纹紫。双肺听诊哮鸣音明显减少。

处方:

葛根5g,黄连1g,姜半夏3g,陈皮3g,茯苓5g,桑白皮3g,车前子6g,桔梗6g,甘草3g。3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三诊(2015年10月29日):

诸症悉平。嘱服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炒白果仁2g善后而愈。

例2.治疗喘证

程某,男,4岁,2016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

发热,咳喘5天。

现病史:

患儿5天前因感冒而见发热、咳嗽,继之喘促,经当地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及中药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效不显著而请郑师诊治。诊见:发热,体温37.6℃,呼吸促,咳而喘息,大便日2~3次。咽微红,舌红,苔黄腻。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喘鸣音。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支气管炎X线改变。

中医诊断:

喘证。

西医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

辨证:

肺热内扰,宣降失司。

治法:

清热宣肺,平喘止泻。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减。

处方:

葛根10g,黄芩5g,黄连2g,地龙5g,蝉蜕3g,白果仁3g,桔梗3g,乌梅5g,甘草3g。中药配方颗粒剂,3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二诊(2016年4月25日):

咳喘明显减轻,大便日1次,两肺喘鸣音基本消失。上方再进3剂而愈。

注:

郑师讲,哮与喘有别,《医学正传》有“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之论述,哮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指呼吸困难之喘息。哮有寒热之分,喘有虚实之异。哮为反复发作之病,如支气管哮喘;喘是可见于多种疾病之症状,病愈而喘止。本文例一辨为哮证,例二辨为喘证,因病机相近,故均以葛根芩连汤化裁治之而愈。
(冯 斌 郑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