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青黛清肝泻火,善治顿咳

【功能主治】
青黛,味咸,性寒。归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温病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疮肿等。《本草求真》云:“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
【应用经验】
郑师取其清肝泄肺之功,用来治疗顿咳。提出“木火刑金,风痰相搏”是顿咳痉挛性咳嗽的主要病机,并提出了“镇肝止咳”的治法。创制了“镇肝止咳汤”一方(见《郑启仲儿科经验撷粹》,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版)。药物组成:柴胡6g,生白芍10g,代赭石10g,青黛1g,炒僵蚕6g,胆南星3g,甘草3g。以上剂量为3~5岁用量,可随年龄增减。为了验证镇肝止咳汤的疗效,郑师曾于1977—1980年,用上方治疗百日咳210例,以7天为观察时限。结果:显效(痉咳消失)168例,占80.00%;有效(痉咳减少)37例,占17.60%,总有效率为97.60%;无效(症状无改善)5例,占2.40%。临床凡咳嗽属肝火犯肺者均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青黛而收满意疗效。
【病案举例】

例1.治疗顿咳伴目睛出血

林某,女,6岁,河南信阳人,2008年5月6日初诊。

主诉:

咳嗽、呕吐1月余。

现病史:

患儿1月前始有咳嗽,当地社区按支气管炎治疗(用药不详),咳不减反而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吐痰涎及胃内容物。改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葶苈子、川贝等治疗,亦未见痉咳减轻而来诊。诊见:痉挛性咳嗽日发10余次,咳时伴以两胁疼痛,患儿颜面轻度浮肿,右目睛出血。湿热体质。舌质尖边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

顿咳。

西医诊断:

百日咳(痉咳期)。

辨证:

木火刑金,痰热郁肺。

治法:

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

镇肝止咳汤加减。

处方:

柴胡6g,生白芍12g,代赭石12g,青黛3g,炒僵蚕6g,黄芩6g,姜半夏3g,炒栀子6g,丹皮6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5月10日):

痉咳次数减少,舌红减轻,黄腻苔见退,上方再进3剂。

三诊(2008年5月13日):

痉咳大减,日1~2次,目睛红赤消退大半,舌转淡红苔薄白,脉平缓,饮食增加,二便调。上方去青黛、丹皮,再进4剂,诸症悉平。

例2.治疗顿咳肺阴虚

张某,男,3岁10个月,2009年5月10日初诊。

代主诉:

痉挛性咳嗽已月余。

现病史:

患儿1个月前出现咳嗽,经当地医院用头孢、阿奇等抗生素及多种止咳中成药不效而来诊。诊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日发10余次,咳时两手握拳,面赤弓背,颈脉怒张,涕泪交迸,痉咳后呕吐痰涎及胃内容物,食少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

顿咳。

西医诊断:

百日咳(痉咳期)。

辨证:

木火刑金,痰热郁肺。

治法:

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

镇肝止咳汤加减。

处方:

柴胡6g,生白芍6g,代赭石6g,青黛3g,炒僵蚕6g,胆南星3g,黄芩6g,大黄3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5月13日):

痉咳次数减为5~6次,呕吐痰涎减少,大便通,黄苔减少。上方去大黄,再进3剂。

三诊(2009年5月16日):

其母甚喜,痉咳已止,精神好转,便通食增,舌淡红苔少,邪渐去,阴已伤。上方去青黛、胆星、黄芩,加沙参10g、麦冬6g、五味子3g,调理旬余而告痊愈。
(张建奎 郑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