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医患故事70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一、敬畏生命

“走吧,跟我去接个新患者。”跟在老师身后,我见到了夫妻恩爱、儿女双全的萧女士。54岁的她,本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但8年前肺癌的确诊,幻灭了一切。
病床紧挨着窗户,早晨的阳光将她的面色映衬得更加苍白了些。“医生啊,我感觉这两天胸口闷,喘不上气。”萧女士有点艰难地说着,“8年了,前段时间也去别的医院看过,说我这病啊,已从左肺转移到了右肺。医生啊,你就直接说吧,我什么都能接受。”稍踌躇后,老师说明了现状,肿瘤细胞不光转移到了右肺,胸腔和心包也都出现积液,肝脏和胃也已“沦陷”,检查报告还提示肾功能开始下降。这个结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大家的表情都是苦涩的,却唯独萧女士反倒笑了一下:“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上的变化,所以也别费事了,就给我点药,让我舒服一点,喘得了气就行了,行吗?”看着萧女士毫无波澜的神情,老师点了点头,轻声安慰她后,便回办公室去下医嘱,留下我们几个学生和萧女士还有她的丈夫数目相对。“我们是学生,请问能让我们听一下您的肺部吗?”我们内心畏畏缩缩,生怕会伤害萧女士和她家人。但事实上,萧女士非常开明,像是在招待客人似的:“来啊,来啊,来听吧,没事儿。”她丈夫也马上让出病床旁的站位给我们。心怀感激的我们快速完成听诊。大家好像心有灵犀,齐刷刷地向萧女士微微鞠了一躬,表达了感谢。萧女士说:“你们要好好学啊,将来如果能把癌症治愈了,那就真的是造福百姓了呀。”第一次见到面对癌症,尤其已经是晚期,却依然这么坦然面对的患者,一时间反而觉得安慰对她来说像是多余的。
随后,我又和萧女士进行了一些交流。“您这病这么多年了,有没有哪个时刻不像现在这样这么坦然,有没有绝望过?”“当然有啊,但我这个人吧,天生就不喜欢那些哭哭啼啼的场面。”“您怎么理解生命的意义呢?”“意义啊,也没啥,活着的时候开开心心的,有家人、有朋友就够了,不想那么多了。”“那您在低谷的那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呢?”“那段时间吧,就是靠我老公,他鼓励我,让我相信医术,要不我真不知道如何熬到现在。那段时间,我甚至有过自杀的冲动。但后来一想啊,我要是自杀了,那多窝囊啊。”从看似简单的话语,我明显能感受到萧女士这8年来的痛苦和她家人的不易。当天下午,老师和萧女士的爱人谈话,建议过两天就回家休养。他多次无奈地摇头、叹气及落泪。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又一次陷入深思。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里,有人哭,有人坦然,有些人怀着愤恨度过,也有些人怀着感恩度过,形形色色。有的人不想放弃,尝试各种治疗手段,尽管最终可能还是回天乏术;有的人将最后的时光留给家人和朋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罢了,但我个人偏向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厚度,就像萧女士的人生,收获了至亲至爱的关怀,比有些健康人活得都有价值。据老师说,临床上遇到萧女士这样有坦然的心态,愿意接受一切的患者,对于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来说是幸运的;反之,有些家属不顾及患者的心情和其所能承受痛苦的程度,强行要求医生“再救一救”,于情于理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在要轮转至下一个科室的时候,我又特地去了萧女士的病房,看到她丈夫正在为她削苹果,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假如我患的是其他病,身体里没有肿瘤细胞,就把器官都捐了。”脑海中突然响起萧女士说的这句话,我的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她的敬佩,对生命无比敬畏。
(梅姝华)
导师评语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里,有人哭,有人坦然,有些人怀着愤恨度过,也有些人怀着感恩度过,形形色色。尽管是癌症晚期,乐观开朗的萧女士对学生体格检查的配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让医学生们心存感激。她捐献器官的想法也让人肃然起敬。
(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