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闲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善将将——宋江的梁山管理策略

坐稳梁山第一把交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梁山上人才济济:公孙胜有通天彻地之能,吴用有神鬼莫测之机,武松、鲁达有拔山扛鼎之力,花荣、张清有箭无虚发之神,关胜、林冲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下一帮小兄弟个个也都是杀人放火的好汉。

而宋江只是一介县衙小吏出身,论武艺,他虽能弄一下枪棒,但在梁山绝对排不上号;论排兵布阵乃至呼风唤雨,更不是吴用、公孙胜等人的对手了。就这么一个看似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人,却统领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首领和数以万计的兵马,他是靠什么赢得这样的地位呢?又是如何带领梁山众好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呢?

宋朝的传统是以文官统领武事,说到文官,当然得拜一拜孔、孟两位老祖宗了。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可见儒家思想之高深。“自幼曾攻经史”的宋江,深谙儒家之道,也正是靠着这些思想来实施管理的。

宋江的策略首先是以“仁”为原则。“仁”是儒家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离娄下》说“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仁”的核心就是重视“人”。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要求以“仁”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作为梁山第一头领,更应如此:“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下》)坚定地举起“仁”的伦理旗帜,就保证了宋江的领袖地位。

“仁”的内容包含丰富,对家庭内部而言,要讲究孝悌。《水浒传》里说宋江“于家大孝”,在上梁山途中,听说父亲病故,悲恸万分,以头撞墙以至昏厥;上梁山后首先要接家人同来,让父亲安度晚年,这孝行连粗汉李逵都受了感动,大叫“偏俺铁牛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要回乡去接老母亲上山享福。宋江通过行孝树立了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形象,使自己高出常人,跻身于道德楷模的行列。

宋江对朋友关怀备至,也充分体现了“仁者爱人”。他在柴进庄上结识了落魄的武松,当时的武松身患伤寒,又因为脾气暴躁得罪了柴进的庄客,大冬天一个人蜷缩在走廊里用铁锨烤火取暖。宋江毫不嫌弃,送衣问药,临别时又远送武松十里,还赠金十两,“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作为梁山领袖,凡新头领上山,宋江必定屈节下拜,给予格外的尊重,使这些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快融入这个群体中,主动要求承担任务,个人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还有另外一个佐证:《水浒》中有一个人物叫神医安道全,他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神医就是救死扶伤,在以往的英雄传奇中,很少看到这类人物形象,而《水浒》专门设置了这个人物,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思想。

宋江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以“义”为核心。梁山在晁盖初创时期,议事会议室叫“聚义厅”,宋江上山后,改名称作“忠义堂”。后世学者们都在研究把“聚义”改作“忠义”体现了什么意思,但无论怎样诠释、推测、批判,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两个词中的“义”字始终没有改动。“义”首先表现在个人魅力上,宋江被称作“及时雨”自不待言,在梁山的其他人身上,“义”也表现得很充分。像鲁智深,为了一个“义”字,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几经波折得来的稳定生活,甘愿冒着得罪当朝太尉高俅而被再次通缉的危险,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再如石秀,为了维护结义兄弟杨雄,甘愿自己饱受误解、委屈却不申辩,坚持揭露潘巧云背叛杨雄的事实真相。在这个群体中,当每个人都以“义”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的时候,“义”就上升为一个处世的原则、一种精神了。宋江在梁山上,自己以“义”为先,又重用有“义”气的兄弟,还悬挂匾额,张扬旗帜,营造一种“义”的气场,让梁山的好汉群体依靠“义”所产生的凝聚力团结在一起,而这种团结又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成为领袖的威慑力,也成为团队内部的向心力,更是一股使“官军数万不敢抗拒”的战斗力。

宋江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以“礼”为基础。当梁山事业节节胜利、梁山好汉已达一百零八人之多的时候,宋江采取了一个重大举措——重新排座次。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表面上看是梁山泊英雄齐聚,“上天”揭示了他们前世今生的“秘密”,实际上是宋江通过这个活动,确立梁山长幼尊卑秩序,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义”为凝聚力形成的团体,固然个人之间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这就是许多个人的要求不好回绝。要知道梁山的英雄豪杰都很有个性,都不愿接受太多的约束,宋江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借助“上天”的安排,通过排座次的形式,按天罡、地煞分出正将、偏将,其功劳大小、本领高下、地位主次,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借此宣布了军纪:“诸多大小兄弟,各各管领,悉宜遵守,毋得违误,有伤义气。如有故违不遵者,定依军法治之……”把梁山团队的内部关系,由家庭关系调整为制度关系。

石碣受天文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外化,通俗地说,就是儒家各种道德标准在言行举止上的具体要求,用以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缺乏这一点,个人就不能立身处世,事业就不可能获得发展和进步。一味强调人情味,必定会导致原则的丧失、管理制度的崩溃,使整个团队失去必要的约束,而重视“礼”的建设,却可以叫人“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所以,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人际关系也许是亲族、战友、同乡、同学,但都不足以取代规范的以“礼”为基础的制度管理,宋江主导下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极好的启示。

宋江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讲求权变。梁山农民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由江湖好汉啸集而起,最后又转变成为在编的国家军队。在这个特殊群体中,一直流行着两套道德标准,一是社会正统的,一是江湖好汉的。社会正统道德要求以法律、制度为准绳,社会各色人等一概遵从,在法律、规范的要求下生活,任何人不得突破。但“侠以武犯禁”,梁山好汉大多崇尚武力,犯禁之事自然难免,且江湖好汉讲究快意恩仇,杀人放火习以为常,像黑旋风李逵好乱杀,上阵杀敌,往往杀昏了头,不光不优待俘虏,甚至连自己的人也杀,搞得有时候自己的士兵都不敢靠他太近,乃至“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鲁迅《流氓的变迁》)。这在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容的。坚持原则又不放弃权变,宋江交替使用“义”“礼”、法纪,在其中游刃有余,才把一帮江湖豪杰治理得服服帖帖。他善于因人而异实施管理,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例如,对李逵、三阮等施之以威(李逵是被宋江骂得最多的人),对王英、花荣等动之以情,对林冲、董平等约束以纪,对武松、张顺等交之以义,对卢俊义、关胜等处之以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又适当加以区别对待。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儒家本来就不是那么死板的,宋江管理一个成员复杂的队伍,也是颇费心机的。

赏马步三军

宋江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常人很难做到的,《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中,刚上山的关胜请缨去擒捉单廷珪、魏定国,吴用对宋江说:“关胜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将,随后监督,就行接应。”宋江道:“吾看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放关胜这样一个勇武超群且出身旧军官的人带五千兵马下山,危险性是很大的,且不说关胜可能掉过头来攻打山寨,就是带这些人投降朝廷,那也是梁山事业的巨大损失。可是宋江不但信任关胜,而且坚信关胜能够取胜,是此战最合适人选,后来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宋江决策的正确。《水浒传》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也多次取得了成功。如,宋江要去东京走枕边路线交好李师师,选择的公关人选是燕青。燕青从小在卢俊义这样的大户人家受到熏陶,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本身又相貌英俊、多才多艺,对主人忠心不二,处事时胆大心细。而相貌堂堂的武松、风流才子董平等都因为综合得分不如燕青而被放弃:武松太傲,会根本不拿李师师当回事,董平擅情,也许把持不住去和李师师谈情说爱,只有燕青才是最佳人选。在这件事情上,不能不说宋江识人眼力高超,能充分认识手下人才的差异性,统筹安排,让那些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处于最合适的岗位上。

一个成功的统帅,绝不是某个机遇偶然造就的,他必定有过人的长处,能够洞悉人情世故、体察个人心理、严守外圆内方。读《水浒》,看宋江领驭群雄,会联想到当年韩信说刘邦“不善将兵而善将将”(虽不善于统领士兵,但善于管理将领)的话,宋江亦堪其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