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

一、战后初期大国在伊朗的角逐

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由于国家贫弱,技术落后,最先从伊朗石油中受益的却是英国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就涉入了伊朗石油产业,建立了“英波石油公司”,即后来的英伊石油公司。在20世纪40至50年代,英国政府直接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不仅是英国在海外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该公司拥有租让权的土地占伊朗领土的16%,年产石油3000万吨,占中东石油的36%以上。此外还拥有自己的机场、铁路、港口、电讯设施以及武装警察。1914—1950年间,该公司从伊朗榨取的利润高达50亿美元。(1)直到1946年,英国石油资本仍然控制中东石油产量的64%。伊朗的石油生产与销售,从1909年以来一直为英伊公司所控制。伊朗人民对英伊公司这个“国中之国”非常不满,战后以来,要求维护民族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伊朗议会于1946年10月正式提出与英伊公司谈判,要求修改1933年租借协定。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在1947年7月17日签订“补充协定”。英国自知无法完全维持在伊朗的既有地位,遂在枝节问题上略做让步,仅答应增加一些租让权使用费和税收。双方分歧仍然很大。伊朗议会也将英伊“补充协定”束之高阁。

图2-1 阿巴丹炼油厂——英国人在波斯湾建立的世界最大的炼油厂

图2-2 阿巴丹炼油厂的工人贫民区,英国人则有专用的游泳池、网球场

美国石油资本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渗入中东。战后初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石油财团加紧向中东石油产地渗透,直接威胁到英国的石油利益。到1950年,美国公司在中东的石油开采量比例上升到45.3%,英国则下降到52.2%。英美石油斗争加剧。由于伊朗拥有世界最大的炼油厂——阿巴丹炼油厂,因而成为斗争的焦点之一。

苏联在二战期间就曾试图获取伊朗北部从阿塞拜疆到霍拉桑地区的石油开采权,遭到拒绝。(2)礼萨国王在二战期间宣布中立,试图在英国和德国之间保持平衡。1941年8月,为了防止德国控制伊朗油田,同时建立一条军事供应线,英国和苏联军队分别控制了伊朗南部和北部,同时还扶植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ad Reza Pahlavi)接替其父亲出任国王。1942年1月,英苏与巴列维达成协议,相约在战争结束后半年内撤军。1946年美英相继撤离。苏联却闭口不提撤军之事,反而支持伊朗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于1945年12月在苏战区建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和库尔德人民政府。苏军还阻止了试图前去控制局面的伊朗政府军队。

图2-3 礼萨·汗(1876年—1944年),伊朗国王,1925年12月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出任国王,1941年英美逼其退位

图2-4 左四为1941年被英国人赶下台的礼萨国王,左二为后来的巴列维国王

图2-5 1939年伊朗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王子在开罗

图2-6 1942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和妻子

在美国的鼓励下,伊朗把问题提交给了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伊朗首相艾哈迈德·盖凡姆(Ahmad Qavam)则亲赴莫斯科与斯大林交涉。1946年4月,伊朗为了促使苏联从伊撤军并解决阿塞拜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同意建立伊苏合股石油公司。但是当伊朗达到上述目的后,美苏已进入“冷战”态势,伊朗议会趁机在1947年10月否决了苏伊协议,使苏联的企图再次落空。苏联对伊朗石油的兴趣和对阿塞拜疆的支持,被美国视为其向南扩张的意图。苏伊危机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谴责苏联,要求它从伊朗撤军,苏联最后被迫退却。伊朗国王巴列维后来说,“在阿塞拜疆事件中,美国政府初露头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东地区显示了自己的领导力量”。(3)

在杜鲁门看来,阿塞拜疆危机(以及库尔德斯坦问题)暴露了苏联对邻国特别是对伊朗的企图。时任副国务卿艾奇逊还认为,从阿塞拜疆危机可以看出,苏联此时还不想与西方发生公开的军事冲突,而是在冷战外围地区采取渗透、颠覆等策略。这实际上也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分析结论。(4)此外,伊朗人民党在危机期间积极配合苏联的立场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这也是美国后来对人民党始终心存戒备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斯大林是出于何种考虑,苏联最后决定退却,似乎还进一步证明了杜鲁门的观点,即“除非俄国面对的是铁拳和强硬态度,否则可能出现另一场战争”(后面还有一句话是“我已厌倦把苏联人当小孩一样哄着”)。(5)换言之,杜鲁门政府可能认为,其冷战方针在危机期间首次付诸实践就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加强了对抗苏联的决心。

这是战后第一次伊朗危机,也是美苏在伊朗的首次较量。有研究者甚至认为阿塞拜疆危机是冷战的开端。(6)此后,美伊关系得到了发展。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以支持伊朗政府、维护伊朗主权为名,力图控制伊朗,将其纳入西方阵营,以有效地遏制苏联。因此,美英在伊朗有合作也有冲突,美国与英国明争暗斗,伺机取代英国的地位。美国与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表面上一致,实际上却有冲突”。在1947—1952年间,由于英国中东地位的衰落,加上冷战背景,美国已开始逐步调整其中东战略,并开始与英国的殖民利益与殖民政策拉开距离。例如,不顾英国强烈反对,华盛顿仍然支持1950年底阿美石油公司与沙特达成的对半分成协议。此举在中东地区引起震动,很快产生了连锁反应。(7)

除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朗还是苏联与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冷战背景下,阿塞拜疆危机,连同随后出现的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使得伊朗、希腊、土耳其等“北层国家”(Northern Tier Countries)被西方赋予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前所言,近东地区早在二战前就是美国石油公司追逐的目标。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不仅关注石油的商业价值,更重视其战略意义。例如美国国务院就曾指出,沙特石油是“巨大的战略力量资源,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物质奖赏之一”。(8)战后,70%的石油来自近东,石油对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重建也至关重要。(9)因此,确保西方对近东石油的控制权是华盛顿的首要考虑之一,其意义与防止伊朗为苏联所控制同样重要。

伊朗在与英苏周旋的同时,积极向美国靠拢。1948年10月,伊朗政府聘请美国顾问参与制订本国建设计划。1949年又借口人民党(即杜德党,Tudeh Party)与谋杀巴列维国王的未遂案有关,将其取缔,同时还关闭了苏联驻伊的八个领事馆。伊朗的一系列行动得到了美国的响应。杜鲁门于是邀请巴列维国王访美,此举的目的,用艾奇逊的话说,是“使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在国内的威望有所增加,并让他直接了解美援的现实性和它的限度”。(10)

图2-7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礼萨·巴列维与美国总统罗斯福

图2-8 1949年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访问美国,左为美国总统杜鲁门

1949年11—12月巴列维国王访美期间,向美国提出了经援和军援要求。美国则强调不能提供大量援助,但如果援助是用于军事目标,美国将立即予以支持。这是因为在50年代初,美国加强了它在中东的活动。美国政府认为中东地区存在着苏联卷入的重大威胁。其外援政策这时发生了重大变化。1950年,美援重点转到通过共同防务援助计划提供军事援助上来。 1950年2月10日,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George McGhee)向共同防务援助计划署提交了《1951年财政年度向伊朗提供军援的政治经济因素》备忘录,强调了在冷战格局下,伊朗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其中指出,美国对伊朗的政策目标,是“防止苏俄控制伊朗和加强伊朗向西方靠拢的趋势”,认为伊朗在冷战中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为苏联所控制,“将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其他友好国家。远东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不久也很可能沦入共产主义的统治之下”。(11)备忘录还认为,苏联的威胁很可能主要通过人民党从内部进行颠覆。“俄国颠覆伊朗的尝试……几乎全是采用施压、威胁和颠覆等形式。大批苏联间谍在伊朗活动。人民党虽被政府宣布为非法,仍以地下运动的形式继续存在,同时得到苏联的支持,对伊朗国内安全构成重大威胁”。(12)麦吉提出美国的三点对策:通过向伊朗提供包括“第四点计划”在内的技术援助,促进伊朗经济与社会发展;通过联合国在外交上支持伊朗;通过共同防务计划向伊朗提供军援。

麦吉的方案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和伊朗的响应。美伊经过两个月的磋商,于1950年5月23日签订了共同防务援助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将向伊朗提供军事装备、器材和劳务,包括在1956年以内提供23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伊朗则向美方军事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俾得以视察根据协定提供的援助的进展”。(13)显然,军援是美国援助伊朗的主要形式,表明美国坚定地支持伊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伊朗石油对美国和西方显得更加重要。伊朗石油相当于中东产量的40%。英伊公司在阿巴丹的炼油厂还是东半球最重要的航空燃料来源地。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就向其助手表示,尽管共产主义对远东的威胁已经加强,但他更担心的是中东的形势,认为共产党人将从伊朗开始制造麻烦,如果美国像三年前在希腊那样及时予以抵制,他们就不会得寸进尺,“如果袖手旁观,他就会进入伊朗,然后控制整个中东。如果我们不准备战斗,谁知道接下来他们将干什么”。(14)

美国这时又重审其全球战略,连忙制订应急计划,以防苏联入侵伊朗。它感到要在中东地区对付苏联的威胁,必须与英国协调一致。因此,美国政府加紧敦促英国政府向英伊公司施加压力,提出伊朗能够迅速接受的条件。英美在朝战爆发后多次就国际形势、中东和伊朗问题举行会谈。就在6月25日的会谈中,英国代表强调,伊朗对整个近东战略极端重要,而且“存在着苏联进攻伊朗的危险”。美国代表则指出保卫伊朗“主要是英国的责任”。(15)说明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强调英国的作用,试图利用英国的势力和政策来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双方同意加强磋商,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

从乔治·麦吉7月21日给国务卿的一份备忘录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此时“苏联入侵”伊朗已成为主要危险。一改以前强调的苏联的策略主要是内部颠覆的估计,认为“苏联公开进攻的危险迫在眉睫”,(16)苏联人很可能借口1921年苏伊条约(17)入侵伊朗,并指责美国正在把伊朗变成对付苏联的基地。因此美英必须设法缓解彼此在中东和伊朗石油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从而保持对伊政策的一致性,在伊朗联手对付苏联。国务院为此召集石油巨头们进行讨论,并在9月11日拟订了一份关于中东石油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在共产主义威胁面前,美英在中东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中东石油资源被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势力所控制,美国及其盟国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都将受到损害”。(18)鉴于英美在中东均不得人心,甚至被称为“石油帝国主义”,两国的形象都亟待改善,因此都希望避免在石油问题上再发生冲突。乔治·麦吉特地前往伦敦,讨论两国在中东和伊朗的石油政策。双方一致认为应该加强合作,减少摩擦,避免近东国家利用英美矛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