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俄罗斯的“先军后民”策略

一、“先军后民”策略的由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的军事生产能力,改变俄罗斯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模式,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军、民品市场的良好对接机制,保持国防工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俄罗斯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军转民计划。例如,在航天领域优先发展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对地观测系统等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将一系列战略弹道导弹、军事通信卫星等军用产品改装成运载火箭、民用卫星等民用产品等。此外,许多航天企业还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开展多元化经营,开发、生产了多种非航天领域产品。如生产液体洲际弹道导弹的总承包商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拥有专门的民用产品设计部门,其业务涉及消防、运输、建筑、石油加工、采矿、能源、医疗设备等行业领域;著名的“联盟”号、“进步”号宇宙飞船和国家空间站舱段总承包商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也生产假肢、家用电器、电动车等民用产品。到2011年,俄罗斯航天工业中军品与民品的生产比例约为55∶ 45,未来计划进一步将该比例调整至50∶ 50。

二、武器现代化推动军工企业转型

2013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称,目前俄罗斯国防部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张,但在国家资助减少后,军用产品制造商或将面临“规模过大、超出需求”的风险。国家将拨付7000亿美元维持现有武器装备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最终日期将定格在2020年。在2020年以后,国防企业必须确保自身能够实现转型,根据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生产民用产品。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称,有必要制订相关计划,以推进这些军工制造企业向民用产品生产企业转型,例如掌握生产现代商业现货产品的能力。

三、俄罗斯国防科技产业集群化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主导下的军转民

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防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推进政府主导的军转民。1993年,《俄罗斯联邦国防工业军转民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提供国内军转民的发展资金。除此之外,国家也可以为引入军转民贷款和国际货币组织、金融机构的资金以及其他预算外资金作担保。《2001—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强调,在军转民和国防经济转型过程中,切实保障国防和经济的发展,确保国防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二)发挥国防工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2010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国防工业发展政策》提出:通过全方位的发展创新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加强国防工业科研生产联合体对国家经济、技术、体制创新的引领;以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转化的成果实现国内工业技术研发制造优势和工业社会生产的多元化;加强对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完善国防工业技术商业化或产业化和军民两用技术经济领域创新技术成果之间转让激励机制;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领域加强和完善国家国防工业企业机构战略性引导作用和影响机制。为促进军事专用和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和创新,2012年俄罗斯发布了《先期技术研究基金会法》,该法明确了俄罗斯在突破性高风险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2014年,俄罗斯颁布了《关于武器、军事和特种技术与装备国防订货管理和控制的若干问题》法令,提出了优化对国防工业的管理、提升有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等要求。

(三)政府是主导俄罗斯国防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就非常重视区位集中分布,俄罗斯国防科技产业的聚集区主要包括中央联邦区、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和西北联邦区。这些集聚区的军工占军工企业总数的80%、总产值的64%、职工数的76%。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快国防科技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例如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合并重组等。除此之外,俄罗斯在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军民互动机制,进一步打破军民分割的体制机制,实现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产品采购等的协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