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灾害与人类如影随形,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做斗争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变化带来的各类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何有效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挑战。四川是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四川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也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类灾害风险交织聚集,四川在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方面面临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基础是安全,只有人民的生存环境更安全,人民的生活才可能更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好是人的积极追求,安全是人的基本期望,是个人不能保证而政府和社会必须提供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实施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统一规划,把防灾减灾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自组织能力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长期的过程,是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再到“8·8”九寨沟地震,我们看到了四川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上的明显进步:响应更加迅速,组织更加有序,救援更加有效,掌控更加娴熟。但是,防灾减灾救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表现出动员式、全民式、分散式的特点,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拥堵混乱和民众依赖等问题。所以,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书,旨在通过对社区防灾减灾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研究,指导社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的风险评估、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提高社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四川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防灾减灾事业的进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谨为序。
陈旭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