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小课 提前库存法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我这些年一直在践行的写作业方法,我称其为“提前库存法”。一些同学看到这个名字可能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库存”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呢?
“库存”的词典解释是“仓库中实际储存的货物”,而在这里指的是“已完成的作业”之意。因此,“提前库存法”,就是“提前将作业完成并‘囤起来’”的意思。
作个类比:假设一位泰山的挑山工需要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将总计一百担的货物挑到山顶。依照常规工期安排,这位挑山工也许每天挑十担,就可以按时完成所有运送任务。然而这位挑山工很勤快,并且想提前把所有活儿干完,于是除了每天既定的十担,他还把原计划第二天完成的一部分货物在前一天便挑到了山顶,也因此可以在第二天提前运送第三天的部分货物,以此类推……最终,这位挑山工得以提前若干天就完成了全部运送任务。
回到写作业这个话题。“提前库存法”的精髓,就是要求我们有意识地主动提前完成老师之后会布置的作业。比方说,绝大多数同学在周一结束前只会写完周二一早要交的作业,而用了“提前库存法”的同学不但早早将这部分作业写好了,还前瞻性地写完了一部分老师即将在周二布置、要求周三一早提交的作业。
可能有同学会问,这和挑山工的情况还不完全一样啊,挑山工要运送的所有货物第一天就都囤在了山脚下,还可能是同一种货物,所以挑山工只要有力气、有时间,当然可以提前多挑点儿上山,先挑什么后挑什么都无所谓。可是,作业习题每天都不一样,我该如何提前知道老师在明天、后天乃至大后天下课后会布置的作业呢?
这个问题确实有道理,但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被轻而易举地解决:
第一个办法,总有一些类似“保留曲目”的固定作业种类,比如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在初中和高中时,几乎每周末都要写一篇作文。因此,周记便属于可被预测的一种作业。那时,我总会尽可能地在日常学习中挤出时间,提前多完成2—3篇作文,建立自己的“周记小库存池”。这样一来,在别的同学刚刚开始为当周的周记作业发愁时,我只需从提前储备好的“库存池”里任选一篇提交就可以了。省出来的时间既可以用来写更多周记、扩充“库存池”,更可以另作他用(比如提前写其他科的作业,甚至就是休息放松)。
第二个办法是提前问老师。从初中开始用“提前库存法”写作业以来,我经常会在请教老师时,提前询问未来几天的家庭作业都有哪些。教过我的大多数老师都欣赏这样的问题,因为这说明“该生勤奋好学,积极求知,先人一步”嘛!试问哪个老师不喜欢教主动上进的学生呢?和老师确认好接下来几天的作业后,就能避免做无用功、完成压根儿不需要做的作业了。
第三个方法同样简单——根据当前学习进度和教辅内容来做“自主预测”,也就是自己判断之后几天老师会布置的作业。一般而言,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连贯成系统的,不会“跳来跳去、没有条理”。如果今天讲完的是第一章节的A板块,那么明天或者后天大概就要进入同样章节的B板块了。拿大家在中学阶段都会学习的三角函数来举例:通常老师都会先讲解正弦(sin)和余弦(cos)函数,之后才是正切(tan)和余切(cot)函数。相应地,和正切、余切有关的家庭作业也会紧随正弦、余弦之后。所以,同学们便可精准地判断出未来几天的作业,并提前做起来。
可能同学们接下来的问题会是:我真的有能力完成几天以后的作业吗?毕竟连课都还没上过,所以对新知识点也是一无所知的状态,那么作业肯定也不会写吧?
别着急。首先,“周记”这类常规性作业几乎很少涉及新课知识点,所以同学们当然可以提前做起来,增加此类作业的库存。另外,预习是提前熟悉新知识点的最佳方式,可以参考第3课(26页)的内容。通过我介绍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后,就可以尝试超前做新课作业。不过,我建议大家不要太“野心勃勃”,一定别在预习之后就想把新课作业统统搞定。预习终究不是听老师讲课,因此在重难点的理解上很可能会出现漏洞、偏差。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提前做新课作业时,只做最基础的习题即可,从而保证较高正确率。至于大题、难题,还是等在课堂上学完、学透了相应知识后,再着手完成。
同学们别轻视了提前做作业、囤库存的好处。如果每科每天都能提前多做一点作业,那么所有科目加在一起的“提前作业完成量”就能帮你省出相当一段时间,赢别的同学一大截。在中学时,我总是能通过“提前库存法”进入良性循环、先人一步,把学习的主动权牢牢地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