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第5—19页。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课题组:《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第5—20页。
3. 曾湘泉:《青年就业:我国就业战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国劳动》2005年第10期,第12—13页。
4.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研究:“中国青年从学校向工作过渡调查”研究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80期,第12—25页。
5. 邓希泉、杨长征、李广文:《“80后”青年职场状况及其评价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7期,第17—22页。
6. 中国青少年研究课题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8期,第31—37页。
7. 李春玲、孟蕾、吕鹏、施芸卿、陈昕:《新时代的新主题:2007—2010年青年研究综述》,《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第87—93页。
8. 风笑天:《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以30项重点经验研究为例》,未刊稿。
9. 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第32—47页。
10. 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2010;2011;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010;2011;2012;2013。
11.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生失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69—76页。
12. 赖德胜、田用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第111—119页。
13.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第87—95页。
14. 秦永、裴育:《城乡背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第113—118页。
15. 刘小瑜、胡军刚:《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115—120页。
16. Congbin Guo, Mun C. Tsang, Xiaohao Ding, “Gender Dispar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Vol.29,No.2,2010,pp.225-235.
17.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12期,第6—8页。
18. 李春玲:《高等教育扩招与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82—113页。
19.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86—98页。
20. 肖富群:《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优势——基于江苏、四川两省的调查数据》,《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2期,第73—81页。
21. 王晓涛:《城市青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获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28—34页。
22. 肖富群:《独生子女的教育获得与性别平等的政策建构——基于江苏、四川两省农村调查数据的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21—27页。
23. 王晓涛:《城市在职青年的成人教育——基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青年研究》2011年第5期,第1—7页。
24. 肖富群:《农村独生子女与性别平等——基于江苏、四川两省的实证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9—273页。
25.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111—118页。
26.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第31—38页。
27. 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88—95页。
28. 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1期,第67—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