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生活:探索一种小说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工作

【理论向导】

工作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什么是工作?莫洛亚定义如下:“工作也者:便是我们人类想把世界万物改造得更加美丽而有用,并想知道其中演变之规律,以资创造或适应之。”[1]这个定义有人类中心主义之嫌。叔本华提醒世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2]没有工作的人就像漂浮的羽毛,虽然轻盈,却没有方向,久而久之便会成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人们为了减少生活的痛苦与无聊,便会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德波顿大唱工作赞歌,他说:“待死神找到我们之时,惟愿我们正在从事微不足道的琐事,借此与它掀起的波涛抗争”,“至少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于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3]可以说一个正当的工作只是一个手段,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一言以蔽之,“在工作中寻找幸福”,这也是圣者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他认为内在的自由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谋生之道无关贫富,他聚焦一种灵魂的工作。他说:“人的真正的工作是发现真理、发现上帝。是爱别人,不沉溺于封闭自我的行为。”[4]由此观之,电影《长日留痕》中主人公为了工作而放弃美好爱情,着实令人悲叹不已!还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工作,而漠视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2012年母亲节期间的微电影《时光教会你什么》将爱情、工作与现实生活紧紧融合起来,讲述了当下年轻人面对爱人和亲人时的矛盾和责任,短短的十分钟,却让人内心久久为之震颤并反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工作的可变性。现代生活是快节奏,时空变化不定的。何谓现代性?法国哲学家巴朗蒂耶说:“现代性就是运动加上不确定性。”[5]因而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工作也可能不会“一锤定音”,终生不变。生存的压力往往迫使人们从事自己不愿的工作。但这是暂时的,只要有机会,没有人会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工作仅仅作为谋生手段,必然注重工作的轻重及其所带来的福利的多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势必导致抱怨满天。虽然生活能迫使人极不情愿地工作,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也是一扇敞开的大门,只要努力去改变自己,抓住机会,每个人都可以一步步接近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这是因为:“人对于未来是敞开的,这就不仅意味着:人是一页白纸,他可以在随意的自我发明中做他想做的事。毋宁说:敞开的,未来的‘空’已经规定了现在。所以,人现在的现实并不简单地由自身构成,由可以涂抹的当下存在状态构成,而是亦已由不可规定、不可定义却又蕴含意义的未来构成。”[6]

要有敬业精神。现代社会的工作充满可变性,而且人们往往为了生存,迫不得已从事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就可以漫不经心应付任务。工作不能没有远景规划,也不能好高骛远。所以对于工作者来说,一个可贵的精神便是爱岗敬业,即便是短暂的不喜欢的职位。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敬业就是尊敬工作,为工作本身而工作,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不顾结果如何。“一个伟大艰巨的工作,你不妨把它分成几个阶段来做,每个阶段都全力以赴之。假如我们不肯定现实的工作,一味胡思乱想,那便很像一个爬山的人,他一望到那崇高的山巅与险峻的深谷,便会头晕目眩而无所措手足。”[7]而一旦我们执着于一项工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莫洛亚眼里,“一切产生于爱的事业都是美好的,而与事业紧密相连的爱情是世界上最最美好的。”[8]

工作的价值在于成己利人。虽然人们总会在意工作的贵贱,但就工作本身对工作者以及对社会的意义来说,所有正当的工作都值得尊重。“重要的不在于你正在做什么,而在于你是如何做的。”[9]从每件工作本身来说,社会各行各业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中的每一种工作都是为社会的和谐运转作着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工作者来说,一切工作都可以磨练人,都可以在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智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是展示才能的竞技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往往要通过工作体现出来。“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10]热爱工作某种意义上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生活如同演戏,“分配我们担任什么角色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可能演好自己被赋予的角色且毫无怨言才是我们的事。无论在何处,只要你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或所能胜任的工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好干,把这出戏演得尽善尽美”[11]

工作与快乐。虽然我们都希望做自己想做、爱自己所做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干一行怨一行是常有的事。毛泽东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为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须知:“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12]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都应当快乐地面对。雪莱说:“灵魂深处的快乐在工作中。”歌德说:“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13]纪伯伦则用诗的语言写道:“在你工作的时候,你是一管笛,从你心中吹出时光的微语,变成音乐。”[14]工作之所以给人带来快乐,乃是因为工作能让人的才能得以施展,价值得以实现。其实,快乐是工作对于人的最大回报。要想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可能最大的问题是“你必须弄清楚到底自己想干什么”,“光是‘喜欢’自己做的事,这样的喜欢本身就已经够了。那种爱里面不会有挫折感,因为,你追求的不再是自己欲望的满足”。[15]

工作作风。一旦进入一个工作环境,每个人便会处于一个中间位置,上有领导,下有属员或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处置两者的关系就会显示出不同的工作作风或方式来。要是眼睛总盯着上级领导,久而久之便会以领导的意愿行事,从而失去自我,蜕变为一个教条式的以官为本位的“奴仆”。如果心里想着工作本身、想着工作对他人的福利,那么工作者因为投入,往往会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前者可谓之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后者可谓之严肃主义的工作作风。

工作的层次。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工作有三个阶梯,即工作(job)、职业(career)和事业(calling)。工作只是为了薪水,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职业表示对工作有更深的投入,“你不仅通过金钱来显示你的成就,也通过升迁来彰显成功”;事业表明你对工作充满热情,有使命感,工作本身就能带来满足感,与薪水或升迁无关。塞利格曼指出:“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而任何事业也都可以变成工作。”[16]在南怀瑾看来,“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上到皇帝下到乞丐都不是事业,都是职业。真正称得上事业的,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人。他说:“所有有志气的人,要想建大功、立大业,就要讲事业。这个事业一定要对天下国家有所贡献。”[17]也许我们可以说:每一种工作都在呼唤有志者把它变成一种事业。

【作品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