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十七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张九成的“格物物格”之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张九成在继承了程颐“格物穷理”的基础上,有意借用了“看话禅”法进行改造。将“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渐进功夫变成了电光火石间顿悟式的“格物物格”。学者一旦穷极义理,就与孔子、孟子等站在了同一境界,在此立场上,六经的具体训诂、传注都不再重要,故而可以根据时、地的不同,因对象的区别,对六经取舍予夺,随机阐发而处处得当。张九成自己的经解也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写成的。故而张九成在很多著作中,皆对佛教有所批评。我们也相信,张九成在写作各种经解时,真诚地坚信自己是以儒家立场进行写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张九成思想基础的“格物物格”之学与大慧宗杲的看话禅法确实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张九成亦不讳言:“佛氏一法,阴有以助吾教甚深,特未可遽薄之。吾与杲和尚游,以其议论超卓可喜故也。”在张九成看来,宗杲之“看话禅”法可能只是其解释儒家经典的工具。但从解经的态度上,朱熹批评他“阳儒阴释”亦并非毫无道理。

张九成作为南北宋之际重要的儒家学者,其学术中儒佛杂糅的情况,并非特例,杨时、谢良佐、晁说之、吕本中等一批学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情况。文献的散佚与朱子学地位的上升后对道学谱系的整合,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丰富的历史细节。本文之写作或许能对更为细腻地考察南北宋之间理学、经学发展状况及其与禅宗间的复杂互动提供一些参考。

[1]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

[2]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胡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2263页。

[3]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1274页。

[4] 〔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11579页。

[5] 〔宋〕朱熹:《答石子重》,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朱子全书》第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924页。

[6] 〔宋〕陈亮:《陈亮集》(增订点校本), 《邓广铭全集》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53页。

[7] 参考何俊:《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美)田浩(HoytTillman):《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1页。

[9]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122页。

[10]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一,《张九成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681页。

[11] 《孟子传》卷二,692页。

[12] 《孟子传》卷八,798页。

[13] 《孟子传》卷十三,863页。

[14] 《孟子传》卷十六,901页。

[15] 《春秋讲义》, 《横浦居士集》卷十四,《张九成集》,154-155页。

[16] 〔明〕刘宗周:《大学杂言》, 《刘宗周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657页。

[17]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六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592页。

[18]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二上,《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21页。

[19] 〔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卷一,《二程集》,1197页。

[20] 《孟子传》卷十四,882-883页。

[21] 《孟子传》卷八,800页。

[22] 如邓克铭:《张九成思想之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版;Ari Borrell:Ko-wu or Kung-an?Practice, Realization, andthe Competition forLay Patronage in Sung,收入Buddhism in the Sung, edited by Peter N.Gregory and D aniel A Getz, Jr,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0;李承贵:《张九成佛教观论析——兼论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及特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3] 〔宋〕朱熹:《杂学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朱子全书》,3486页。

[24]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二程集》,188页。

[25]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6-7页。

[26] 案:因为吕氏家学在当时影响至钜,朱熹又与吕祖谦为挚友,故其批评吕本中时有所回护,如将吕氏之“格物”说为对程颐一些说法的误解。其实,吕本中与大慧宗杲亦交往甚密,且深受其禅法影响。事见《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27] 〔宋〕朱熹:《杂学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朱子全书》,3493-3494页。

[28]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二程集》,157页。

[29] 如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

[30] 〔宋〕朱熹:《杂学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朱子全书》,3486页。

[31] (日)高雄义雄坚:《宋代佛教史研究》,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版,104页。

[32] 《宏智禅师广录》卷六,《大正藏》,第48册,73c页。

[33] 〔宋〕宗杲:《答吕机宜》,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一,《禅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407页。

[34]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一,407页。

[35]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1350-1351页。

[36] 如Ari Borrell:Ko-wu or Kung-an? Practice, Realiz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Lay Patronage in Sung,收入Buddhism in the Sung, edited by PeterN.Gregoryand DanielA Getz, Jr,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0即持此见。杨惠南也认为大慧宗杲之“看话禅”不过是为了吸引主战派士大夫,调和儒释的一种手段,见氏著:《看话禅与南宋主战派之间的交涉》,载《中华佛学学报》第7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4年,191-212页。

[37] 〔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七,《禅宗语录辑要》,390页。

[38]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禅宗语录辑要》,403页。

[39] 《示鄂守熊祠部》,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卷二十一,《禅宗语录辑要》,404页。

[40] 《答王教授》,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二十九,《禅宗语录辑要》,440页。

[41] (日)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杜勤、舒志田等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42页。

[42] 《答富枢密第二书》,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二十六,《禅宗语录辑要》,427-428页。

[43] 案,原作“柱”,据文义改。

[44]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四,《禅宗语录辑要》,334页。

[45] 《答汪内翰彦章》第二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七,《禅宗语录辑要》,435页。

[46] 〔宋〕宗杲:《答张提刑旸叔》, 《大慧书》卷三,75页。

[47] (日)小川隆:《语录的思想史——解析中国禅》,何燕生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20页。

[48]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八,《张九成集》,798页。

[49]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九,《张九成集》,815页。

[50]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十五,《张九成集》,895页。

[51]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二十,《张九成集》,955页。

[52] 《答李参政汉老》, 《大慧书》卷一,38页。

[53] 《大慧书》卷三,75页。

[54] 参考开济:《华严禅:大慧宗杲的思想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日)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

[55] 《杂学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朱子全书》,3473页。

[56]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三,《张九成集》,719页。

[57] 〔宋〕张九成:《孟子传》卷七,《张九成集》,777页。

[58] 原作“洪”,盖避宋讳,今回改。

[59] 《孟子传》卷二十,《张九成集》,960页。

[60] 《杂学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朱子全书》,3478页。

[61]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九,4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