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环境公民行为的驱动因素、管理绩效影响机制及领导策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研究创新点

与环境保护类似,安全生产同样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行为研究一直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中的行为研究却极为匮乏,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本研究首次将永久性企业组织中的ECB概念引入临时性的工程项目组织中,为重大工程环境管理中的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并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对重大工程ECB的内涵进行界定,为后续工程管理领域与ECB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和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均是OCB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而ECB是OCB在环境管理领域的拓展,因此上述两大理论视角均可适用。但值得注意是,在已有的有关ECB驱动因素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的文献(如Paillé et al.,2013a;Paillé et al.,2015)都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的。本研究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受启发于Newman等(2015)有关社会责任实践与OCB的研究,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审视ECB的内部驱动因素。重大工程的环境责任实践(Megaprojec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MERP)是指重大工程为环境可持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如引进绿色施工技术、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减少对项目周边社区的环境影响等。已有研究将MERP视为整体,而其中所蕴含的假设是MERP能够提升项目成员的环保意识进而改善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表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出乎意料”的实证结果对重大工程环境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新的启示。

② ECB的研究先驱者Boiral等(2015)提出:已有的ECB文献往往关注于组织内部的环境政策与实践,而忽视了组织外部的制度环境。基于此,本研究将3类制度压力(强制压力、模仿压力、规范压力)纳入实证模型中,从而深入分析外部制度环境对于组织内部的环保实践及个体ECB的具体影响机理。Boiral等(2015)预测制度压力能够促使组织加强环境管理方面的投入进而激发组织成员的ECB。但实际上,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压力对项目成员的ECB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强制压力对ECB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对于重新理解重大工程环境问题的治理结构并加强环境审计等第三方的监督力度具有新的参考价值。

③ 外部制度压力是组织改善环境管理实践的重要推动力。但究竟外部制度压力的影响程度如何尚存在极大争议。为探究外部制度压力对组织内部环境管理实践的具体影响(传导)机制,Zhang B等(2015)将管理层的环境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实证模型中。尽管管理层的态度、价值观在环境管理的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层“口头”的环境承诺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事实上,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如ECB)比口头的环境承诺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反映其环保意识。因此,本研究首次尝试将ECB作为环境承诺的替代变量引入实证模型中,探讨ECB在外部制度压力推动组织内部环保实践过程中的传导作用。

④ 上级的领导风格与下属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但究竟哪类领导风格能够有效促进项目成员的ECB尚存争议。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比交易型领导更有效;而中国的部分学者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究其根源,在于文化氛围或情景的差异性。本研究首次将文化因素(权力距离取向和集体主义倾向)引入ECB的研究中,探讨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类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权变机制和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