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筚路蓝缕,以启美学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汤用彤先生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他特地把我从吉林省委党校调到北京大学工作,在汤先生的指导下,我走上了学术之路。
起先,我是汤先生的助手,后来汤先生病重,无法正常工作。由于我从前学过艺术,美学和艺术关系很密切,我便从辩证唯物主义教研室转到了美学组。从此,我就在北京大学扎根美学教育,这一做就是半辈子。
我在燕园治学数十年,回首过往,也是颇为感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美学研究与美学教育停留在旧唯物主义时代,认为美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特征,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外化。在新中国美学研究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决定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入美学研究,率先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美学研究室,也由此走上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新中国美学教研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开展美学原理教研的深厚土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则是美学基本理论的哲学基础。我一直强调从理解人和生活的本质出发,结合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探索美学理论。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根源来自人的自由创造,人的自由创造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人在其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在对象世界中看到人类目的、理想、力量、智慧、才能的实现,因而产生美感。一个形象之所以能称为美,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我认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性——人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还能改造自然环境。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有人的自由创造,什么地方就有美。
过去大半生,我一直从事美学专业研究。退休以后,我一方面继续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思考怎样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学习泰山文化,另一件是学习荷花文化。在学习中,我切身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