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紧张活泼的留苏岁月

计算技术是《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国内在此领域基本上一片空白,因此,1956年国家派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并实践一个月,我导师徐献瑜教授就在那个考察团里。代表团回来后,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里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到苏联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计算中心去学习计算技术、程序设计,为自主研发自己国家的计算机储备技术和人才。徐先生跟我说:“国内没有计算数学这方面的学习环境,你是不是也跟着这个代表团出去,去学习有关计算机和程序设计方面的新知识?”这样,我就作为一名研究生参加了这个团队。

1957年1月,经过八天七夜火车的颠簸,我们到了莫斯科。当时的团队是19人,其中13人到苏联科学院的计算技术研究所,其余6人去苏联科学院的计算中心学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我去了计算中心。

我们6人有个导师,叫梅格列夫斯基。那时还只有手编程序,他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是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对我们这些从未见过计算机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我们从机器指令学起,再学编程;将程序打在卡片上,学习检查其正确性;上机时先学习控制面板的操作方式,然后调试程序。我的程序是一次通过,老师觉得很惊讶,他说一般第一次编程上机很少有一次通过的,都要有几次修改反复才可能通过。老师的鼓励使我又一次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我想细致、严谨是做学问的关键之一。

我去苏联的任务是学计算方法,但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计算任务,编程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我就把比较多的精力花在学习程序设计上,研究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在计算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大,不仅见到了当时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学到了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而且使我对做科研的感悟更深刻。后来我常说,搞软件的人要“动静结合”:编程时就要“静如处子”,能够坐得住,甘坐板凳十年冷,才能不出错;设计时要“动如脱兔”,思想要活跃,想得比较宽阔长远,要从生活中去寻找感悟、触动灵感,然后运用到要解决的问题里去。

这期间最令我难忘的是毛主席的接见。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率团访苏,抽出宝贵的时间到莫斯科大学接见留学生,这真是天大的喜讯。那时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3000人,莫斯科大学礼堂坐不下,把剧场小礼堂都挤满了。我们早早就去占位置,大概坐在七八排。就是在这次接见中,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听了毛主席的讲话,我们非常振奋。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几句话不断激励着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

1958年4月学习团回国时,周培源校长安排我从计算中心转到了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师从苏联著名计算科学家米哈依尔·罗蒙诺维奇·舒拉勃纳学习程序设计自动化。导师对我很好,他知道放手,给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他的鼓励下,我读了很多源程序,有了一些新的设想。我把想法给导师说了,他非常赞同,鼓励我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经常泡在机房里,泡在计算机上,针对由编译程序编出的目标程序正确性检查的复杂性问题,研制了一个“分析程序”(逆编译程序)以降低程序正确性检查的复杂度,得到了导师的肯定。导师很认真地修改我写的论文,甚至连语法、文字表达等均精益求精。我感受到了导师对学生的严格,特别是对中国学生的厚爱。离开多年后,我还听到去莫大学习的师弟们告诉我,我的导师常会提到我,真是师恩如山啊!我感恩国家的培养,感谢导师的教导。

我在计算中心的苏联同事们建议我申请副博士学位,但我想按规定申请学位就需要通过资格考试,就要再花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说这次派我来学习没有拿学位的任务,何况国内亟须这方面的人才,我必须尽快回国,报效祖国。

回国后,我在北大数力系工作。当时分配给我两个任务:一是给我的导师徐献瑜先生当助教,辅导程序设计自动化课程;二是当数力系的科研秘书。

当时,12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杜勃纳成立联合核子物理研究所,由参与国派出专家团队在研究所工作。1962年团队需要有一个学程序设计的人去,学校就考虑到我。那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形势比较严峻,学校人事处处长找我们谈话,征求我们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党要我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就这样,我暑假回老家无锡看望了父母和刚满周岁尚在牙牙学语的儿子,于1962年11月21日再次随团去苏联,到杜勃纳核子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工作。联合核子物理研究所是研究核物理的,计算中心的工作就是用计算机解决核子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计算问题。我是学数学的,对核物理一窍不通,但团队里有的是老师,我从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学起,利用春节初步弄懂了一些基本概念,并承接了一位苏联核物理专家的计算课题,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知识和方法,顺利地计算出了相应的曲线。

两次留苏,使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学习到了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为我回国后从事计算机软件教学、科研和产业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西方技术封锁时期,我见到了计算机、操作了计算机,学习了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自动化。我感谢导师徐献瑜先生为我打开了走向新领域的门,我感谢周培源校长为我铺设了一条从事新领域研究的路,我更感谢祖国在百废待兴、经济不富裕的时期送我们出国深造,这一切我将永远铭刻在心。我立志要为祖国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发展奋斗,奉献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