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好的原生家庭有什么标准

关于原生家庭,我们有太多困惑,需要答案。

如果你是父母,一定感到很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为什么就伤害了他(她)呢?而孩子虽然遭受了伤害,备感伤心、孤独、恐惧、无助和愤怒,却也不清楚为何会如此?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父母或许会想,养儿方知父母恩,等孩子有了孩子后,就能理解我们了。但一个可怕的现象是,等这些受过伤的人有了孩子后,他们或者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伤害变成接力赛。

要停止伤害接力赛,就必须了解伤害从何而来。

在我看来,所有的伤害,都是因为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明白了这一点,看似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不仅可以让父母知道他们为什么伤了孩子,还可以让那些受过伤的人从原生家庭中突围出来。

好的原生家庭,应该满足四种心理需求

现在我们知道,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是童年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的产物,对一个人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结果也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在原生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温暖、安全、充满关爱的,孩子就能培养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原始信任,成人后便会经常处在阳光小孩的模式中。相反,如果父母缺乏关爱,孩子感受不到安全,对他人缺乏信任,长大之后就会常处于阴影小孩的模式中。

现在有很多育儿专家,告诉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渡过各个阶段。人们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好的原生家庭有什么标准?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怎样改正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孩子的问题更多是一些基本问题。孩子有各种不同的基本心理需求,比如需要建立关系,或者渴望得到认可。父母应该努力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培养出原始信任,相信自己和他人。

著名心理治疗师克劳斯·格拉夫对这些基本心理需求,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我在本书中引用了他的观点。

弄懂基本心理需求对了解自身和阴影小孩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基本心理需求的概念可以给大家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体系,借助这个体系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比较容易。另一方面,体系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现实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实际上起源于我们童年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都不会改变,身体需求也基本不会改变。这意味着:当我们觉得开心的时候,是因为基本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当我们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或者数个基本心理或者身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抑或缺少了某种东西。

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共有四种:

· 关系需求

· 独立和掌控需求

· 快乐需求

· 自我价值感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从事心理治疗多年,我知道,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必须满足孩子四种基本心理需求,而我遇到的心理问题几乎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这些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麦克之所以愤怒,表面是因为萨宾娜忘记了他的香肠,但本质上是因为他在自我价值感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方面受到了挫折。另外,他快乐和掌控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当感觉到压力、困扰、愤怒和害怕时,其实是因为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得到满足的不仅仅是一项需求,往往是几种,甚至是全部需求。比如失恋,不仅意味着关系需求受到挫折,还意味着掌控需求遭受重创,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对恋人再产生任何影响。同时,恋爱是幸福的,失恋还意味着快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除此之外,由于遭到拒绝,所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失恋才会让人感受到一连串的打击:孤独、羞愧、愤怒、自卑、失落和沮丧等。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对照这四种基本心理需求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十分简单明了。换而言之,如果从基本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哪些复杂的问题,再棘手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比如,如果麦克能够意识到,萨宾娜忘了他最喜欢的香肠,这导致他自我价值感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受到阻扰的话,实际上他就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刺激源(被遗忘的香肠)和反应(愤怒)之间的粘连便开始剥离、分开。麦克会意识到,他之所以如此愤怒,其实是因为他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受到了阻碍。单单这种认识就可以帮助他远离过去的糨糊心理,他会因此怀疑:他的自我价值是否因为萨宾娜遗忘了香肠而受损。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一旦厘清了这一点,他会在下一次表现得放松一些,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让自己如此敏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他思考,直到他明白:这种被忽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在他童年时期就出现了。他可能会回想起一些和他母亲在一起的场景。最终会发现,这完全跟萨宾娜无关,而是他和他母亲的关系让他产生了这些情绪。倘若能如此,他在解决问题、重建自我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解释怎样帮助麦克,或者说服你克服糨糊心理的束缚之前,我打算仔细分析一下这四种基本心理需求。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尝试着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是如何影响你内心的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的。

第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

关系需求伴随我们的一生。在之前的章节中提到过,如果婴儿没有建立关系,就无法存活。如果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没有给予婴儿身体接触,婴儿可能会死。另外,从身体补给的角度来看,对关系和归属感的渴望是我们基本心理需求的一部分。关系需求非常重要,不仅体现在爱情和家庭关系上,当我们与朋友聚会,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与同事相处,或者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抑或是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发一封邮件和一个微信时,这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关系需求。

童年时期的关系需求可能因为父母的忽视、拒绝或者虐待而受到遏制。忽视的范围非常广泛,比较轻微的情况是,孩子只是感到被忽视。比如说,一对夫妇有四个孩子,但是经济状况并不好,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照顾孩子。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孩子会受到心理有问题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

如果孩子的关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各种影响,并造成伤害。孩子受伤害的程度与被忽视的程度紧密相关。除此之外,还与孩子的天性有关,是大大咧咧,还是特别敏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决定情况的严重性,可能孩子只是出现轻微的自我价值感受挫,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同样是关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关系能力遭受了破坏,但具体表现却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孩子长大后变得孤僻,拒绝与他人建立关系,或者阻止某种关系的产生,成为孤独的局外人;一种是孩子长大后建立依赖性很高的关系,过度依赖伴侣或者其他人;第三种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攻击他人,破坏和摧毁一切正常健康的关系。

第二种基本心理需求:独立和掌控需求

除了关系需求外,孩子还有追求独立的心理需求。当然,不光是孩子,成人更有追求独立的需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仅想要拥抱和食物,也想要发现身边的世界。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只要他们的能力允许,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独立行动。如果他们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做成一件事,会觉得非常开心和自豪。因此,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想要“自己动手”。事实上,我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就是在寻求独立,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独立意味着能够独自掌控一些事情,而掌控一些事情,是为了让自己有安全感。相应地,失控则摧毁了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望。

人们说到“控制狂”,一般是指这个人的行为总是以自我安全为中心,这实际上是由于受到阴影小孩的影响,内心觉得非常不安全。除了对安全感的渴望之外,独立需求还包括对权力的渴望。从出生起,我们就在努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避免产生无助和无力的感受。我们影响他人的方式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改变。起初,我们只能通过哭泣和喊叫获得别人的关注。后来我们的方式变成了复杂的语言以及行动。

孩子独立发展的需求会受到父母的阻碍和打击。那些控制欲很强、保护欲旺盛的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规定许多条条框框,最终影响孩子的独立发展。孩子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化这种不安全感,以及父母的过度控制。这样的孩子可能在以后的人生中经常受到限制,因为他们非常质疑自己的能力。

另外,那些出于好心而帮孩子扫清人生障碍的父母也在负面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他们的孩子就算长大成人也并不独立,非常依赖父母。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他们会走向反面,跟自己的父母决绝地划清界限,想要独立自由地生活,极力想要控制并实施权力,这或许就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对于上面这两种情形,有一个比喻很形象,也很恰当,说如果一位父亲是消防员,那么他的儿子常成为两种人:一是像父亲那样,成为消防员;一是对抗父亲,成为纵火犯。

题外话: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

我们一方面追求着关系需求,另一方面又想要独立自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挑战。这就是人类所谓的基本冲突,心理学称其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依赖性理解为关系,指的是孩子依赖于父母的照料和付出。只有父母与孩子建立了关系,这种照料才会发生。大多数情况下,这可能是父母中的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如果父母准确并充满爱地满足了孩子身体和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孩子会在大脑中产生这样的认知:“依赖性”不是负面情绪。这反倒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安全的状态。关系在孩子的大脑中另存的名称是“安全和信任”。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安全关系。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这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关系。受阴影小孩控制的人会因为这种不安全的关系产生严重的信任缺陷,而拥有阳光小孩的人会认为,信任自己和他人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好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既要满足孩子的关系和依赖性需求,也要保证孩子拥有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原生家庭能够培养出孩子的原始信任,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孩子不仅自信满满,并且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信任。然而,如果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遭受诸如暴力和虐待这样的创伤后,原始信任也会受到破坏。但一般来说,原始信任一旦获取就会保持,并且会成为全部人生的力量源泉。对于拥有原始信任的人来说,生活可能比没有原始信任的人要简单得多。他们总是处在阳光小孩的模式中。不过,如果人们一开始就没有获得原始信任,那么也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进行补救。至于补救的方法,我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告诉大家。

如果一个孩子的关系需求或者独立性发展受到阻碍,那么他就会在自信以及信任他人方面出现困难。为了补救这种不安全感,孩子会无意识地寻找解决方案,也就是自我保护策略。这些策略会无意识地产生,要么过于独立,要么过于依赖,要么攻击别人。如果一个人内部的平衡被打破,向独立性需求一边倾斜,那么他对自由和独立的需求就会比正常人高很多。结果就是,他,也就是他内心的阴影小孩,会减少亲密的人际关系。他的阴影小孩会认为:“其他人不值得信任,只有保持独立,才能感到安全。”这些人常离群索居,难以信任别人,也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害怕关系,不会让对方真正靠近自己,与其他人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无法谈恋爱,无法处理亲密关系,成为孤独的局外人,甚至孤独终老。

如果一个人内部的平衡偏向于依赖性,即被依赖性需求所控制,那么他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会比一般人要高。他们依附于自己的伴侣和他人,觉得失去了依附的对象自己就没有办法活下去。这些人非常害怕独立和孤独,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只有依赖别人,才有安全感。

第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快乐需求

孩子的另外一种基本心理需求是追求快乐。成人也有着相同的需求。感受快乐的渠道多种多样,比如说吃饭、运动以及看电影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快乐和不快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它们也是我们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简单来说,我们一直都在追求快乐,克服不快乐,即以某种方式满足我们的快乐需求。

学习调节快乐和不快乐是生存的重要环节。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掌握容忍沮丧、延长快乐和抑制欲望的能力。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教会孩子处理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

有些父母严格限制孩子的快乐,而一些父母又过分放纵。在婴幼儿时期,满足孩子的快乐和关系需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婴儿的感受实际上只分为两个部分:快乐和不快乐。不快乐包括饥饿、口渴、燥热、寒冷和疼痛。父母的任务就是,通过减少孩子不快乐的情绪,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最终让他感到快乐。如果父母做得不够好,那么孩子的关系需求就会受到阻碍。

另外,在接下来的成长阶段中,孩子的独立需求和快乐感知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妈妈不允许孩子在吃饭之前吃棒棒糖,那么孩子会不高兴,另一方面,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独立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孩子的快乐需求和独立性需求被过分管制的话,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屈服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们的人生信条将会是反对享受,强制生活;或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缺乏自律,过度沉溺于享乐。这意味着,在原生家庭中快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用更长的时间去追逐享受,以弥补缺失的快乐,其时间的长度很可能会延长到成年,甚至一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满足快乐和抑制欲望之间的平衡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的意志力经常受到无处不在的挑战。我们去逛超市,就需要有能力压制自己的欲望。另外,意志力不仅要努力克制过度的快乐,还要克服不快乐。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大多数人的不乐意从起床开始,到晚上刷牙才结束。我们经常需要抑制自己的冲动,例如过多吃生冷食物、沉溺上网和泡吧。自律是成功人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可以让我们远离诱惑和歧路,坚定地沿着自己的路前行。

第四种基本心理需求:自我价值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觉得自己有价值,渴望被认可是与生俱来的。

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和我们的关系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如果没有人认可我们,关系也就不会产生。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知实际上是爱与认知的形式,这种需求能够给予我们强烈的存在感。我们之所以寻求认可,跟另一种场景相关:在婴幼儿阶段,我们通过父母的行为获悉,自己是否受到欢迎。

大卫·史纳屈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把这一过程称为“镜像自我价值感知”,意思是,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辨认自己是“好”还是“不好”,就像镜像反射一样。比如说,妈妈对孩子微笑,这个行为就像是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给他的信息是,妈妈因为他的存在很开心。在父母的行为影响下,孩子有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成人之后,我们对被认可的需求依然不减,期待从他人身上获取自身价值。这一点适用于所有人,包括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充分被认可,或者没有被认可的人。

在原生家庭中被认可的感受会形成一种自我价值感,并将影响我们的一生。如果人们的自我价值感比较脆弱,也就是说经常受到阴影小孩控制,那么他们对外界的认可需求就比较强烈。相反,那些内心长期处在阳光小孩模式中的人,对外界认可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自我价值感相当于内部的核心,给我们提供心理资源,如果受到破坏,就会带来各种问题。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学到过,把自我价值感脆弱的部分归类于阴影小孩,把稳定的部分归类于阳光小孩。究竟应该如何加强阳光小孩的作用,减轻阴影小孩的影响,这便是本书的主题。

在原生家庭中,上述四种基本心理需求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正是由此而产生。也许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想,我的父母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他们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有什么个性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你所想的这些问题,正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