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文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殷周时代

中国古代的历史,在传统记述中,混杂着过多的故事传奇,后来又为了道德说教的目的多有修改,以致不可能予以信任引用。马伯乐氏的初步评论中已清楚说明,不仅有关神话式的“五帝”,就是关于三代的夏(公元前20—前16世纪?)、商或殷(前16—前11世纪?)及周(前11—前3世纪?)的传说也不甚可靠。这种议论对于周朝的后半期,即通称为“春秋”(前7世纪)及“战国”(前5—前3世纪)时代,大部分也是正确的。但正统史册虽不能作为可靠的指南,然而从社会和道德的观点上看来,至少对后一时期它还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其中充满历史传奇,难于和正史分开,在缺乏任何确切的事实和年代的情况下,这就保证我们将从中发现一幅当时社会的丰富多彩的图画。那是一个残暴复杂的奴隶社会,萦绕于初民心头的恐怖现象已使它支离破碎,不仅生活在血腥的奴隶制度的苦难中,它还处于经久不息的战乱兵灾之下。这种内战都肆行空前的大屠杀。中国远古的生活情况,在孔子之世已经遥远,传说不尽可信,有的为了垂教后世不惜伪造曲解。我们为获得一正确概念,必须依照社会学家那样进行费力而有用的工作重新整理。实际上像酋长们那样用以扬威制胜的统治方法,除了在“哥伦布”以前的墨西哥,没有其他社会会展现出如此残酷的场面。而与上层极端漠视人民生命的情形并存的,我们发现在下层有一种坚强的决心、集中的斗志、绝大的力量、不懈的狂热,尽管后来受到种种压抑,却一直激励着中国人的心灵,将它提升到其能力的最高峰。在中国历史的斗争中,直到明代初期还是如此。这种狂热的潜在因素及统治者草菅人命的情况,并不妨碍古代中国通过儒家思想建立一种积极的——甚至实际主义的——社会道德,旧时神学全被排除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说对社会动乱倾向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儒家思想正起了审慎的反作用,即引导向有秩序有伦理的社会。

就在这样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下,产生了如表现在甲骨和古铜器铭刻中的艺术所揭示的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