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 语
衢州城墙的修复问题是一个已经争论很久的话题。衢州城墙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对象,遵循物质原真性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少的物质干预。但城墙在衢州人心目中是古城记忆的象征,要求修复的呼声很高。为此应该找到能够平衡各种需要的修复路子,可以有以下五种形式:1) 保存完好者 应基本保持不动;2) 尚有遗存者 应以残缺形式出现,建成遗址公园,可以适当修复和装饰,但不能破坏其原来的信息;3) 破坏殆尽者 衢州大部分城墙已经破坏殆尽,应该适当加以重建,但应尽可能依照原来风格;4) 仅存遗址者 这主要指那些知道地点,但已全无重建可能和必要,如《十国春秋·吴越·陈璋传》记载,西门那片不入城的樟树,武肃王谓之“此树不入城,陈璋当非吾所蓄”,这种古迹可以加以标识,种些草木;5) 仅存文献记载者 这是指类似方志中记载的城,遗址已经无法考证,如方志记载的衢州城原来在驿马桥之南,还有记载信安旧城在今城西,这一类应该通过文字和图像加以想象,在重建后的城墙展示。任何一种保护或重建都必须建立在城墙的遗产意义解读之上。许多衢州人期待修复后的城墙要一圈能跑通,一路走来,有断墙残壁、有遗址坑展露、有完整城楼,也有草木凄凉的残缺。城墙跑通了,对城市精神、文物展示、旅游等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绘于罗汉井2号杨家大院内的衢州三塔图
清嘉庆文华殿大学士董浩笔墨,
出自《西安县志》
衢州百姓对重修三塔的诉求很强。就像重建的杭州雷峰塔一样,是重振古城声威,找回过去记忆的举措。它们将与城墙相互辉映,成为水亭门标志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