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遗韵: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瀫水篇

引 言

衢江,又名瀫水,原是一条充满诗意的江面。《大清一统志》载:“瀫水,以水纹类罗縠,故名。”罗縠是指一种疏细的丝织品。似罗而疏、似纱而密者也。《吴越春秋》:“饰以罗縠,教以容步。”明代金实作有《衢江》一诗:“鲛人宵织灵虚宫。双垂练带光涌空。玉梭飞残半钩月,千尺平铺白如雪。”诗人独具匠心,将衢江比作“鲛人”织成的“练带”,与“縠水”这一称呼的起源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其实瀫水(溪)是从江山仙霞岭到兰溪县注入钱塘江为止。《元和郡县志》:“縠水在须江县东南一里。”《汉书·地理志》:“太末县有縠水,东北至钱塘入江。”只是一路流来在不同地点有不同称呼,曰鹿溪、信安江、盈川溪、兰溪等。《清一统志》称:“入兰溪县界,与婺港合其水,随地异称,而縠溪其总名也。”由此看来,衢州人,一直保留着这一古老的记忆,就像全国其他地方都已称“月饼”,唯衢州仍然延续自唐朝以来的称呼“麻饼”。

然而,衢江除了这个让人心生联想的称呼之外,让人无限留恋的是与其相关的人、物、事。所以千百年来,衢江不仅仅是单纯的水,更是充满意义、张力的文化空间。衢江船工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却在水上构建起了物质与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江边的“吊脚楼”为船只提供给养、联系货船,可谓水陆之间的桥梁;“骚人重醉碧春楼”,衢江还是历代名流荟萃的地方,或赶考,或赴任,或从幕,或归乡。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伴着桨声帆影,经历春夏秋冬时序之变,所吟诗句如春花烂漫,姹紫嫣红。衢江花船中能歌善舞的姑娘,茶馆里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说书,衢江码头边上贬恶扬善的道情,为衢江增添了别样的一笔;江边有林立的码头,帆樯相接;有前来浣洗的妇女、静坐的垂钓者、吆喝的小贩、忙碌的挑夫;还有中元节“沿江竞放水灯,灿烂若星点”悼念亡灵的场面。总之,衢江有清道光举人郑桂东笔下“一叶扁舟夕照天”的恬静,也有乾隆太学生汪云溪于朝京门观水时所写的“万顷狂澜欲拍天”的凶悍。可以说,衢江是区别于陆地的、另一个充满生趣和诗意的空间。

瀫水,以水纹类罗縠,故名(Tatiana Iliina-Gooden)

本篇呈现的是今天看似空空如也的江面上曾经有过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