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阁道,二曰墱道,三曰飞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
【原文】 造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其铺作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作。
凡平坐铺作,若叉柱造[1],即每角用栌枓一枚,其柱根叉于栌枓之上。若缠柱造[2],即每角于柱外普拍方[3]上安栌枓三枚。(每面互见两枓,于附角枓上各别加铺作一缝。)
凡平坐铺作下用普拍方,厚随材广,或更加一契,其广尽所用方木。(若缠柱造,即于普拍方里用柱脚方,广三材,厚二材,上生柱脚卯。)
凡平坐先自地立柱谓之永定柱,柱上安搭头木[4],木上安普拍方,方上坐枓栱。
凡平坐四角生起比角柱减半。(生角柱法在柱制度内。)
平坐之内逐间下草栿[5]前后安地面方,以拘前后铺作,铺作之上安铺版方,用一材。四周安雁翅版,广加材一倍,厚四分至五分。
【注释】 [1] 叉柱造: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正中,柱底放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上。此种方法又称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间的联系,加强稳定性。四库全书作义柱造,疑误。
[2] 缠柱造:于下层柱端加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该梁上。此结构外观稳妥,角部两侧普拍方上各加一个大枓和一组斗拱。
[3] 普拍方:即普拍枋。位于阑额与柱头上的一种木构件,用来承托枓栱。是铺作层柱子间的联系构件,宛如一道腰箍梁在柱子之间,并支承补间和柱头铺作,再将铺作层传来的荷载传递至柱子和阑额。明清称为平板枋,日本称台轮。
[4] 搭头木:清称大额枋。即平坐柱头间的横向联系构件,起到传递荷载和加强连接的作用。
[5] 草栿:被平暗、平棋遮挡的栿,不经任何艺术加工,且制作潦草。起到支承屋盖重量的作用。
普拍方间缝(螳螂头口)
平板枋间缝(螳螂头口)
普拍方间缝(勾头搭掌)
平板枋间缝(勾头搭掌)
【译文】 建造平坐的制度:平坐的铺作比上屋要少一跳或者两跳。平坐铺作适合采用重栱以及逐跳计心造的制作。
对于平坐铺作,如果采用叉柱造的方式,即在每根角柱上用一枚栌斗,柱子底部插入下层栌斗之内。如果采用缠柱造,即在每根角柱外边的普拍方上安装三枚栌斗。(正面和侧面都能互相看见两枚栌斗,在附角斗上分别再加一层铺作。)
平坐铺作下面使用普拍方,厚度根据材的宽度而定,或在材的基础上再加一契,宽度则依照所用的方木。(如果采用缠柱造,即在普拍方里面采用柱脚方,宽度为三材,厚度为二材,上面设置柱脚的卯口。)
凡是平坐从地面开始立柱的称为永定柱,永定柱上安装搭头木,木头上安装普拍方,普拍方上承托着斗拱。
平坐的四个角生起比角柱的生起幅度要减少一半。(角柱生起法则在“柱制度”一章内。)
在平坐以内,逐间降低到草栿的位置,前后安装在地面上,以固定前后的铺作,铺作之上安装铺版方,用一材。四周安装雁翅形木板,宽是材的一倍,厚度在四分至五分之间。
正身科规矩尺寸。所有正身科由三彩五彩七彩应需各分件均绘图。如后至九彩十一彩,每加二彩须加一拽架定出彩之长规矩。余仿此。
里外拽万栱
里外拽瓜栱
正身科正心万栱
正身科正心瓜栱
正身科出彩料所用斗口各分件
三彩耍头
三彩撑头
三彩单昂
里外拽厢栱
正身科五彩撑头
正身科五彩翘头
正身科五彩耍头
正身科五彩单昂
正身科七彩撑头
正身科七彩耍头
正身科七彩二昂
溜金科规矩以柱内里后尾起枰杆,以托定金桁为止,以举架定之(举架法详见前)。其余以柱外面。如三彩者同三彩枓科,五彩者同五彩枓科。余仿此。
溜金科三彩槽桁椀
溜金科三彩枓科
溜金科三彩撑头
溜金科五彩槽桁椀
溜金科五彩撑头
溜金科五彩耍头
角科分件正面侧面互交之式
正面侧面名目相同,栱翘由三彩五彩至七彩,应需各件斗口均绘图。如后惟九彩十一彩,每加二彩须加一拽架(详见第一篇)加长定之。余仿此。
三彩角科八背厢栱
三彩角科搭角闹撑头后带正心枋
三彩角科搭角闹耍头后带正心万栱
三彩角科搭角闹头昂后带正心瓜栱
五彩角科搭角闹单昂后带正心万栱
五彩角科搭角闹单翘后带正心瓜栱
三彩角科斜由昂
三彩角科斜头昂
角科分件一
五彩角科搭角单彩耍头后带单彩万栱
五彩角科搭角单彩单昂后带单彩瓜栱
五彩角科搭角闹撑头后带槽正心枋
五彩角科搭角闹耍头后带正心枋
七彩角科搭角闹头昂后带正心万栱
五彩角科斜翘头
五彩角科八背厢栱
五彩角科搭角单彩撑头后带外拽枋
角科分件二
七彩角科搭角闹耍头后带槽正心枋
七彩角科搭角闹二昂后带正心枋
五彩角科斜由昂
五彩角科斜单昂
角科分件三
七彩角科外头层单彩耍头后带外拽枋
七彩角科斜由昂
七彩角科斜二昂
七彩角科搭角闹撑头后带槽正心枋
角科分件四
七彩角科外二层单彩耍头后带单彩万栱
七彩角科外二层单彩二昂后带单彩瓜栱
七彩角科外头层单彩二昂后带单彩万栱
七彩角科外头层单彩头昂后带单彩瓜栱
枓科规矩,三彩者一拽架、五彩者二拽架、七彩者三拽架、九彩者四拽架、十一彩者五拽架(此以柱外核算柱内相同拽架规矩,见前详明)。每加二彩者(即一瓜栱、一万栱二件上下相合为二彩),须加一拽架。此枓科各彩分件列表由三彩起至七彩,所有平身科角科应有各件互相通用全行齐备。惟九彩者仅绘此三件形式列表,以证明相同各彩。如加彩惟须次第加拽架,此九彩头翘(同五彩单翘、同七彩单翘、同十一彩头翘),此九彩二翘(同十一彩之二翘),此九彩头昂(同七彩二昂、同十一彩头昂)。以此三件表明,每加二彩须加一拽架互相通用之法。余仿此。
七彩角科外二层单彩撑头后带外拽枋
七彩角科八背厢栱
九彩平身科头昂
九彩平身科二翘
九彩平身科头翘
枓科分件尺寸规矩(详见第一篇)。所有平身科、角科、柱栌科、各坐枓十八枓、槽升子、升耳等件规矩俱同前。余仿此。
一斗三升枓科
麻叶二升枓科
各彩角科坐枓
一斗三升柱栌科坐枓
分件一斗三升栱子贴升耳
分件麻叶二升子子贴升耳
各彩柱栌科坐枓
各彩平身科坐枓
坐枓十八枓、槽升子、升耳及溜金科、伏莲销、宝瓶等各分件式。宝瓶者,用于角科由昂上,以顶托角梁之立木也。
各彩正身科升耳
各彩角科升耳
各彩十八枓升耳
各彩带槽升子
各彩槽升子
各彩十八枓
圆栌科坐枓
各彩角科十八枓
各彩角科槽升子
溜金科伏莲销
各彩角科宝瓶
一斗三升平身科坐枓
分件麻叶二升麻叶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