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不好是天生的吗
“睡渣” 是一个流行词,经常有来找我咨询的妈妈自称为“睡渣妈妈”。这个词背后的潜台词应该是:睡不好是孩子天生的!很多书上也会提到一个词——“高需求宝宝”,高需求宝宝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睡眠不好。家长对待孩子睡眠问题的普遍态度也是:我家宝宝天生就睡不好,可能随妈妈或者爸爸。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能把原因归咎于天生吗?我先给出答案:4个月以内的“睡渣” 有可能是天生的,4个月以后的“睡渣” 一定不是天生的。
1.天生“睡渣”是怎么产生的
生理问题是造成4个月以内的宝宝天生就睡得“渣” 的主要原因。
(1)严重的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就是我们常说的吐奶。小婴儿的胃多呈水平状态,胃的底部也尚未发育健全,胃容量相对比较小,而且贲门肌比较松弛,所以奶容易从胃里沿着食管反流到口腔。部分酸性的胃液会随着奶一起反流,灼烧食管,使宝宝感到不舒服,导致宝宝很容易醒来。当然并不是所有宝宝的睡眠都会受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往往就是吐奶,而没有其他症状,大部分会在4个月左右好转。如果宝宝有严重吐奶、频繁打嗝、剧烈咳嗽等症状,呼吸也有问题,严重影响到睡眠,就需要尽快就医,看是否是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如果影响了宝宝睡眠,可以在吃奶时勤拍嗝,每次喂奶后竖抱宝宝20分钟。
(2)肠胀气
肠胀气,顾名思义,就是宝宝肚子里面有胀气,导致宝宝感到不舒服,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排气不畅。肠胀气在4个月以内的宝宝中是很普遍的,大约70%的宝宝有这样的问题,无论喂的是母乳还是奶粉。肠胀气的根本原因是小婴儿的肠道没有发育成熟,肠道靠着肠神经系统来控制消化食物和排出气体,没有发育完善的肠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控制肠道排出气体,导致气体滞留在肠道里面排不出去。大部分宝宝的胀气会在4个月左右自动好转。
肠胀气的宝宝通常有以下一些症状:
● 小肚子胀胀的。
● 经常放屁,而且屁的声音比较大。
● 在放屁前,脸会涨得通红,有时候还会哭闹。
● 腿会向胸部蜷起来,背部呈弓形,并伴有哭闹。
● 睡觉时扭来扭去,有时会发出声音。
● 表情有时候像在微笑。
这里要强调一下,肠胀气的宝宝在夜间睡眠时会扭来扭去,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但是有这些症状也不一定就是肠胀气。因为小婴儿浅睡眠时间本身就多,浅睡眠的时候也会扭来扭去,发出奇怪的声音。
下面这些情况会加剧肠胀气:
● 在吃奶过程中吞下了大量的空气。
● 有肠胀气的宝宝通常哭闹比较厉害,哭闹中吞下大量空气,尤其是在吃奶前哭闹,会加剧肠胀气。
● 喂奶过于频繁,导致乳糖摄入过量。母乳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的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大量的乳糖,后奶含有丰富的脂肪。如果前奶摄入过多,后奶摄入不足的话,就会导致乳糖摄入过量,造成肠胀气。
● 哺乳期妈妈摄入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比如豆类、洋葱、萝卜等。
肠胀气在夜间会比白天严重,原因可能是宝宝晚上吃了奶又没有活动。因此肠胀气会严重影响宝宝夜间的睡眠。准确地说,肠胀气主要影响的是宝宝后半夜的睡眠,通常发生在3~5点之间。小月龄宝宝通常在3点已经至少吃过2次奶了,正是这2次夜奶加上睡前奶引起了肠胀气。
经常有妈妈告诉我,大约2~3点喂完奶后,宝宝就开始一小时一醒甚至半小时一醒,严重的干脆不睡。我家老二在我月子里时很夸张地有几次干脆3~5点压根不睡;我出了月子的一段时间,她也会在3点喂奶之后每个小时一醒,直到早晨7点。
夜奶是引起肠胀气的主要原因,所以缓解肠胀气最忌讳的就是在夜间频繁喂奶。如果宝宝因为肠胀气而不是饥饿醒来哭闹,妈妈又继续喂奶的话,就会加剧肠胀气。因为频繁喂奶,宝宝吃到的只是前奶,导致乳糖摄入过量,加剧肠胀气。因此,减少肠胀气导致的后半夜频繁醒来,最好的办法是夜间减少喂奶,或者定时喂奶,切忌一哭就喂。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安抚。
肠胀气的缓解方法
缓解肠胀气最有效办法就是:熬!大部分宝宝的肠胀气会在4个月左右得到缓解,最晚6个月左右也基本好了。下面谈一些缓解方法。
喂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可以用防胀气奶瓶和奶嘴。
● 避免宝宝吃奶前哭闹。
● 如果宝宝肠胀气,哺乳期妈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摄入了一些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比如,豆类、萝卜、洋葱、土豆、红薯、南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甘蓝等)、乳制品、过咸的食物、巧克力等。如果不摄入这些食物会缓解宝宝肠胀气的话,应避免摄入。
● 喂奶时一定要吃空一侧再吃另外一侧,避免过量摄入乳糖。
● 不要让宝宝把你的乳头当成安抚奶嘴,不饿的时候不要喂奶,后半夜一定不要频繁喂奶,这样只会加剧肠胀气。
● 拍嗝,吃奶中和吃奶后一定要拍嗝。吃奶后竖抱至少20分钟,将部分吃奶中吞下的空气拍出来。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不要在刚吃完奶时做,吃完奶至少20分钟以上才可以做):
● 顺时针按摩肚子。
按摩
● 蹬自行车运动。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握着宝宝的两只小脚,协助他做蹬自行车的运动。
● 宝宝瑜伽。让宝宝蜷起腿,把膝盖向上提放在宝宝肚子的位置,保持几分钟。
● 多趴着。趴着可以增加腹部压力,有助于排气。
蹬自行车
宝宝瑜伽
趴
安抚方法:
● 抱着宝宝或者用背巾背着宝宝。有肠胀气的宝宝喜欢被抱着,蜷缩的姿势和大人身上的体温能很好地缓解肠胀气。
● 包襁褓(下一章将介绍如何包襁褓)。如果不想整夜抱着肠胀气的宝宝睡觉,可以给宝宝包上襁褓或者使用襁褓式睡袋。襁褓可以让宝宝有被怀抱的感觉。
● 安抚奶嘴。频繁喂奶和哭闹都是导致肠胀气的原因。安抚奶嘴可以替代喂奶来安抚哭闹的宝宝,减少不必要的喂奶,从而减少乳糖的摄入,缓解肠胀气。
● 飞机抱。原理也是增加了腹部压力。
飞机抱
(3)黄昏闹
黄昏闹的定义及其症状
黄昏闹,英文Colic,还有一个英文名叫Purple Crying,可以翻译成“紫色哭泣”。指的是宝宝无原因地连续哭闹3个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哭3次。研究表明,大约26%的宝宝会有黄昏闹。
黄昏闹主要有下面这些症状:
● 宝宝的哭闹始于两周大(按照预产期来计算),随月龄增加,会在6~8周左右达到高峰,大部分消失于8周左右,有的可持续至4个月。
● 哭闹时间长。一次连续哭闹3个小时以上,有时最长一天哭5个小时,每周至少哭3次。
● 哭闹毫无征兆。
● 非常难哄。
● 宝宝的脸痛苦得像生病一样,发出刺耳的尖叫。
● 多发生在傍晚和前半夜。
黄昏闹是病吗
黄昏闹出现时虽然宝宝闹得很厉害,但并不是一种病。由它另外一个英文名“Purple Crying” 可以看出来,黄昏闹其实是一种哭泣。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说法是,黄昏闹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阶段。
黄昏闹的宝宝是因为疼痛哭吗?现代一些研究表明,黄昏闹的婴儿在哭的时候皮质醇的水平并没有比正常婴儿高。皮质醇是衡量疼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黄昏闹的婴儿是没有感觉到疼痛的。
黄昏闹的宝宝只要是很健康的,增重也正常,父母无须担心太多。
黄昏闹和肠胀气的区别
黄昏闹和肠胀气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基本都会在4个月左右消失。有些书籍会将黄昏闹和肠胀气统称为“肠绞痛”,认为胃肠没有发育成熟是造成黄昏闹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倾向于将黄昏闹和肠胀气分开,主要原因如下:
● 黄昏闹和肠胀气不同,黄昏闹的英文是Colic,而肠胀气是Gassy。
● 肠胀气是婴儿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成熟造成的,而黄昏闹则如谜一样,成因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 肠胀气的症状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上,如放屁等,而黄昏闹的症状主要是长时间不明原因哭闹。
黄昏闹的原因
黄昏闹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目前有几个比较流行的说法:
● 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哭闹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当宝宝从黑暗而狭小的子宫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之后,感觉到很晕。而他们尚未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并不具备处理这么多信息的能力,于是选择了傍晚哭闹来释放一天的压力。
● 美国儿科医生哈韦·卡普博士的第四季理论,即本来宝宝应该在子宫里待够12个月,却不得不因为要避免头部过大而造成难产,提前被“驱逐” 出子宫。宝宝的哭闹是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气质比较平和的宝宝很容易适应环境并很快有了自我安抚能力,而黄昏闹的宝宝则很难进行自我安抚。
● 《婴幼儿睡眠圣经》作者马克·维斯布朗博士在他的一项研究里认为,这和前3个月的宝宝昼夜节律系统没有完善,褪黑激素分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有关系。接近傍晚时,本该接管睡眠的昼夜节律系统缺位,就会造成宝宝很疲倦但是无法入睡,进而哭闹的现象。
黄昏闹如何影响睡眠
黄昏闹多发生在傍晚和黄昏,正是大部分宝宝入睡的时间,所以黄昏闹的宝宝在晚上是非常难入睡的。对于有一个黄昏闹宝宝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足以让人崩溃的场面——抱哄,喂奶,抱着晃……都不能让宝宝平静下来,也不能让宝宝入睡。
我曾经见过一个黄昏闹的宝宝,从下午5点开始哭泣,断断续续哭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平静下来。这对于憧憬着一家三口的美好夜晚的家庭来说是多大的挑战和压力。
黄昏闹的安抚方法
对于黄昏闹来说,确实有一些安抚方式会起到作用。但是总体说来,缓解黄昏闹最有效方式就是“熬”,熬过了4个月就好了。
针对黄昏闹,美国儿科医生哈韦·卡普博士发明了5S安抚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子宫的环境让宝宝有回到子宫的感觉,从而激活宝宝的“镇静反射”。因为宝宝在子宫里是处于镇静模式的。如果胎儿在腹中“大闹天宫” 的话,你可以想象结果有多可怕。
● 包襁褓:婴儿在子宫里是被紧紧包裹的,包襁褓就是还原了这个状态。
● 侧躺/趴卧法:让婴儿侧身躺,或者趴着。这个方法需要在父母的看护下操作,因为趴卧容易使婴儿窒息,而侧躺则很容易变成趴卧位。
● 嘘声法或者白噪音:胎儿在子宫里听到的声音是类似白噪音的声音,非常吵,大概有80~90分贝。嘘声法和白噪音是通过模拟子宫里面的声音,让宝宝找到重回子宫的感觉。嘘声法是凑到宝宝的耳边大概5~10厘米的位置,发出嘘声,嘘声一定要盖过宝宝哭泣的声音。手机应用市场上现在也有专门的嘘声APP。白噪音指的是吸尘器以及吹风机等发出的声音、流水声、海浪声等这类单调的声音。我会在第四章详细解析白噪音。
● 摇摆法:胎儿在子宫里基本上是处于不断摇晃状态的。我们可以抱着宝宝轻轻摇晃。
● 吮吸法:给宝宝喂奶或者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4)大便多
大便多也是造成4个月以内宝宝睡得差,睡眠不连续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宝宝白天或者晚上睡得很香,往往被排便打断了睡眠;或者是,宝宝入睡很困难,然后发现是排便了,清理干净后又错过了最佳睡眠时机,导致过度疲劳更难入睡。
这种情况往往也会在4个月左右好转,宝宝排便次数会减少,有的宝宝甚至在4个月左右出现“攒肚” 现象,也就是几天都不排便。
2.生理问题造成的天生“睡渣”会变好吗
有时,过了4个月,随着生理问题的好转,很多天生“睡渣” 宝宝的睡眠问题并没有随之好转。主要原因就是在生理原因导致睡眠问题频发的初期,家长的过度干预反而强化了宝宝的睡眠问题,从而将天生的“睡渣” 变成了后天的“睡渣”。
例如:在宝宝胃食管反流、夜间频繁哭闹的时候给奶,抱着走来走去,而造成了宝宝习惯性的夜奶/夜醒。父母抱着黄昏闹的宝宝深蹲来哄睡,在黄昏闹好转后,依然哄睡困难。
大月龄宝宝后半夜频繁夜奶/夜醒,和小月龄时的肠胀气有一定关系。小月龄时宝宝肠胀气在后半夜频繁醒来,为了安抚宝宝,妈妈就用了喂奶、抱摇等方法来缓解。过了4个月后,虽然宝宝肠胀气好转了,但是习惯却养成了,醒来后就需要大人哄睡。
3.高需求宝宝还是高敏感宝宝(豌豆公主宝宝)
从我的经验看来,大部分的“高需求宝宝” 并不是真正的高需求宝宝,往往是由于家长在育儿早期并不懂得宝宝的真实需求,无法真正满足宝宝,而被误解为“高需求宝宝”。这部分宝宝,在得到正确的满足和引导后,是完全可以成为“天使宝宝” 的。
然而,的确有一部分宝宝是非常敏感的,我常常把这类宝宝称为“豌豆公主宝宝”。大家还记得童话里的豌豆公主吗?一个王国为了检验来访的公主的真假,把一粒硬豌豆放在公主的床板上,上面铺了很多床棉被。整夜下来,豌豆公主说感觉到床上有硬物,非常难受而无法入睡。这里我要谈到的宝宝,和豌豆公主有非常类似的地方,就是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
豌豆公主宝宝的重要特征就是,对外界环境敏感,屏蔽外界环境刺激的能力差。宝宝在入睡前,往往需要屏蔽掉周围环境的刺激,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豌豆公主宝宝,很难屏蔽这些刺激,往往入睡困难,特别是白天,因为白天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多。
这些宝宝睡着之后非常容易在环境改变时醒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特别容易“落地醒”,因为一落地,睡眠环境就发生了变化。
豌豆公主宝宝,也非常容易被一点小声音吵醒,因为他们的听力很敏感,在睡眠中无法屏蔽掉这些噪音。网上总有建议说,宝宝容易被声音吵醒是因为宝宝被过度保护了,应该让宝宝习惯在生活噪音中入睡。这种建议并不合适,一方面,很多时候宝宝容易被吵醒是因为他们很敏感,而不是需要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成人在白天午睡时也会寻找安静的地方,也可能会被吵醒,那我们为何要求宝宝要习惯在生活噪音中入睡呢?
温度的不适对豌豆公主宝宝也是一个很强的刺激因素,而那种天使宝宝就没有这个困扰。我家老二属于豌豆公主宝宝,一旦卧室的温度和她的穿着稍微不匹配,她就会醒来。而老大则属于天使宝宝,她小时候,即使家里温度过高,睡得一头汗,弄湿了床单,依然能保持不醒的状态。
豌豆公主宝宝即使在稳定的睡眠环境中睡得很好,一旦来到了不合适的睡眠环境,就会原形毕露。我家老二午睡都能睡超过2小时,然而一旦被带到了嘈杂的户外进行午睡,那她午睡就只能睡半个小时。
对待豌豆公主宝宝,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并且在睡眠过程中,保持睡眠环境的恒定。第三章会详细讲解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