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说】
讲这首诗之前,不得不讲唐朝的道教文化。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这个教派信奉老子、亲近自然、追求神仙的逍遥。到了唐代,这个教派蔚然成风,变成了国教。为什么呢?唐朝的天子姓李,春秋时的老子也就是被道教奉为教主的老聃也姓李,他们就把老子当成了自己的祖先,而且尊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因为有皇帝的推崇,所以道教的地位非常高,甚至高过了佛教。许多人通过当道士,成了皇帝的座上宾,地位显赫。
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道教的信徒,而且他还参加过入教仪式,是一名正式在编的道士。李白有一个神仙梦,他曾去过峨眉山、青城山、终南山、嵩山、泰山、天台山、庐山,这些都是道教的圣地。他在这些名山中寻仙访道,炼制仙丹,一心想要长生不老。正如他的诗歌所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甚至幻想在青山绿崖间,放养一头白鹿,骑着它说走就走,遍访名山大川(见《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对神仙的追求,让他具有了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老诗人贺知章第一次看李白的文章,大为惊叹,直呼“谪仙人”,直把他当成是天上落入凡间的神仙(《新唐书·文艺列传中·李白传》)。
在李白的一生中,五次登上庐山。绵延的庐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矗立在长江边上,那里是道家修炼的绝佳胜地,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八洞天。庐山上道观林立,福地洞天,云雾缭绕,常常伴有神仙的传说。那些穿着白衣长袍的道士,隐居在山林石洞中,与麋鹿为伴,与仙鹤为友,在天地自然间呼吸吐纳,采得日月精华。刚刚还能在山崖边看见他身轻如飞、飘逸绝尘的身姿,一阵雾霭过后,又不知所终。
这个仙气飘飘的庐山,正是李白向往的地方。每个庐山阳光晴好的清晨,一轮红日就会把香炉峰上的白云照得紫气升腾。香炉峰或隐或现,就好像道士挥动的拂子下升腾的丹炉。远看那条从九重天上飘洒而下的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山川之间。高山泉水从断崖一跃而下,连跌三级,奔赴深渊,崖壁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好像银河里无数的星星洒落凡间。转眼之间,这些星星随风化为雾气,又随庐山的云雾飘远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往今来,这是描写庐山瀑布最好的诗句了。
有人会说,三千尺到底有多高呢?唐代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30.7厘米。三千尺大约900多米,是一座300层大楼的高度。而今天实际测量,庐山瀑布只有155米高,远比诗中“三千尺”要低很多,是李白写错了吗?不能这样理解,这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也是李白惯用的艺术手法。
在他的诗中有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
在他的诗中有最深的潭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在他的诗中有飞得最高的鸟:“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在他的诗中有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为什么李白的诗中有这么多夸张的描写呢?因为他的胸怀大、气魄大、境界大,所以他眼中的世界就很大。就是他胸中那股不可遏制、心雄万夫的豪情,支撑起了一个空前巨大的世界,这是别的诗人不曾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