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内外自由贸易港绩效评价体系
(一)国内自由贸易港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港口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考察角度通常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文献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分析法、EVA经济增加值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BSC平衡计分卡法、APH层次分析评判法、PCG主成分分析法、FA因子分析法等。
具体而言,传统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系统方法。该体系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以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解因素,重点揭示公司获利能力以及杠杆水平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杜邦体系最初因美国杜邦公司的应用而得名。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思腾思特管理(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开发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广的一种价值评价指标。具体而言,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及其改善值是全面评价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指标。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可以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方法,1978年由Charnes和Cooper创建,可基于同一类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法是一种将传统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来评价组织绩效的方法,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李占平和孟堃(2005)基于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内部运营、学习和创新等四个维度构建了港口企业的相关指标对港口的发展进行评价。赵富强等(2013)对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作为第五维度,构建了涵盖财务绩效维度、市场绩效维度、合作绩效维度的评价体系。
美国运筹学家Satty A.L.(1971)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PH)。王振和李学工(2011)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港口竞争力评价体系,为客观地评价港口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并通过一定的实例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由Hotelling(1933)提出,利用的是基本多元统计方法,用于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来揭示多个变量的内部结构。邓国清等(2018)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湖北省水运竞争力评价体系,助力“绿色港口建设”,发现社会经济要素、水运要素、水运市场、技术创新、政策和生态环保因素发展较快、较平稳,对增强湖北省水运竞争力影响较大。
因子分析法由于具有不用对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就能取得最终可比性得分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绩效评价中非常受欢迎的方法。因子分析法可以将复杂变量精炼成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与综合指标,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情况下,对高维变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降维处理。杨跃辉(2018)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自由贸易港建设下的海南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对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等三大港口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在具体的指标选择方面,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指标构建港口的绩效评价体系。王海若和陈晓键(2015)从港口城市空间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由经济与社会因素、空间形态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物质流通因素四个评价子系统共19个指标构成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3-4所示。
表3-4 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邓昀(2016)从财务维度、客户服务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构建了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化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表3-5所示。
表3-5 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化绩效评价体系
续表
(二)国际自由贸易港绩效评价体系
和国内相比,国外学者对于自由贸易港口的绩效研究则更显持久与深刻。早在2010年,欧洲港口联盟组织ESPO就组织多个世界著名港口与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对港口绩效的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准确地测度与分析港口绩效在全球经济复苏这一新形势下的表现。
一般而言,国内外学者在进行港口绩效相关研究时,通常会选择港口效率作为考察指标,从港口投入产出角度衡量港口的经营状况。港口效率具体可以分为港口的运营效率、技术效率、作业效率等,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就港口所有权而言,组织重构有利于集装箱码头优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对大型港口来说,允许专业化民营实体参与可以使港口集中运营码头,处理货物装卸,这也是新加坡、香港、纽约等众多自由贸易港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的原因所在。
除了关注自贸港的效率绩效外,国外学者对港口的效益,来自客户、港口相关管理者的评价以及港口在承担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于是,有学者将对港口及其管理者的实际调查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法相结合,提出一个衡量港口绩效的大体框架,具体如表3-6所示。
表3-6 国际自由贸易港港口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看到,国际上对于自由贸易港港口绩效的衡量是从港口的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益两个层面综合考虑的。内部效率有港口系统和业务部门两个维度,港口系统维度下,以财务性指标(如ROI等)与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份额等)对港口绩效进行测度;业务部门维度则有船舶装卸、货物装卸、辅助设施、营销等相关衡量指标。港口外部由三类港口相关群体构成,即港口客户、港口服务提供者以及港口服务管理者等关于效率、效益及满意度的绩效指标。
(三)国内、国际自由贸易港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
通过对国内、国际自贸港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对港口绩效的考察过于注重吞吐量,对节能环保、综合物流、服务水平等方面关注较少,不利于我国港口的转型升级(武嘉璐,2015)。党的十九大后,国家以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打造上海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水平。在建设上海自贸港的过程中,中国首先应转变港口绩效考察标准,采用国际认可度较高的综合绩效指标考察体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一步完善对国内港口绩效的考察标准,与世界接轨。
另外,随着对港口绩效研究的不断深入,港口的“软实力”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港口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了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港口绩效是港口硬实力的集中体现。港口的硬实力可以通过港口建设、购买设备等多种途径获得,但却是不可持续的,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学习,甚至超越,因此,对港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提升港口软实力至关重要。
2014年,国内研究者对我国港口和国外经典自由贸易港港口的软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世界港口的软实力排名中,中国大陆地区的港口排在第四名之外。可以看到,尽管我国港口在吞吐量排名中名次靠前,但在软实力方面还与国际重要港口存在较大差距。与鹿特丹、新加坡、香港、汉堡相比,上海港的软实力明显不如硬实力突出,因此,上海自由贸易港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专注提升港口绩效,还有注重软实力建设,尤其是内部软实力,以早日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表3-7 港口软实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