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课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神的产生以精、气、血、津液为基础,又对这些基本物质的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精

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源于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

精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

(一)繁衍生殖

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生成的生殖之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其中蕴藏着男女双方的遗传信息,对子代的终生发育,如体质的强弱、形体特征乃至寿命的长短等都有较强的作用。

肾精是产生生殖之精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与经过脏腑代谢后的后天之精共同贮藏于肾中,组成肾精,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化生肾气以促进形体的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即产生天癸这种物质,后者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能力成熟的作用,使新的个体又具备了生殖机能。因此,肾精不仅产生生殖之精,而且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所以,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则会导致生殖能力的下降。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二)濡润脏腑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精。水谷精微不断地输布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起着滋养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储以备用。肾中所藏之精,既贮藏又输泄,如此生生不息。所以中医有“久病必穷肾”之说,故疾病末期常需补益肾精。

(三)化血

精生髓,髓可化血,精足则血充,精亏则血虚,故有精血同源之说。此外,精作为生命物质,可单独存在于脏腑组织中,亦可不断融合于血液中。所以,临床上常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以治疗血虚证。

(四)化气

精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其维持生命活动的形式之一,就是精化气的转化过程。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先天之气(元气),后天之精可以化生为水谷精气,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融合而成一身之气。气不断地推动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活动。精化生气,气有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所以,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受病邪侵袭。

(五)化神

精是化生神的物质基础,不管是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还是人体心理活动的狭义之神,其产生都离不开精这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因此,只有积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反之,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而生命活动终结。

*气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的气,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

(一)肺为气之主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形成宗气。宗气通达内外,周流一身,以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又促进了全身之气的生成。

(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经脾胃化生为水谷之精气,由脾上输于肺,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三)肾为生气之源

肾藏精气,为全身之气的生成奠定物质基础,还能促进后天之精的生成,使五脏六腑有所禀受而气不绝。

总之,气的生成,一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故临证所谓补气,主要是补脾肺两脏之气。

人体之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在生命之初源于父母之精,是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起推动和调节作用;宗气、营气、卫气均来自后天的水谷精气与清气,能供给人体以营养和动力。

(一)推动作用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二)温煦作用

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其温煦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气分阴阳,具有温煦作用者,谓之阳气。具体言之,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三)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人体机能总称正气。正气代表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表示一切致病因素,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侵袭,即产生疾病。所以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② 正邪交争,驱邪外出。

③ 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四)固摄作用

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有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

① 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至于逸出脉外。

② 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失。

③ 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动而频繁遗泄。

④ 固摄脏腑经络之气,使之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气的固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五)营养作用

气能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水谷精微为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全身脏腑经络机能的基本物质。因此,水谷精气为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 气通过卫气以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

③ 气通过经络之气,起到输送营养、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

(六)气化作用

中医学上的气化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六气的变化;二是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相互化生,维持着生命活动。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所以,气化运动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气的气化作用失常,则能影响整个物质代谢过程。

*血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

津液和营气都来自于饮食物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就物质来源而言,水谷精微和精髓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液的化生,除了上述物质基础,还必须有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故临床上常用补养心血、补益心脾、滋养肝血和补肾益髓等法以治血虚之候。

血液正常循行需要两种力量:推动力和固摄力。推动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体现在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及肝的疏泄功能方面。固摄力保障血液不致外溢,体现在脾统血和肝藏血功能方面。这两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动力量不足,则可出现血液流速缓慢、滞涩,甚者血瘀等改变;若固摄力量不足,则可导致血液外溢,出现出血。

(一)濡养作用

全身各部分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而发挥功能的。如鼻能嗅、眼能视、耳能听、喉能发音、手能摄物等都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完成的。

血的濡养作用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血的濡养作用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肌肤和毛发光滑等。当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机体除脏腑功能低下外,还可见到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等临床表现。

(二)化神作用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表现,失血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癫狂、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可见血液与神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说“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

*津液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比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润滑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津液来源于饮食,是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的。其具体过程如下。

津液的生成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充足的饮食物,这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二是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脾胃、大小肠的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方面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津液生成不足,引起津液亏乏的病理变化。

(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心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一)滋润濡养

津液具有营养功能。分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九窍滋润;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温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

(二)充养血液

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

(三)调节阴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根据体内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变化。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津液不能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使小便减少。机体以此调节阴阳平衡,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四)排泄废物

津液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若这一作用受到损害和发生障碍,就会使代谢产物潴留于体内,而产生痰、饮、水、湿等多种病理变化。

*神

人体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精、气、血、津液是生成神的源头,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体精、气、血、津液充足,精神状态就好,神志、意识都是正常的;如果这些来源不足,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情感都会出现问题。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神就会旺;精、气、血、津液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神则衰。所以治疗神方面的疾患,就要首先调整精、气、血、津液。

神的作用主要有三个。首先,它可以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因为神就是由这些物质产生的,它可以反作用于这些物质,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第二,神能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第三,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人的所有精神活动以及生理运转都是由神来主宰的。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等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和神的主宰下,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生理功能上,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养。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

气和津液均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和输布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同时津能生气,也能载气。

精气血津液之间存在同源、互化等复杂的关系。

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能生精摄精,精能化气,精气化神,神能驭精。因此,精气神三者之间可分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

精、气、神的关系可总结为气能生精、精能化气、神驭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