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本章梳理、解读健身气功、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历史流变及其基本概念,以便科学地认知它们内在的联系。
一、健身气功简介
1996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健身气功。《通知》明确规定:“群众通过参加锻炼,从而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属健身气功。”“健身”就成了气功的“本质可靠的明证性”,具有了意指性的意向,即“设定的质性”。具体体现在:“‘健身’与‘气功’两个词语互相限定。一方面是‘健身’修饰‘气功’,将‘气功’限定为以健身为目的、有健身意义的气功。另一方面是‘气功’规范‘健身’,将健身限定为以气功为手段的健身,这就规定了体育运动与气功之间需相互取舍的基本原则。”而且健身气功本身也是高于气功的“陈述性客体化行为”,与伪气功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
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概念进行了界定:“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在2006年11月颁布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去掉了“暂行”两字。2001年4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2001年6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研究院内举行了揭牌仪式,可以说该机构的成立是加强改进健身气功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健身气功管理的高度重视,对进一步推动健身气功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健身气功简单易行、动作舒缓、内涵丰富,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众的喜爱,在帮助人们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健身气功的概念不能忽略一个基本前提,即它是个体育运动项目。这个前提意味着有必要在体育运动的范围内探讨这一概念,即健身气功需要体现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需要确定自己独特的运动形式。健身气功是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复合词组,依据健身气功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提,探讨健身气功概念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先分别探讨“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的含义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再探讨这一复合词组的含义。
“健身”的含义比较清晰,这个词语由“健”和“身”两个单字组成。“健”与“身”的关系是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关系,前者支配后者,两个字合起来是“使身体健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语常与各种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例如“健身操”“健身舞”“健身球”等,这种联系有其必然性。因为“使身体健康”是一个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的项目及行为上,而与此目标相关的项目及行为应该是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体育运动可以说是各种肢体动作与器械配合的总称,因此,健身与体育运动相关联。健身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价值,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使健身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从具体操作角度看,各种体育运动的活动手段也是“三调”,例如跑步中的起跑,做起跑姿势是调身,深吸一口气是调息,听发令的枪声立即启动是调心,“三调”都在,但这不是气功,只是体育运动,因为其中的“三调”是分别操作的,并没有融合为一体。健身气功修练的特点是通过“三调”的同时性而达到“三调合一”。在“三调合一”的状态中,感悟到养生健身的境界。由此可见,是否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是健身气功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基本区别。当然,任何区别都有相对性的一面。在健身气功修练过程中“三调”操作尚未达到合一时,其身心状态与一般体育运动也有区别。健身气功的“三调”重过程,在学练当中就会有审美感悟,而一般体育运动重结果,不同的结果会带来不同的体验。
因此,健身气功是一项通过调身、调息、调心锻炼,调顺人体系统功能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健身气功涉及了医学、美学等传统科学的内容。可以说,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在健身气功中都有不同的反映。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健身气功的作用,从国家层面上赋予了它“话语权”。国务院于2009年8月30日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并于10月1日起实施。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中就有“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传统体育进校园、发展传统体育,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
另外,健身气功既然是体育项目,就应该具有体育的特点:竞争性、文化性、科技性、交流性、功利性、商业性。尤其在2017年7月,健身气功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把健身气功的竞争性推向了高潮,尤其比赛项目健身气功·气舞更彰显了健身气功的艺术性、观赏性、创造性。在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中,“中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在2011年9月21日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的发展与促进奖”,这也是国际奥委会首次设立的“发展与促进”群众体育奖项。从2007年至今持续开展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凭借着举办980多场次、参加表演展示的练功群众累计90多万人的受益人群,而获得了此殊荣。关于健身气功的比赛,具有多种形式,如全国高等院校比赛、全国站点比赛、各级省市县比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宣传了健身气功,而且对其推广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群众对健身气功的认知程度。
二、健身气功八段锦简介
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对健身气功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总体思路“讲科学、倡主流、抓管理、促和谐”,遵循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按照中央610办公室和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要求,在广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决定从近千种功法(据有关部门2000年的不完全统计,气功功法共有846种)中进行整理挖掘,更好地体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来创编健身气功新功法。2001年10月,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创编工作正式启动,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创编任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具有气功教学和科研实力的体育、中医院校和科研单位公开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举行了竞标会。结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且具有品牌效应的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健身气功·八段锦4种功法的研究课题中标。随后,为了满足不同习练人群的需求和项目的多元化,于2007年开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又开始了创编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工作。结果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大舞中标。为满足群众健身养生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分别在2013年7月、2017年6月,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明目功、桩功、二十四节气功法,随后相继推广。由此,健身气功八段锦是21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检验程序和实施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挖掘整理中国传统功法精华的基础上编创的健身气功新功法之一,它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功法特点,并在演练中讲究立身中正,通过神注桩中的过程来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1)的运动强度、动作编排次序、动作节奏等符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美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在整套功法(共有八个动作: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基础上增加了预备式和收式,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时一般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结合提肛呼吸。具体操作是吸气时提肛、收腹、膈肌上升;呼气时膈肌下降、松腹、松肛。调息要与八段锦功法动作配合,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在每一个功法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变化的交替处,可适当屏气。因每个人的身心基础不同,比如肺活量、呼吸频率存在差异,练功时的动作幅度也有大小、长短之别,所以,习练者对呼吸的要求应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气息不畅时,应随时进行调节。当然,在“调息”与“调身”结合时,也要注意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调心”即意守。在预备式,要意守丹田、宁静心神、调整呼吸、端正身形;两手托天理三焦,要意想三焦通畅、顺达;左右开弓似射雕,要意想商阳,开弓劲达脊背;调理脾胃须单举,要意想丹田,伸拉两胁,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五劳七伤往后瞧,旋臂时意在刺激手三阴三阳经,后瞧时转动颈部意在大椎,展肩意在劲达脊背,蹲身意在气沉丹田;摇头摆尾去心火,摇头意在放松大椎,摆尾意在转动尾闾,意想涌泉;两手攀足固肾腰,俯身摩运膀胱经,畅通任、督二脉,意在命门,气息沉至丹田;攒拳怒目增气力,左右拧转脊柱,气力发于丹田,旋腕用力抓握,两眼怒目睁圆;背后七颠百病消,脚趾用力抓地,百会向上虚领,放松肢体下颠,吸气、呼气,意想丹田;收式,气息归元守丹田。因此,健身气功八段锦注重“意”“气”“形”的综合锻炼,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每个动作根据经络循行起终交结规律,突出体现逢练必旋、逢功必绕的特点,并结合呼吸中的深、匀、细、长,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此功法具有科学合理、内涵丰富、动作优美、易学易练的特点。因此,从创编推广以来,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目前已推广普及到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世界各地。另外,为了更好地增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观赏性及其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推广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又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竞赛功法,即在健身气功八段锦原有动作且不改变性质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动作。该竞赛功法的创编及其在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大赛中的设项,促进了众多高校年轻运动员参与该项目的推广与普及。
三、八段锦的由来
八段锦功法历史悠久,以动作简单易学、健身功效明显而流传于世。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的“八段锦导引法”中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金”表示贵重,“帛”表示珍贵、华丽的丝织品,以表示功法的精美、珍贵、华贵。除此之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可以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的流传最广,对导引术的发展影响最大。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一书:“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式和立式之分,坐式八段锦又演化为十二段锦和十六段锦。十二段锦,因有十二节,故名十二段锦。此功包括动功和静功,静功包括入静、存想;动功有鸣天鼓、摩后精门、攀足等。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徐文弼(字鸣峰)所编《寿世传真·十二段锦歌》,后载入清潘靇辑《卫生要术》(1858)、清王祖源编《内功图说》(1881)、清冯曦纂《颐养诠要》(1898)。十六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养生学家冷谦所著的《修龄要旨·十六段锦法》,它是在八段锦基础上吸收了老子导引二十四式、婆罗门导引十二式、赤松子导引十八式、钟离导引十八式、胡见素五脏导引等精华创编而成的,由抱项、按项、鸣天鼓、按膝、开弓、摆肩、捶腰、排天、钩脚、曲脊、扳身、拗步、背手、扭腿、漱津、起火等十六组动作组成。明代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导引篇》、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100、清尤乘《寿世青编》均收载此功法。
立式八段锦,首次见于南宋曾慥著的《道枢·众妙篇》:“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往返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这一时期的八段锦以动作要领为主,并没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诀化。随后,在南宋陈元靓所编《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才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其文已歌诀化:“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明清时代,立式八段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传播。清末《新出保身图·八段锦》首次以“八段锦”为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在流传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例如,清朝山阴娄杰述八段锦立功,其歌诀为:“手把碧天擎,雕弓左右鸣;鼎凭单臂举,剑向半肩横;擒纵如猿捷,威严似虎狞;更同飞燕急,立马告功成。”另外,还有《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清·佚名)、《八段锦体操图(12式)》等。这类八段锦都出于释门,僧人将其作为健身养生的方法和武术基本功来练习。总的来看,八段锦分为南北两派,行功时动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动作的,被称为南派;动作多马步,以刚为主,被称为北派。从文献和动作上分析,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联系与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八段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但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图式与八段锦图式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攀足固肾腰”“背后七颠百病消”相似。另外,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辑录的《养性延命录》中也有类似的动作图式。如,“狼距鸱顾,左右自摇曳”与“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相似;“顿踵三还”与“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相似;“两手前筑”与“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相似;“左右挽弓”与“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相似;“左右单托天”与“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相似。这些都证明,八段锦与《导引图》《养性延命录》有一定的关系。
图1
图1
图1
图1 健身气功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