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清明 念念故人

节气小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初候 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二候 田鼠化为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母。郭注,也,青州人呼为母。鲍氏曰,鼠阴类,阳类。阳气盛,故化为。盖阴为阳所化也。

三候 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节气诗词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雨,最有灵气。

那年清明,西子湖畔,断桥相遇,油纸伞下,海誓山盟。从此,山长水远,恩情不绝,世间有了书生与白蛇的传说。杭州城的清明细雨,是缅怀他们的前生擦肩。镇江城的水漫金山,是祭奠他们的今世重逢。雷峰塔的死别生离,是囚拷他们的人妖殊途。面对爱,有时人不如妖。最是唏嘘。

岁月徙转,“清明”在中国人心里,已从二十四节气变成一个郑重的怀缅之节日。它天然与生死靠近,一念哀痛,一念喜乐。世事无常皆寻常。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逝者如斯,永不再回。人世杂浊,唯有清明一日,人最清醒。明白,以失去之悲,换拥有之贵。所有被辜负的,都将永不复回。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是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古典美学无法避开的经典之诗。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虽出身仕宦之家,祖父杜佑乃唐德宗时宰相,但仕途平淡,倒是文名远播。这首《清明》是杜牧代表诗作之一。它干净而深邃,简洁却有力量。没有丰盛的意象点缀,亦无须繁复的情感渲染。

如家常闲话,娓娓道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笔下的清明时雨,不似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之汹涌,不似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缥缈,也不似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之愁寂,它更像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般闲静。“纷纷”二字正有“细雨如织”之感。这场雨,下得绵密、细腻、轻盈。

每逢清明,扫墓怀人,诸人沉重。半是感伤,半是迷惘。从前,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距离,走近过,便一生。世间琐碎,除却生死,都是闲事。苏轼那两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透古人怀缅之心。杜牧所见所遇之羁旅行人亦不例外,为亡人扫墓,与往事倾谈,逝去之痛,从未消淡。

慰藉之馀,犹如魂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旧日清明,不似而今,它更盛大。除去扫墓、祭祖一类留存至今的风俗之外,还有踏青秋千之欢、插柳蹴鞠之乐。合家相聚,共享天伦。并非只是追怀之痛、祭奠之悲。如此情形之下,孤行之路人冒雨趱行,更显凄清。世事热闹,与己无关。唯能客途孤旅,唯能怀念亡人。

不如陈酿一坛,不如醉卧一场。自斟自饮亦无妨。可是,酒家又在何处?他寻牧童来问。只见牧童遥遥伸手,指往杏花村的方向。那便是山野酒肆,供他饮醉入梦的地方。清明山野,时雨纷纷。孤旅之人,寻酒而去。如果可以与岁月推杯换盏,请一口饮下往事,请一杯饮尽离殇。

只愿,岁月一盏即倒,而你千杯不醉。

桃李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西湖有十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花港观鱼,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苏堤春晓,乃是十景之首。

苏堤有六桥,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有民谣唱:“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苏堤,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官任杭州刺史之时所建。当年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苏轼感慨上书,以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疏浚西湖。

然,疏浚西湖之后的葑草湖泥无处安放。某日,苏轼站在西泠渡口,听到柳林深处传来歌声:“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歌罢,苏轼得了灵感,以泥草筑堤,贯穿西湖南北,两全其美。是以,有了“苏堤”。春晨之苏堤,最是动人。

苏堤六桥,烟柳笼纱。

莺啼婉转,报春道早。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西湖梨花有万朵,朵朵如雪,古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南朝大将军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梨花风后不久,便是清明。

清明一到,春光大好。海棠踩着高跷,梨花荡着秋千,木兰扎起小辫。桐花娉婷,麦花端庄,柳花婀娜。十里春风,从“雷峰塔倒”吹到“西湖水干”。西湖之水波光潋滟,断桥传说言犹在耳。白娘子和许仙,仿佛仍在油纸伞下看你。看游人如织,匹布一般,纷纷去城外寻春、踏青。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玩要尽兴,朝而往,暮而归。从清晨到日暮,每一株草都欢愉,每一朵花都惬意,每一棵柳都雀跃。清明西湖,忙如集市,白天有游人,夜晚归流莺。所谓“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便是如此。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举家游春,从苏堤走到断桥,撑一把白娘子的油纸伞,捡一片苏小小的花笺。

停一停,那颗劳顿的心。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此诗简洁,妙处在于题为“苏堤”不言“苏堤”。虽不言之字,然苏堤之闹热,清晰可见。亦不写西湖,然西湖之美,如现目前。明代张宁有同名诗作《苏堤春晓》曰:“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西湖之美,人间缭绕。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堤岸遍布花木,从垂柳到碧桃,从海棠到芙蓉。每逢早春,晨曦初露,漫步堤上,春风骀荡,艳桃灼灼,新柳如烟,又有莺啼佐兴,六桥和鸣,如至仙境。似在云端频回首,犹有西子入双眸。是为,“苏堤春晓”。

附 张宁《西湖十咏为李载章题》

其一·苏堤春晓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其二·平湖秋月

风静片云消,寒波浸凉月。
疑有夜吟人,推篷落枫叶。

其三·花港观鱼

圉圉复洋洋,茭青露藻香。
前湖张水戏,谁解步濠梁。

其四·柳浪闻莺

藜杖憩苏湾,风温翠涨闲。
惊闻双语鸟,如在画船间。

其五·三潭印月

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
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其六·南屏晓钟

幽梦忽惊觉,严城方向晨。
看花春起早,已有晓妆人。

其七·两峰出云

南峰云乍晴,北峰云欲雨。
中有化霖人,高眠两峰里。

其八·雷峰夕照

爽朗忽苍茫,山高易夕阳。
百年歌舞地,消得几昏黄。

其九·曲院荷风

凉气度芳洲,香来水正流。
时闻采莲曲,不见采莲舟。

其十·孤山梅雪

春意逼溪桥,寒香闭蓬户。
山人不出门,驿使在途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