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别总拿孩子跟别人比
作者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人们的影响。他说,如果想要过上悲惨生活,那就去与他人做比较。这个观点也可以放到家庭教育中来,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心情低落,觉得自己的人生过得很惨,那么就拿他和“别人家的小孩”比一比吧!
萧何的妈妈带着他的一封信来到了诊室,信上这样写道:
妈妈:
我受够了,你能不拿我和表哥比吗?
从小你就拿我和他比,幼儿园的时候,你经常说他得的小红花比我多;小学的时候,每次拿到我的成绩单,你都要打电话问表哥他考得如何;现在初中了,表哥成绩扶摇直上,我却经常发挥不好,你便总是拿他“激励”我……偶尔我考得比表哥好,你却只是微微一笑,说什么“偶尔一次运气好而已,以后经常考高分才是真本事”。
你知道我有多厌烦这些吗?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我不是你的儿子,希望我没有这样的表哥!
萧何
2月8日
萧何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服药已经半年。我们多次嘱咐他妈妈,不要拿他和别人比较,可是妈妈经常做不到。无疑,人生是有比较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更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可是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被“比较”中,他内心状态会如何呢?可能他会觉得“四面楚歌”吧,自己永远不能做到最好,永远不够优秀,家人或者身边的人永远对自己是不满意的……这样心境下成长出来的孩子,自信何来?幸福何来?
有一位教育家在他的报告中讲过这样的一件事:
我有一个邻居,他家的小孩刚上初中,成绩不太好,却非常好面子。
偶尔,我们家长之间也会因为大家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校而相互说说教育孩子的烦恼。这位孩子的母亲经常当着我们的面数落她孩子的不是。比如她总是会当着大家面说孩子有粗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逆反心强等缺点。这位母亲还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听话,成绩好,不让家长操心,她的孩子怎么就没有这些优点。
渐渐地,和这个孩子一起同学的几个朋友几乎都知道了他的缺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男孩与妈妈的冲突也不断发生。可见,这位孩子妈妈的“严厉管教”与不断比较,不仅让孩子丢了面子,也把孩子的自信心“比”丢了。
孩子的心灵就像水晶一样,一次次的“比较”就如同一道道的“划痕”,划痕多了,心,就碎了。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总看到别人的优点,把它拿来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不是真正地激励孩子,而是在毁掉孩子的自信。
• 客观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
有这样一个被人们传为美谈的故事:
在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一天,一位记者来拜访他的母亲。
记者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着说:“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照顾了父母。”
作为家长,要客观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说说他的优点,说说他的缺点,让他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告诉他要向别人学习好的品行,他身上的优点也值得别人学习,这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 不去比较,但给孩子树立榜样
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较,但是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两者的关系很微妙,主要区别在于“高度”。比如,当孩子学习不够钻研的时候,别说“别人家小孩”多刻苦,可以给孩子读一读名人故事,或者说一说孩子认识的一些长辈的过往,有了“高度”,孩子内心觉得自己被比下去的负面情绪会降低很多。
心理小课堂
英国文学家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家长的“比较”,会慢慢地抹杀孩子的自信,易引起孩子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