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第一本性格养成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学会接纳,别和自己过不去

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尽如人意的,总有一些事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总有一些客观的事实是我们无力改变的。有的孩子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总是无法接受,不能坦然面对,或者无法迈过那道坎儿,他的内心总是因此而纠结不已。如果孩子纠结在这样的事情上无法自拔甚至因此变得悲伤、情绪低落,那么他的生活势必不会快乐。

在美国,有人曾做过一项研究,调查了56个工头的工作,发现他们在8小时时间里平均要有583项活动,这就是每隔48秒就得采取一个行动,这个调查表明,他们总是一刻不停地在干着什么。另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英国160位经理都发现,每隔两天,他们才会有半小时左右不受任何事或人打扰的时间。所有这方面的研究都显示,主管们从这个问题跳到那个问题,当时需要作出种种反应,一点也不得空。而一半以上的管理行为持续不到9分钟。你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在你知道一整天都得在持续的快节奏下工作之后,你就得计划着让自己休息轻松一下,比如,每隔一个半小时,就休息5~10分钟,什么也别干,坐着想些事,放松、深呼吸、伸伸腿、喝杯茶或咖啡。别让你自己老是被人推挤着往前走。

压力也来自于你对那些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的问题的担心,比如说,有人会在乘飞机之前紧张至极,害怕飞机会坠毁。对待因担心这些也许永不会出现的事而产生的压力。最要紧的就是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看它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你碰上这种事的概率是多少且有避免之法吗?如果你认为的事概率几乎等于零的话,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对必然之事,要轻快地去承受。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假如遇到一些令人不可接受而客观上又不能避免的事实,那么,你该怎么办呢?我们的观点是:不要死缠不放。要立即转换角度,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从而立即做下一件事。

一个人如果终日因为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改变的客观环境而怨天尤人,就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感受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更不用谈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了。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活泼的好性格,家长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只要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就应该对自己表示满意,并尽量享受其中的乐趣。

刘晓菁是个高个子女孩,才上小学三年级,她就已经比同龄人高出一头还多,甚至比同班的男生还要高。刘晓菁觉得自己就是异类,而班上也有人给她起了外号,叫她“电线杆”。

刘晓菁因此郁郁寡欢,总是对妈妈抱怨,妈妈对她说:“你爸爸就长得高,你妈妈我也不矮,所以你注定身材高挑,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我觉得你与其讨厌身高,还不如接受它。想想看,你的身高有没有为你带来便利呢?”

听了妈妈的话,刘晓菁虽然不情愿,但头脑中却不自觉地过起了“电影”:她由于个子高被选入了学校篮球队;由于个子高,班上个子矮的同学有时候会找她帮忙擦高处的黑板……随着回忆,刘晓菁的眉头展开了,她发现高个子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孩子都像刘晓菁一样,常常为了一些无奈的、无法改变的事情生闷气。有的孩子不喜欢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的孩子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愿意读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更不愿意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自己不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针对孩子的这种消极状况,家长颇多担忧,其实,只要让孩子换一种思路来考虑这些问题,结果就会好很多。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即便有些事我们再不喜欢,也无济于事。事实就是事实,人力无法改变,如果接受反倒能使人变得更加坦然。无论那件事在他看来怎样,既成的事实就不要再过多计较了,人不应该总是回头看,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前方。

那么,具体地讲,家长最应该让孩子接受哪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呢?

1.接纳自己

对自己不满意算得上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但这种痛苦其实是自寻烦恼,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特点各不相同,没有哪个人可以在所有领域取得成功。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灰心丧气,不但会白白浪费时间,而且会让自己错过在其他方面展示才华、获取成功的机会。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人无完人”,无论怎样的自己都是他自己,这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只有坦然接纳了自己,才有可能抛开这些无聊的烦恼专心去做其他的事。

此外,家长可以找一些与“认同自己”有关的书籍给孩子看,或者给他讲讲身残志坚的人的故事,给他讲讲那些虽然平凡但经过奋斗最终超越自己的人的故事,让他明白只有接纳自己、不言放弃,他的生活才会更有奔头,他也才会快乐。

2.接受父母

家长是赋予孩子生命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便没有孩子。在所有“无法改变的事”中,最不能改变的是父母,最应接受的也是父母。

3.接受环境

孩子除了接受父母以外,还应接受环境中许多不能改变的事情。比如,有些孩子期望着不必考他们认为没用的考试,不必上他们认为没用的课程,不必听他们不信任的老师讲的课。父母要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想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学会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然后把精力花在那些你可以影响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