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留学生的酸甜苦辣
壹 美好生活/政府
秋末,我去图书馆注册了一个自习间,从此也有了自己的自习间,可以把需要的书搬运过去,留在原地备读。
回来的路上,一路吹着风,回味着下午的研讨课,思忖着晚饭的备料。想来国内此时应该是热闹非凡,我们这些海外的游子还在外奔波,自己照料自己,心中不禁感慨。
密大的Regan老师开了一门研讨课,叫作“Good life/Government”,翻译成中文,就是《美好生活/政府》。
这门课有点像哈佛的幸福课,讲如何获得更体面而有价值的生活。这种体面和有价值,主要集中在精神的秩序,灵魂的安宁,集中在对哲学命题的探讨。在复杂的法学课程之外,通过讨论课的形式,激发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探索,让人格外放松。听了一天枪林弹雨般的民商法课程,回归到哲学的领域,倍感神清气爽。
研讨课是密大法学院的特色,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控制在15~20人,让每个同学充分参与讨论。研讨课与普通大课的上课方式不同,考评方式也不同。一般是2学分,用论文形式考核。而法学院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是3~4分,用严格的考试测评。
《美好生活/政府》课前,我们拿到一个长串的阅读书单,包括“The Hungry Ocean”(《饥饿的海洋》),“Pray Without Ceasing”(《不间断的祈祷》),“The Perfect Mile:Three Athletes,One Goal,and Less Than Four Minutes to Achieve It”(《完美的英里:三个运动员,一个目标,以及不到四分钟去完成》),“Big Bang”(《大爆炸》)等,内容涵盖了工作、爱情、运动、园艺、宇宙学等,有点类似伦理学,围绕我们生活里的话题展开探讨。
每节课前由两位同学写“kickoff papers”,我把它翻译为“抛砖文”,引出当天要探讨的问题。课上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教授也参与讨论,并进行点评。课程的成绩是平时的“抛砖文”占一定的比例,期末论文占一定比例,综合打分。
对于Regan老师的课,听到的评价多半是这样的:Regan老师很nice,讲课很风趣,思维缜密语言连贯,但常常讲的不是课本的话题。而跟Regan老师接触久了,我发觉他不仅是个宪法学者,宪法律师,国际经济法学者,参加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立法,更是一个哲人。在灿若星河的哲学家园地里,他当然算不上什么名人,但他曾经很勇敢地批判过康德,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从没妄想成为哲学家,但跟着Regan老师,我对哲学进行了一些浅尝辄止的探索。
每当日子按部就班,一切显得天经地义的时候,我会怀疑这份平凡的价值。总觉得听命于某种权威,被外界的力量所推动,是让渡了自我意志的妥协。看到一个密友的状态改成了life for rent(无主生活),联想到康德的代理人理论,越发感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索的命题。美国法的许多理论建立于代理人理论的基础上,如商法中的代理关系,行政法中的代理机构等。我不由反思,我们的足迹,是出于真心的愿望,还是一种被动的妥协?
我又想到了“愚人”这个词。塔罗牌中,“愚人”是一个穿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无视前方的悬崖,昂首阔步向前行的角色。未知的旅程,无畏的灵魂,是迈向一个命定的数格,还是广阔的彼岸?两者皆有可能。上次的“Good life”课程中通过与Regan老师讨论,我认为,人生不存在选择,凡选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链条,使之存在推理到一个结果的必然性,而Regan老师坚持说,在这选择的过程中,人的自由意志占主导地位。人基于信仰,追寻某种超越了本体的客观存在(objective good),因此人才会成为理性人。而在我看来,这两者也并无大异,只是殊途同归罢了。
百度了“愚人”这个词,引文有下:
《诗·小雅·鸿雁》:“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唐代韩愈的《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红楼梦》第七九回:“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好事尽多,只是我们愚人想不出来罢了。”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天下通人少而愚人多,深于文学之人少而粗识之无之人多。”
转念想想,夫为愚人者,无不是放下思索的包袱,放心而大胆体度每一日的人。午后散步的时候,路过安娜堡的一片墓地,去年的一幕幕又如电影般在眼前闪过。黑白胶片封存的,不仅是一段回忆。而时间的洪流里,生存的列车不停向前,目光回溯的罅隙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经验证的逻辑。
不知道哲学家是不是都容易产生一种狭隘和局限,钻进某种道理,忘了生活的本身。记得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过,不要去探寻意义,意义就在你经历的当下。活在当下就是你的意义。我不知道是云端的眼睛只见月圆不见山高,还是地面的凡人只见山近不见月远,但我知道有些所谓的钻研就像一场马拉松,常常是奔跑着而忘了自己从哪儿出发。又像画家画了一笔又一笔,每一笔下去,不是接近了物本身,反倒是离眼前的实物越来越远。在理论和书堆里泡久了的人,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走近了看到枝干,再细了看到叶片,再剖析叶脉,深究脉络里的纹路,乐陶陶沉浸在其中,忘了环境。
但我知道Regan老师不是。有次在校院里路遇Regan老师,金黄的秋日阳光正透过层叠的叶片洋洋洒洒地落在他的身上,我抬头看见他的瞬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Regan老师有一种强大的能量,我不知道其他同学能否体会到。虽然他讲课的时候常常因为几个词汇同时涌出脑海而显得迟钝,有人甚至因此认为他木讷,常常讲不清楚问题。但我知道,他心里明白。他的眼神传递给我坚定而宁静的温度。
Regan老师在一个学期中每天神采奕奕地来到教室,我在这个学期的每节课都穿上整洁干净的服装,认真地坐在课堂。我享受这份清澈与宁静。这就像是与知己在一起,无须言语,时间静止。偶尔走神的时候我在想,也许没有谁能打扰到这个不停搬石头的西西弗斯,除了他自己。
回到Utowers,远见送比萨的黑人小哥在公寓前台对面的长桌上,摆开他的装备——一只巨型户外运动双肩背包,里面用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装着热气腾腾的比萨饼,口味有鸡肉(chicken)、香肠芝士(peperoni)和奶酪(cheese)三种。我依着口味的惯例,挑了香肠芝士。付款之后,我与他攀谈起来,方知他也是法学院的学生,每个周日来到Utowers,从晚上5点到7点,在楼下供应热比萨,一方面赚得零花钱,另一方面也为来往公寓的同学提供了方便——同学们回到公寓,可以吃上热饭,省去了许多麻烦。
在美国,勤工助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人送比萨,有人做助教,有人做图书代理,有人卖保险,特别是贷款上学的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打工还贷,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打工方式各不相同,目的也各有侧重,却不会因此而受到任何指摘——不论年龄,无关工种,都会受到一致的对待。
除了打工送比萨的小哥会给公寓的居住者提供方便,Utowers公寓管理处还提供加餐服务,在一楼的休息室里摆着桌子,每天供应不同的食物,如周一是牛奶、果汁、早餐面包和糖果,周三则换作热狗、薯片和酸奶等。放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食物,这对忙碌了一天的同学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放松。有的时候,仅是学校供应的餐饮就可以当作晚餐,省去了我们自己做饭的时间。
德国女孩Christina和克罗地亚的同学Mirna也选上了这门课,所以我们有机会在一起上课。课下,我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到Christina家吃她烘焙的甜点。有一天,课堂上讨论的是爱情,课下作业是看一部老师指定的爱情电影。Christina在图书馆借到了这部电影光碟,我们就一起到她家里,在地毯上席地而坐,一边吃蛋糕喝饮料,一边共同欣赏电影。她的电视很大,影音播放效果也很棒。那天Christina还传授给我她的烘焙配方,用一张A4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做蛋糕的整个流程。
有次上课,Bryan迟到了,看到他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大家不由得心生疑惑。讨论中才得知,他刚刚参加完密歇根的“选美大赛”——Finding Mr. Wolverine(寻找Wolverine先生)!
这让我有些瞠目,不仅是因为选美在我印象中只是针对女性,更因为在密大,很难置信还有这样的精彩活动!虽然遗憾没有亲临现场,但后来我在学校的网站上搜索到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发现这个活动其实很有趣。男生们穿上超人般的衣服,载歌载舞,展示自己的肌肉力量和才艺。我们LLM班也有个欧洲同学Nelson参加比赛。后来Leo告诉我,这个Nelson因为贪玩,成绩很不好,在宪法课的成绩是班级后几名,而另有一门课,差点没有及格。这是小道消息,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由此我也知道,来到密大的同学里,不只有精英和学霸,还有很多同学热衷社交和娱乐,成绩并不理想。
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不同。在单一价值观的引导下,我曾经以为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而事实上,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就不同,所获得的成果也就不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一考定乾坤,而是力求丰富与多元,这是密大教给我的另一课。
就以One Republic乐队的一首歌“Good life”来结束本节吧。
Woke up in London yesterday
昨天我在伦敦醒来
Found myself in the city near the Piccadilly
发现我就在皮卡迪利附近[1]
Don’t really know how I got here
我搞不懂怎么会跑到了那里
I got some pictures on my phone
我用手机拍了些照片
New names and numbers that I don’t know
上面的门牌和地址我都不曾来过
Address to places like Abbey Road
但看起来像是Abbey路(Abbey Road也是披头士一张专辑的名字)
Day turns to night,night turns to whatever we want
白天变成夜晚,夜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We’re young enough to say
趁着年轻,我们一起喊
Oh,this has gonna be a good life
噢,这是如此美好的生活
This has gonna be a good life
这将是如此美好的生活
This could really be a good life,good life
这真是美好的,美好的,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