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T. A. Hoffmann 恩斯特·霍夫曼
如果在网络上给霍夫曼做个检索,他的名字后面会有一堆看似毫无联系的称谓,如作家、剧作家、法官、音乐评论家、作曲家、指挥家、漫画师。在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一个人通吃以上职业,这几乎是天方夜谭。霍夫曼在德国文化史上耀眼灿烂,歌德大他20岁,但他们共同见证了拿破仑的革命。在硝烟和战火中,现代思想文明的第一道曙光照亮了欧洲,也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他出生在现今的加里宁格勒(旧称哥尼斯堡),古代这里属普鲁士管辖。稚童时期,他认识了好朋友特奥多·黑贝尔。在黑贝尔的帮助下,霍夫曼学业蒸蒸日上。他们之间大量的翰墨往来见证了一辈子的友谊。即使在二人关系一度中断的时候,当霍夫曼的生活难以为继时,黑贝尔也及时给他寄来生活所需物资,以解燃眉之急。16岁时,霍夫曼求学于哥尼斯堡大学,为沿袭家学传统,攻读法学。那时康德在此教授哲学,不过,霍夫曼无心于康德的学说,他愈发觉得,抽象的概念不如栩栩如生的故事精彩。霍夫曼开始尝试写作和音乐创作。
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比他大9岁的女人多拉,她已有丈夫,抚养着五个孩子,婚姻生活过得苦涩乏味,缺乏温情浪漫。他们经常在花前月下秘密约会。对此事,黑贝尔写信劝他勿要与这位女人来往。可是,霍夫曼把他的话扔到一边去,照旧与她缠绵。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多拉的丈夫得知他们的暧昧关系后,决定要与霍夫曼决斗。文质彬彬的霍夫曼居然接受决斗之邀,事后霍夫曼受伤。历史上,以爱的名义,因任性而付出代价的人何止霍夫曼,普希金、大仲马、海涅等不都爱用这种简单又暴力的方法解决纠纷吗?
霍夫曼与其他怀有古典主义情怀的作家们不同,没有乘马车向罗马行进。他主要在班贝格、柏林和华沙度过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普鲁士与路易·波拿巴的战争迫使他不断转换工作,一会儿做律师,一会儿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剧院当个指挥,有时还为报纸画些讽刺漫画。与其说战争让霍夫曼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倒不如说战争为他创造了不断尝试新职业的机会。
霍夫曼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写了两部歌剧,一部弥撒曲和一部交响乐。《卡洛式的幻想故事》效仿17世纪法国铜版画家卡洛的风格,其作品以讽刺、怪诞闻名。《卡洛式的幻想故事》将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交织在一起,探讨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对轻视艺术和艺术家的旧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魔鬼的万灵药水》《跳蚤师傅》和《夜间故事》等童话作品中,霍夫曼将魔幻和鬼怪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奇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德国艺术童话的高峰。
霍夫曼的作品影响过海涅,而且瓦格纳的《唐豪瑟》和《纽伦堡的名歌手》最初的灵感也来源于霍夫曼的小说。《德意志文学简史》中认为霍夫曼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对19世纪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产生持久的影响,是源于霍夫曼小说作品中体现的强烈的感官性、超自然与神秘色彩、娱乐性等因素杂糅在一起,这一点或许背离整个德国文学的品质和传统,但是霍夫曼确实是德国作家中最能讨读者欢心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