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共性技术与模式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智慧医疗概况

智慧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专有名词,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和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人们渴望和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如4G/5G)等技术,以患者个人健康数据为基础,通过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家庭智能终端、服务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使其具备医疗数据融合、挖掘、分析能力,以及完整、便利、快捷的健康管理能力,实现患者个人生理参数指标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使医疗技术手段、医生诊疗方法、医院基础设施资源与软件产品、医疗服务相互融合、彼此协同,并随机与实时地进行智能决策与评价,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和技术制约,实现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过程的信息化,建立并形成人性化、合理化、精准化、科学化的医疗保障环境,为民众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健康生活指导和医疗健康需求服务。

一、智慧医疗概念的提出

早在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促使政府相关机构通过立法,规范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药物的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中的应用。医院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新生儿管理系统,利用RFID标签和阅读器,确保新生儿和小儿科病人的安全。2008年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及公共卫生预防等。

在我国传统的就医流程中,无论病人距离医院有多远,也要赶到医院进行现场排队预约,在窗口挂号后,再到诊疗区候诊排队,等医生叫号后才能就诊,医生问诊后根据病情确定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或检查化验项目内容,病人再去多个窗口排队划价、交费、取药,或者去相应的科室排队做相应的检查项目,还要在现场等待其结果,取到结果后去找医生进行复诊或者进行下一步诊疗流程。有些路途较远的病人,大清早就要开始准备,争取提早到达医院,并经历数次漫长的排队、交费的等待,反复往返于医院各科室,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还无益于患者的病情,“没病也能累出病”“忙碌一天结果没病”等现象比比皆是,于是造成了“看病难”的社会问题。因此,各种传言在网上盛行,有网友调侃说赴医院看病过程是:“开2小时车,排2小时队,检查、化验、交费2小时,医生只需5分钟看病就结束了。”这句话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却也是实际描述之言,不仅描述了“看病难”的问题,而且深深地刺痛了医务工作者的心。

在这种背景的迫使下,人们试图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信息技术达到既能解决医院困惑,又能解决患者烦恼,节约各方的时间和体力来改变看病过程中的“病态”现象。科技的力量是无限的,智慧医疗应运而生。智慧医疗不仅给患者提供从门诊到住院、从资金流到信息流、从院前到院后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方便并提高医生对患者病情信息了解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判断的科学性、合理性,使病人就医流程更加顺畅,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人们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

智慧医疗至今仍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化内容,其基本概念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智慧医疗的英文简称为WIT120,是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一项新的概念,也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包括智能医院、区域医疗交互和家庭健康等服务内容。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移动医疗在概念上存在相似性,智慧医疗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智能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具体应用的更高阶段。从广义上说,智慧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借助数字化、可视化等技术简化医疗服务流程而构建出的新的医疗体系,使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的过程信息化、智能化,为公众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经济性、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从狭义上说,智慧医疗是指整个卫生部门、医院、社区、服务机构、家庭的医疗资源和设备,通过创新医疗健康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全息、全程的健康动态监测平台和服务体系。智慧医疗的内涵是结合无线网技术、条码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其目的是改变原有就医流程,进一步提升医疗、诊疗流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全面解决数字医疗模式、智能医疗及健康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大幅度提高医疗资源普惠程度与高度共享能力,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未来,大部分人口将居住于城市,这将形成庞大的城市集中群,同时会带来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突发性应急事件的紧急处理问题,智慧医疗在疾病的预防和改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公共卫生数据的收集、城市健康预警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等医疗生态圈的信息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智慧医疗的核心理念是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动,逐步实现医疗与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智慧医疗的应用也在快速地推进中,医疗卫生、医院、养老院、医疗保健及社区医疗等领域均在探索智慧医疗的应用模式,智慧医疗行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一)基本概念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逐步成熟,智慧医疗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模块在智慧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人们期待从单一的医疗信息化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管理,从单一的就医环节扩展到就医前后。构建满足不同需求和服务类型的医疗信息化平台,这是智慧医疗的必要功能和意义所在。

智慧医疗以居民健康为核心,以居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通过城市公共卫生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软件基础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卫生信息化体系(包括卫生综合运用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机构信息化体系)来保障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构建城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统一支撑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以满足与各类人员的需求。

因此,基于医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实现全面感知、移动及自动获取,使信息互联融合更准确、全面数据支持决策更智慧地表现出来;实现全民化的健康信息管理,形成“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的健康意识和管理理念。

目前,国内对智慧医疗的概念尚处于探索阶段,每种概念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3种理解。一是建立以医疗物联网为核心、信息高度移动和互联互通的医疗信息化生态系统。二是建立协同工作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防与治疗疾病,同时还能帮助和激励个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三是通过信息化实现“健康面对面”计划和建立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并按照统一标准实现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智能评价系统。

(二)智慧医疗的基本特征

总体来说,智慧医疗具有互连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连续性、可靠性及创新性等特性。

(1)互联性。不论人身在何处,被授权的医疗健康服务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个人的健康档案、病历、服务记录等内容,并可以会同其他专家进行网上会诊或健康咨询,为人们提供最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2)协同性。通过信息网络记录、整合和共享医疗健康信息和资源,实现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为人们提供健康咨询与回访,以及预防、体检、诊疗、报销、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内容。

(3)预防性。实时地发现重大疾病发生的先兆,按照病理样本值模式进行判断,输出结论并按其趋势与结果预先进行提示,并在不同阶段的病理状态发生变化前进行快速、有效地反应。

(4)普及性。通过信息网络,突破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医疗机构与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观念分歧和因管理制度不同而产生的影响与制约,提供全民性的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全民健康保健的全程管理。

(5)连续性。通过庞大的云计算中心,按照家庭、单位、个人、区域、个性化服务需求和内容对每个人一生的健康数据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节点与类型顺序予以存储,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具有全生命周期连续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6)可靠性。在没有得到个人同意的情况下,任何关于个人健康的电子档案都不会向他人提供,以确保个人网络信息安全。

(7)创新性。借助丰富的医疗健康信息,可以在伦理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突破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内容,针对医疗器械与装备、诊疗方法和内容、服务体系和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激发更多医疗健康领域内的创新发展。

三、智慧医疗的愿景

在未来,医疗和健康呵护将逐步日常化、家庭化、移动化,个人甚至可以自我了解、自我查看、自我把握。试想有一天,看病不再需要去医院,只要在家或附近的医疗设备馆就可以完成检查。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后,全世界的医生都可以成为选择对象,通过检测数据和医疗数据来作出诊断。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对象的关注点不同,其愿景也不同。从构成要素来看,智慧医疗面向的对象是个人、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全社会。

(一)个人期待

未来,医疗健康服务将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当患者走进医院,通过就诊卡就可以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在门诊就医时,患者刷卡后即可按系统指示的步骤就诊。系统自动接收医生开具的电子申请单,检验人员通过患者标本的条形码信息,将标本放到配有百余个传感器的自动流水线上进行检测。分析检验结果自动传入信息系统,患者及家属可在自助取报告机上通过刷卡获得检验报告。住院患者戴上腕带后就成为医院庞大物联网中最为重要的目标,腕带上的信息为医护人员的所有医疗行为提供了坐标。物联网可以覆盖医院的各个角落,甚至连食堂也被纳入其中。例如,患者能通过病房的无线点餐系统直接点选需要的营养餐。

电子健康档案全程记录从出生到去世的全生命周期,个人一生中的任何医疗记录和临床相关信息都会被记入电子健康档案,成为医生为病人设计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日常体检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记录和分析个人的长期健康状况,还可以作为衡量自身健康状态和遵守医嘱进行康复的进度标准。

在日常健康管理中,人们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健康档案,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通过佩戴可穿戴式设备等新型设备,随时随地测量生命体征以监控人体机能,测量信息上传到云端并进行自动分析,形成健康报告。当出现异常时,系统将自动发出健康警报,给出健康资讯,甚至进行远程辅助治疗。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远程诊疗系统无须为了简单的身体检查而往返于医院,在家就能享受医生的诊疗服务。人们通过手机、可穿戴式设备、家庭智能终端,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一键预约医生等。与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相比,智慧医疗具备以下4个特点。

(1)全程服务模式。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云端服务,24小时监测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和判断、分析健康状况,并在必要时向本人、家属、相关服务机构发出提醒或警报信息。

(2)一体化服务模式。几乎整合医疗产业链所有环节,提供监测、诊断、预约、支付、治疗、给药、康复、保险等一体化服务。

(3)保姆式服务模式。通过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智慧医疗直接面对各种人群,是贴身的医疗健康服务“保姆”,可细致地观察个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提供咨询,在必要时联络医疗机构和服务者。智慧医疗系统熟悉服务对象医疗健康历史和部分健康问题的有效应对方法,按照医嘱提醒服务对象开展相关计划。

(4)自助式服务模式。通过在线咨询、可穿戴式设备、远程医疗为医疗健康服务对象提供自助式服务。服务对象可以借助传感器、网络、医疗健康云平台等自行诊断健康状况,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和执行治疗方案,免去因“小毛病”就医的麻烦,也可以为医生诊疗提供判断依据。

(二)医护人员

针对医生的工作职别,可提供手机版工作软件、医生工作站等产品。通过这些产品可实现病人查看病情、开诊断单、化验体检、复诊挂号、双向转诊、开具医嘱等功能,完成对患者各项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并可以将信息直接传输到护士站、手术室、药房等相关科室。医生不论是在诊室看病,还是在住院区查房,都可以通过远程调阅CT影像、电子病历等,查询到病人的检查结果,随时随地查看病人的病情,并提供相应咨询服务。通过上述产品,医生还可以实时掌握病人情况,并直接反馈注意事项至值班医生或病人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住院医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医疗会诊,建立集视频、语音、文字与数据交互为一体的全方位沟通体系,和远程专家进行异地交流讨论,大大提升了治疗效率。

社区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可按计划进行常规走访,及时了解居民的诊疗需求,在紧急时提供上门服务。社区医生在走访时,可通过医保卡号调阅个人健康档案,通过无线诊疗仪器进行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检测,并实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平台,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供居民和社区医生实时查询。医生还能够查看平台对居民生理指标的预分析,为诊疗提供依据,并及时将诊疗信息保存,充实电子病历,方便社区医生下次诊疗。通过无线社区医生工作站可实现患者寻诊、医生上门服务、诊疗信息保存整个流程的电子化管理,使居民享受家庭医生式的服务成为现实。

护士可通过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的读取、查询、核对与执行医嘱;查看医生给病人开具的处方信息,以及检验结果和检验图片,并为病人送药;随时和主治医生沟通,增强医护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更加精确地提供护理服务;可在医嘱执行时对病人腕带和输液标签条形码进行双重核对,防止用错药物的情况发生;可以随时查看病人的输液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输液安全。

(三)医疗机构

智慧医疗有利于医院灵活运营和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简化临床流程,建立集成信息系统,优化内部资源供应链,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1.高度集成共享的信息系统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从数据、业务过程、应用等方面将医院内医疗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高度集成化,推动内部医疗、行政、后勤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利用,实现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使就医、住院等流程简便、通畅。

通过对挂号、就诊、支付、检查、取报告、取药等环节的优化整合,使信息能够实时传递与共享,缩减各环节间的衔接时间,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进行多个环节,从而加快就诊流程。将开住院单、安排床位、问诊、检查、手术、交费等流程联动,合理安排医院资源,缩短住院等待时间。例如,医生工作站实现了各诊室与药房、化验室、收费处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医生开具的处方、申请单及处置单快速传送到门诊收费、医技科室等相关部门,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从而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和遗失中间票据的现象,方便患者就医。医疗机构、医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在线交流、会诊、咨询、检验资源共享等。

2.RFID广泛应用于对人和物的管理

RFID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制剂、医疗设备、消毒包、医疗垃圾和血液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跟踪和管理。从注射器、外科手术设备到轮椅等资源的管理一直是令全球医院非常头痛的事情。分布于医院各处的无线射频标签、计算机终端、移动终端等信息源能够记录并上传医院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人员的状态,如病房、手术器材、病人、医生、护士等,大大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服务效率。

在药品管理上,可通过对流通过程中的单个药品唯一的身份进行标识及追踪,达到对药品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与共享,有效地解决了医药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成本和管理问题。通过腕式RFID,医疗物联网能实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将RFID与门禁控制功能相结合,可以确保经过许可的人员进入医院的关键区域。当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也可通过标签上的紧急按钮进行呼叫。

此外,RFID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确保医院购买和接收正确数量的设备和药品,最终减少库存量和成本。

3.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在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中,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可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实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医院高效、稳定地运营。智慧医疗注重以人为本,通过智能化的建筑,布设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巡更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IC卡系统、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叫号系统、医护对讲系统、手术室监控系统、中央通风系统、智能窗帘系统等,提供通畅的无线网络和就医流程,保障出入安全,并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室温、光线和音乐。

(四)全社会目标

完善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念驱动,对于公众、医院、健康服务机构、医疗行业监管、政府管理等方面意义重大。

1.互联互通使医疗卫生体系连接更加紧密

把大中型医院、社区医院、卫生部门、社保部门、保险公司等主体的有关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体检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疾病治疗、保险支付等业务立体交互的社会医疗卫生体系,可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就医成本。例如,双向转诊使医院之间的配合更加流畅;社保卡和社保结算让医疗保险、银行、卡片运营商之间的协作更加深入;医生工作站不仅能够调阅病人在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还有利于医保政策规范用药及提供系统药物配伍禁忌提示等,避免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等违规行为。

2.促进社会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医院内部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紧密衔接,使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另一方面,通过院际转诊、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共享,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院际间的信息共享使重症病人转移至大型医院、康复中病人转移至社区医院更为便利。

3.大数据提升公共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提升公共医疗卫生管理水平要着力于关注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和监控流行性疾病,对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做出优化统筹,确保医疗体系各部分之间协调合作。例如,血库综合管理系统对血库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城市间、院际间血库的数据共享。通过超市的纸巾销售数量估计城市感冒人数等经过研究验证的方法,对流感等流行性疾病作出监控预测,及早应对处理。急救响应系统在医院、交通等方面做出协同控制,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做好预备工作,使事故重伤或重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提高手术成功率。药品监控系统覆盖药品的生产制造、批发、运输、仓储等整个业务链管理,以及药品的跟踪和服用。通过将医疗法规纳入医疗系统中,可自动监测医疗过程,同时自动检测和报销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效率。

智慧医疗还将促进医疗卫生人才机制创新。例如,在社区卫生平台上,以医生工作站、移动终端和无线诊疗设备为纽带,联合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以及医院的专家、护士、志愿者等人员打造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定制套餐和家庭医生等服务。社区居民只需拨个电话,家庭医生就可以带着无线诊疗设备提供上门服务,真正实现“健康服务零距离”。

四、智慧医疗的关联性分析

当前的医疗系统并不是一个整体性的协同系统,而是分散在不同区域独自运作的孤岛化系统,或大或小,彼此间没有相互联系。智慧医疗将以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实现完全协同的医疗系统。

(一)全面感知及自动获取及时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更深刻的感知,获取来自传感器、仪表和系统的一切数据,观察、监测医疗系统中每个部分、每个个体、每个环节的确切情况。

医院各种物理设施(如数据中心、计算机、网络等)都成为智能化节点。传感器无处不在,分布在病房、手术室、病服、药品中,使人们所关注的健康状况都可以被度量、被感知、被发现。

(二)信息互联融合准确

伴随着5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呈现全球化的互联互通局面。每个个体、器械、机构系统整合为一个协同的整体,将临床医生、护士、研究人员、保险公司和患者联系起来,通过全新的方式进行沟通、互动、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弥合信息壁垒,以无缝协同的方式准确地进行互联互通。

(三)全面数据支持决策智能化

透过智慧医疗系统,用极其简单的方式便可获得庞大的医疗数据,使病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由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再因为病历的缺失而影响对病源的找寻。医疗研究人员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可获得大量准确、珍贵的医疗信息和大量高质量的有效案例,不但可以及时对大规模的疾病暴发进行准确的预测,而且能够推进国家医疗行业的发展。“智慧化”的医院管理系统可以使管理变得更加地有效,药物供应商也能因实现及时、准确的药品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以因为对病人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流程发展。

(四)产业关联性

智慧医疗是科技融合的产物,与各行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智慧城市的子系统

智慧医疗与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环境等一样,是智慧城市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智慧医疗就无法形成完整的智慧城市体系。从架构设计的角度来讲,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似,智慧医疗包括“感、传、知、用”四个层次。其中感知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适合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传输层以专网建设为重点,可以由政府出资,企业建设和维护;其余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安全和评价体系等应由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研究。

智慧医疗与智慧城市在最终目标和技术支撑上是一脉相承的,而且相互影响。因此,需要站在决策角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在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寻求共享,杜绝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智慧医疗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应与智慧城市建设既成的标准和规范统一,避免重复分散建设和“信息孤岛”,保证智慧医疗的建设成果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2.智能终端关系

作为获取患者信息和连通医生、服务商和患者的必需设备,各种终端设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终端设备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植入式设备、可穿戴式设备、便携式设备和环境式设备。植入式设备包括起搏器、植入传感器等,主要用于监测体内器官和弥补器官机能的不足;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衬衣、智能手环等,用于监测人体重要指标;便携式设备是连接医患的App的载体,如装有移动App的智能手机;环境式设备主要指智能房屋,可全方面应用于使用者的生活。

3.市场投资关系

智慧医疗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也将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及关联领域带来投资机会。

1)热点分析

一是带动医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一代医疗装备的开发要以减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为目标。二是智能家居迎来发展机会。智慧医疗与智能家居关系密切。三是带来与安防技术的融合契机。凭借传统安防技术和经验积累,为安防企业进军智慧医疗产业提供了契机。

2)潜力分析

(1)政策环境支持。2013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卫生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611亿元建立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3项工作。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30余份文件,为智慧医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资本市场的热情已点燃。一些地区政府专门设立了基金,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合称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创投资金及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其中。

(3)深化医改手段。一是医疗行业的战略性转变,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预防为中心”过渡。二是传统就医模式的改变,破解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三长一短”等问题。在“互联网+”融入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智慧医疗成为人们的新期待。

(五)智慧医疗的发展进程分析

各城市推进和实施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明确包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提高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在内的建设目标和规划蓝图;二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来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和医疗服务的水平;三是推广使用预约挂号服务平台以缓解看病挂号难的问题;四是利用先进的智能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五是关注弱势群体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的开展;六是推广和应用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医疗卡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