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哲学研究:孙洪敏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时值壬辰,辽宁社会科学院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年征程。经过精心策划和编排,“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终呈其面,令人欣喜,从中不难窥见中国学术传统的映像和传承,感知社会科学工作者栉风沐雨、砥砺研磨的艰辛劳苦,雄立潮头、凯歌行进的激情与欢乐。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自有人类社会起,就开始了各种方式的对社会规律的探索,以叩问社会之道,寻求社会的良性发展。这些探索已成为人类探索自身的一部分。社会是人的活动域,有关这一场域的属性、构造、关系、机能等的规律性的研讨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内容。康德生动、精准而有趣地表述了自然、人、社会的关联:“大自然迫使人类去加以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立起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人类结成社会以解决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或者说人类以社会的方式告别了自己的自然之属。从那一刻起,社会就作为人的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它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以至于建设社会就是建设人自身,研究社会就是研究人自己,在对社会的研究中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社会关联着人类的未来,在马克思的理想中,“人的社会”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理想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类未来的期许成就了社会科学研究充类至尽的学术积淀,成就了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光昌流丽、兴旺发达。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学理传统,即要着眼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人类社会代有其变,但有着基本的规律贯穿其间,对这些基本规律的研究延续在数千年来对人类社会的体认之中,其成果构成了社会科学理论的深厚传统,凝聚为人类文明的珍贵积淀,影响着各个时代、各种体制下的社会建设。“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周书·泰誓》)。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普世追求。分门别类,彰显根本,对社会之道的追问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与守护,探索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和进步理念,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是与时俱进的,这是它的时代性,它由此建立起有差异的合法性、权威性,建立起与所处时代的血脉关联,并以此回应时代之问。时代精神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分析现实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必须与时代一同发展,葆有向新而在的敏锐性、先锋性,敏锐地在学理传统中整合进时代的质素,以此推进社会的积极发展。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而言,要处理好八种关系,即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求真与务实的关系、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科研与科普的关系、有为与有位的关系、治学与修身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又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事业,它的理论不是面向空中筑楼阁,而是朝向坚实大地的实践结晶,呈具象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个人类共同体之中,与具体的生活、建设、发展相联结。它的应用性体现在作为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的智库,为具体的社会发展服务。由此,社会科学研究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光荣传统。事实上,倡导调查研究是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固有的学术传统,早在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调查孕育了现代形态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其卓越的成果不仅构架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架,而且为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提供了学理上的合法性依据。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必须在调查研究中切实致力于发现、认识并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把自己打造成党和政府的智囊团。这是它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任何一种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应用的社会科学都是没有作为、没有生命力的。

辽宁社会科学院起步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1962年,其前身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进而蔚为大观。五十春秋,筚路蓝缕,薪火传承,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奉献了弥足珍贵的学术成果,并作为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团,为推动辽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造就了一支学有专攻、术有所长的学者队伍,涌现出一批学术精英人才。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的“十一五”时期为例。辽宁社会科学院共完成学术成果3500项,出版著作104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3266篇,有236项成果获胡锦涛、李长春、刘云山等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批示,总字数达5056万字。诸多成果不仅显示了特有的学术价值,而且被转化为新政策、新举措付诸实施,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关专家成为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社会学、民俗学、中国语言文学、东北边疆史地史、明清史、东北近现代史、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

列入首批“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著作的作者,均为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勤奋钻研,成为享有盛誉、颇具建树的知名学者。将他们的成果结集出版,对于积淀学术文化、加深学术积累、典藏学术精品乃至传承中国学术传统、打造具有地域风格和特征的学术流派、彰显辽宁社会科学院学术风范,无不具有重大意义。在这支“学者文库”作者队伍中,未来无疑还将有更多的加盟者。

展望未来,刚刚踏入“十二五”时期的辽宁社会科学院,志在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体制完善、机制灵活、人才聚集、学科布局合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位居上游水平、在辽宁省内具有权威地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和传播中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咨询服务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和信息交流中心、地方党委与政府名副其实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辽宁社会科学院因时而生,为民而谋;孜孜以求,唯兴国以为宏志。共襄五秩盛典,无不鼓舞欢欣,豪情满怀。往事可追,前程在望。感慨系之,谨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