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上争端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
2012年是周边地区海上争端集中的爆发年,中菲的黄岩岛对峙、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日韩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纷争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成为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本年度,中国的海上争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高烈度与联动性,二是中国立场的转折性。
一 中国海上争端的新特征
2012年,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对峙双方的维权手段多,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中日双方持续“斗法”,截止到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本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中菲黄岩岛对峙中最为突出的是,两国执法船只在黄岩岛海域的直接对抗。这种地理空间上的、直接的据点对峙,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中国行政、外交与军事手段的有力配合,彰显了中国海上政策的根本性变化,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和平合作的最大障碍,争端事态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点,而2012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争端的持续时间从9月到11月仍然没有结束,随着美国不断地高调介入,中日海上争端将成为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两次争端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区域,但涉及国日本和菲律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呼应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联合起来对崛起中的中国形成制约,抗衡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
日、菲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坚定的盟友,在争端发生前,日菲合作的紧密度已经有明显加强,日本不仅主动出资帮助菲律宾强化南海警备,还打算帮助菲律宾训练沿海警备部队,并且与菲律宾建立有关南海问题的情报交换体制。黄岩岛对峙后,日本向菲律宾提供10艘全新的巡逻舰艇,并与之达成日本自卫队使用菲律宾巴拉望岛或吕宋岛的美军基地的协议。此协议的达成,标志着日本自卫队今后可能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进行长期驻扎,这不但意味着如果发生战争或冲突,日本就可以“方便”地对美军进行支援,而且意味着日本的势力正逐步进入南海,可以通过自身力量来保证日本海上生命线在南海海域的畅通,同时还可以“视情况”而对中国的南海行动进行牵制。
二 海上争端缘何必然发生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海上经济利益的凸显,中国力量向海上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10年,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表明中国海洋战略的总目标是“建设海洋强国”,为此,中国要扩大管辖海域,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也正是这一年,围绕中国的海上争端开始逐渐增多,周边国家认为中国在近海地区确立主导地位的意图日益明显。
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和努力,注定面临来自美国和周边国家的直面阻挠。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过去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其军事影响力基本限制在陆地领域,对海洋领域的延伸极为有限,不会对美国在海域的军事影响力形成有效威慑,更不会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如果中国一旦成为海洋强国,那么中国将拥有陆海兼备的大国实力,直接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形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其亚太盟国体系将不可避免瓦解。因此,如果中国继续着海洋强国的梦想,那么美国势必将与中国发生激烈的对抗。2012年美国在黄岩岛对峙和钓鱼岛争端中的“拉偏架”充分反映出美国的焦虑与不安,它试图通过对同盟伙伴的支持,遏制中国的向外发展。
对于周边邻国来说,中国的海洋强国梦同样会刺激他们联手牵制。日本自古以来就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是陆地强国,作为中国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作是一种严重的传统势力范围侵犯与外来威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步步紧逼,毫不退让,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都是在用实际行动对抗中国践行其海洋战略的举措,未来中日在海洋安全领域的摩擦将会不断上升。
虽然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俄罗斯并不希望中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真正领导者。近期,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签订大量军售合同,向越南出售大批先进战机、潜艇、军舰和反导弹系统,帮助其提升军事实力,并且还计划在金兰湾重建军事基地,俄罗斯的举动充分说明了其打算利用东南亚防范中国之心,联合起来在南海问题上为中国制造“绊脚石”,阻止中国的海洋强国步伐。而印度则担忧中国的海洋实力不断强大会威胁到印度在印度洋的利益和安全,所以就利用各种机会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动作干扰中国。
但是,正如2012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意味着,中国从陆地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已经上升为国策,中国海上维权和海洋能力综合建设的步伐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实力的增长是客观现实,实力是否构成威胁是主观判断。中国如何让周边国家相信中国和平崛起的真实愿望,周边国家如何与崛起中的中国共处,是各方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 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
对海上争端的处理已经不仅是领土领海问题的解决,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能否实现崛起,以及选择何种崛起路径,未来中国需要全面重视海上争端的处理对策建设,从对内对外两大维度构筑实施海洋战略的路径。
1.对内层面: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洋军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始终缺少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海上维权活动中,职能部门带动决策部门,地方带动中央的特征明显。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外交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是应激反应型的,缺乏统一的战略和目标。相对于中国提出的海洋强国目标,实施政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未来,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制定海上安全战略。海上安全战略共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运用政治或军事手段实现对涉及国家利益的海域的事实控制权;二是对该海域的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担负维护海域秩序的责任。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首先确保第一层面的海洋安全战略的实现。
中国正处于不断崛起的阶段,经济发展对海上安全的需求日见增多,势必要求中国必须将国家利益拓展到国土范围以外的区域。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成为一个海权国家是必由之路,而海洋安全战略则是实现目标的指导和根本。中国海军未来的战略任务基本涵盖三个层次:近海防御,保护领海和领土完整与权益,确保中国海上生命线的畅通。
近些年,中国的海军装备大面积升级,总体规模和兵种装备的完整性和执行作战任务的多样性已经升至世界各国海军的前列。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军委主席后首次签署命令晋升二炮司令员魏凤和同志上将军衔,凸显了二炮在未来军事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战略和军事上的准备之外,中国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国务院在最近几年已经陆续将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批准为海洋经济区,推动海洋新型产业发展,扩大海洋资源的利益受众范围。
2.对外层面:多管齐下,化解风险
在警惕海上争端联动性对中国周边安全引发消极影响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周边国家尽管在牵制中国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但仍存在矛盾和互疑,这为中国的政策调整提供了选择空间。
首先,在黄岩岛对峙发生后,东盟未对菲律宾形成统一支持。从目前来看,东盟的立场出现了明显分化,内部矛盾突出,菲律宾处于孤立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多数东盟国家希望保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未来,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将主要集中于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来制衡和约束中国。
其次,美国盟友间矛盾重重,日本在海洋问题上面临多重挑战。
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突然登上了韩日之间存有争议的独岛,成为韩国建国以来首位登上该岛的国家元首。这一举动引发了日本的强烈抗议,韩日关系急速冷却,独岛之争甚嚣一时。独岛问题既是领土主权问题,又与历史问题和海洋权益缠绕在一起,加之涉及美国的东亚政策,从而深刻影响韩日关系和东亚地区的合作。
韩日都是美国的同盟国,对于两国之间的摩擦,美国一再表示“韩日间发生纷争对美国来说是一件‘不太舒坦’的事情”,并重申“希望两国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有关问题(独岛主权)”。对美国来说,独岛归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岛屿之争而影响了美国同盟间的关系,更不能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
除了独岛之争,日本与俄罗斯在千岛群岛的较量也再度升温。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对千岛群岛在内的远东开发是俄罗斯亚太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2012年7月3日梅德韦杰夫视察了该岛,11日梅德韦杰夫重申,千岛群岛无疑是俄罗斯土地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俄罗斯眼里,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遏制日本挑战地区格局、减缓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步伐的重要棋子,是与日本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略平台,可有效钳制日本的战略扩张空间。俄罗斯领导人冒着使俄日关系火上浇油的风险视察该岛,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打压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日本,牵制美国重返亚太。因此,普京重新成为俄罗斯掌门人后,俄罗斯会充分吸取亚太养料促进远东发展,继续利用千岛群岛与日本进行地缘博弈,日本在海洋问题上的四面楚歌会持续上演。
四 中国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黄岩岛事件,还是钓鱼岛问题,各方都未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路径,而是通过不断强化对争端领土的实际占有,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现实。在这两次争端中,各方虽然都做出“不怕决一死战”的态势,但可以看出武力并不被各方认为是优先选择。
同样是中国海上争端的对手,日本和菲律宾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海上实战能力,都远非同一级别。虽然菲律宾在短时间内密集采取了多种手段,但中国通过打出一系列有力的组合拳,恢复了对中沙群岛的实际控制。菲律宾仍然试图反扑,但是鉴于国家实力的差距,形势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关于钓鱼岛争端,情况要复杂得多。除了获得美国的军事支持外,日本自身海上武装力量和其潜在的作战能力要远超菲律宾,中国很难凭借武力进行威慑,完全实现对钓鱼岛的实际行政管辖,这一点是中国处理钓鱼岛问题时应考虑的重要参数。
黄岩岛对峙与钓鱼岛争端的发生,使日本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问题上的立场趋同,外交与军事互动日益增强,它们谋求建立更为广泛的对华联合阵线。因此,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将双边问题扩大为多边问题,甚至上升为具有地区安全格局意义的普遍性问题,对中国实施强大的外交和安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