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

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上市品种、交易规模和结构、价格发现效率、交易中介与交易主体等方面。

一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目前上市的品种

目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品种以及组织结构格局基本延续了1998年国务院对期货市场进行整顿和结构调整后的状态。提供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的期货交易所压缩至3家,而且各交易所的交易品种不再重复设置。2003年3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新推出优质强筋小麦合约,是中国期货市场自1995年初至2000年6月清理整顿后首次上市的新品种,随后几年里不断有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或重新上市。新品种的上市或者重新上市,促进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品种结构的不断完善。上市交易期货品种达23种,其中农产品期货品种占了13个,交易比较活跃的农产品主要有大豆、豆粕、豆油、天然橡胶、玉米、强麦、白糖等(见表3-6)。从表3-6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基本覆盖了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品种,在某些品种上还形成了统一的上下游体系,如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大豆、豆粕、豆油等品种。

表3-6 中国目前正在上市挂牌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二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结构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日前发布的全球69家主要衍生品交易所2008年交易量(含代为清算的场外市场衍生品)统计分析报告,我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2007年成交量保持高速增长,全部跻身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前十六名,全球排名由2007年的第17、24、27位分别跃升至第10、13、16位。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以139.2%的增速被誉为“全球增长最快速的交易所”。据统计,2008年在全球成交前10名的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当中,我国期货品种占据七席,它们分别是白糖期货、黄大豆1号期货、豆粕期货、玉米期货、天然橡胶期货、豆油期货、强麦期货。其中,白糖期货成交量增长264%,与黄大豆1号期货、豆粕期货牢牢占据全球农产品期货及期权成交量的前三位。白糖期货在2、3、4、5、7、12月份的日均交易量在世界农产品及软商品市场中位居第一。

据FIA数据,2008年中国11.15亿手的商品期货交易量占全球商品期货交易量的37.36%;农产品期货交易量为6.8亿手,占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份额的63%,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量为3.06亿手,占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规模的34%,继续位列全球第二大农产品交易所。200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黄大豆1号期货和豆粕期货交易量分别达到0.8亿手、0.57亿手、0.41亿手,其中白糖期货的成交量增长了264%,该品种与黄大豆1号期货、豆粕期货牢牢占据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的前三位。

2010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总交易量达313352.93万手,其中农产品期货市场各品种的交易量也迅速增长。我国期货市场不仅发端于农产品,而且农产品期货在整个期货市场中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1998~2002年,农产品期货在我国期货市场的比重占到7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一些新品种如金属、化工类产品以及金融期货品种的上市及其迅速发展导致的,但从绝对量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仍然增长迅速。

从品种上看,农产品的持仓量和成交量继续维持高位。据统计,豆粕作为明星品种,其成交量在所有品种中排名第一位,白糖也超过了2亿手,排名第二位。从持仓量来看,豆粕和白糖分列第二、第三位。

从国际影响力看,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全球期货市场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全球69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最新统计,2011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列第11、14、15位。郑州商品交易所较2010年上升1位,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下降3位和2位。

在成交量前20名的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合约中,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白糖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依次位居前三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豆粕、玉米、大豆、棕榈油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强麦分列第5、6、9、10、14、20位。

三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效率明显提高,为现货经营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合约规则、增强市场流动性,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各品种期货价格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如刘庆富等利用信息共享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模型对我国大豆和小麦的期货、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和运行效率正逐渐提高。刘凤军等认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的投机成分在减少,价格发现功能在提高,市场效率在提高。张树忠、李天忠、丁涛通过计算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并检验其与CPI的关系,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对CPI有先行指示作用。杨晨辉、刘新梅、魏振祥等运用误差修正项模型和基于t分布的双变量EC-EGARCH(1,1)模型对我国玉米、白糖的期货、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玉米和白糖的期货、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和相互引导的关系,并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引导强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引导。

就单个品种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大豆的期货价格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与现货价格和国际市场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如黄大豆1号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和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均保持着高度相关性(见图3-1和图3-2)。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的大豆期货与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及国际现货市场的大豆价格之间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相互影响中,“中国因素”通过期货市场间的影响融入国际大豆贸易价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其供需情况的变化以及相应的采购行为对世界大豆产业有着重大影响。据统计,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大豆期货价格以及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2、0.9568、0.9579、0.9039(东京谷物交易所大豆期货由于活跃度不足,各地与其相关系数均相对偏弱,但DCE与TGE的相关系数仍达0.8613)(见表3-7)。研究还表明,DCE大豆期货合约在利润率和风险波动率等方面的指标对CME大豆期货合约也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这种紧密的价格联系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合约,构成了完整的大豆产业链合约组合,而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为大豆加工、贸易等现货企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链各类企业对期货价格的参考程度普遍较高,平均达到85.94%,其中贸易商对期货价格的参考程度最高,达到93.85%。

表3-7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与国际大豆期、现货价格的相关性

图3-1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对比

图3-2 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走势对比

近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郑州价格”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小麦、棉花和白糖等领域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目前,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开始参考期货价格指导现货贸易。河北省粮食集团、西安爱菊油脂公司、湖北银丰棉花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银丰公司”)等企业成立期货部,跟踪期货价格走势,通过分析期货市场信息为企业现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粒公司”)在每次进行现货贸易时都要参考期货价格。2008年4月,周口益海粮油有限公司欲从金粒公司购买4000吨小麦,买方出价为0.895元/斤,而金粒公司则以其订单小麦品质一致性好、能达到期货交割标准为由,参考期货价格,坚持提高价格,最终以0.91元/斤成交。

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自上市以来,便一路引领棉花现货价格走向。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阻使得棉花需求严重不足,棉花期货预期了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在2008年3月创下15440元/吨的价格新高后开始持续下跌,最低跌至11月中旬的10180元/吨。11月份,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棉花收储力度,期货价格也逐步回升,主力合约CF905从11月初的最低10180元/吨上涨至12月底的11865元/吨。棉花期货价格使棉纺企业不再雾里看“花”,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并开始发挥指导现货经营的作用。银丰公司、湖北银海棉业公司(以下简称“银海公司”)就是运用棉花期货价倒推出籽棉收购价。2008年,在棉花期货价格上涨到15400元/吨时,银海公司果断地在期货盘上下单卖出。15400元/吨的期货价折算成籽棉价格为2.9元/斤,银海公司便以此价格与棉农签订单。该价格高于市场价,对棉农具有吸引力,故此稳定了当地棉花的种植面积。

四 期货市场交易中介与交易主体状况分析

1999年以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总数稳步增长,目前每个交易所都有200个左右的会员,其中经纪公司会员数逐年增长,占会员总数的80%以上(见表3-8)。

表3-8 中国期货交易所会员情况

截至2009年底,大连商品交易所会员总数达190个,投资者开户数达360358个,其中企业开户数达到13490个。2009年底,郑州商品交易所会员总数为210个。2009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共有会员215个,几万个交易者参与天然橡胶的交易,同时在全国各地开通了200个远程交易终端席位。可见,伴随近几年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各方对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认同程度显著提高,入市意愿明显增强,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交易者范围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法人投资者比重偏低,尤其缺乏机构投资者。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例,2000年大豆、豆粕期货交易者中法人的比重只有15.3%,2004年注册客户中法人比重下降到4.47%,近几年随着个人投资者的迅速增加,该比重还有下降趋势,到2007年11月,该比重下降到3.74%。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期货市场56万客户中,只有1.4万法人客户。这些法人客户中约90%还都是小户、个体户。300家国有大型企业和1600家上市公司中,不到10%涉及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经过国家批准的只有30多家。而国际水平是,2003年跨国公司500强中92%运用了套期保值,2005年有94%运用了套期保值。在我国,社会上对期货市场有一些误读,长期以来,在许多国人的脑海中,期货市场似乎可以直接与“投机”画等号。公众对期货市场的认识非常片面。

近年来,中国在改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方面有所进展。2003年1月出台的《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接受出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参股期货经纪公司的限制,引发了期货经纪公司的增资扩股热,多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由3000万元增至1亿元左右。2004年7月证监会出台的《关于期货经纪公司设立、解散、合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内期货经纪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这使得一些规模小、交易少的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不退出期货市场。据中国期货业协会2006年的统计,全国已有约1/3的期货经纪公司具有券商或上市公司背景,2007年4月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也鼓励了这种做法。2007年9月底证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182家期货经纪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了87.49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额为4807万元,保证金总量约为300亿元;注册资本达到并超过1亿元的期货经纪公司达到27家,其中,16家具有券商背景,这些期货经纪公司因被券商收购大大提高了资本额。同时,随着期货市场交易量的大幅增长,传统期货经纪公司保证金规模屡屡突破净资本警戒线,也推动了许多期货经纪公司大幅提高注册资本。所有这些都将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中介和交易主体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