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1]。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探寻和把握其有效的结合点。经过持续的实践和探索,河南的经验证明,具有承载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结合点。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作用,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实现全省一亿人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强力支撑。
一 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在需要重点统筹兼顾的几个重大关系中,统筹城乡发展毋庸置疑地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否能够统筹城乡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也事关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的实现。
河南是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中部大省,农业现代化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全局,事关全省1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特殊贡献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收入,改变了全省农村的面貌。但是,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河南省仍有6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仍然很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在加大,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任重而道远。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其实质就是通过城乡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等,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是促进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在农村这一方面能够与城镇相对接的联结点或者结合点,由它来承载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要推进和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就应当在具体的实践中悉心探寻和把握有效的联结点、结合点。找到和把握住了这个联结点、结合点,就能够有效地推进和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底什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联结点、结合点?经过多年的务实探索,河南省终于找到了这个最佳的联结点、结合点,这就是勤劳智慧的河南农民群众在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的奋斗实践中自主创造出来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 新型农村社区发挥结合点作用的内在机理
在新型农村社区出现以前,河南省的城镇体系向下只延伸和涵盖到了中心镇,也就是说中心镇是传统城镇体系的末端和最后一个节点,这样就把广大的中原农村彻底排斥在了城镇体系以外。这种传统的城乡管理体制,从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这一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下,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割裂,彼此之间缺失内在的相互关系。
在试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探索实践中,人们蓦然发现:在繁华的城市和广袤的农村之间,存在着一片十分空旷、几无生机的“荒漠地带”。这个“荒漠地带”犹如一道无法突破的屏障,宛若一条无法逾越的壕沟和天堑,使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几无可能,严重地阻滞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严重地阻滞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严重地阻滞了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的覆盖。譬如,由于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和投资额度十分巨大,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宽阔平坦的城市道路全部修到所有散落在中原大地上的49800多个行政村、18万个自然村。再譬如,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也根本无法全部开通到这数以万计的行政村、数以十万计的自然村。
自从有了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体系的末端,横亘在城镇和乡村之间的那条那道“屏障”、“壕沟”就不复存在了,原本空旷、死滞的“荒漠地带”也瞬间也变得生动、活泛起来。作为新型城镇体系的末端和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犹如一架跨越时空的金色桥梁,把先前相互隔离的城乡连接起来,使二者彼此互动、一体发展。这架金桥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聚居其中的广大农民。在这架金桥上,流动的是来自城市的资金和人才,流动的是来自农村的流转土地使用权,城乡优势互补,二者共兴共荣。
为什么新型农村社区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型农村社区总量相对较少,分布密度相对较小,为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的流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的覆盖提供了可能。河南原来拥有48000个行政村、18万个自然村。从空中鸟瞰,这些村落宛若一颗颗珍珠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要使相对集中的城市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流向、延伸和覆盖这密如繁星的所有这些村落,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效益是非常低下的。而新型农村社区的总量相对较少、分布密度相对较小,实现城市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覆盖要相对容易得多,投入相对集约节约得多,而且使用效率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所具有的承载功能决定了其具有这一功能。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城镇化理念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农村居民聚居区。它同传统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不同,就在于它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很强的承载功能。它不仅是更加众多的农村居民的聚居地,也是居民们依托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事与先前迥然不同的生产劳动,过着与城镇居民相近或相仿的新生活的乐园。新型农村社区所具有的这种特有的承载功能,使得它能够推动社区与城镇在人口、产业、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第三,新型农村社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这一功能。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也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种仅仅依靠传统维系的社会共同体,而是经过统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功能和文化生态多样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其本身就属于城镇的范畴,同时它又把更加众多的居民群众聚居在一起。就新型农村社区的自身性质而言,其本身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产物,与城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经验证明,关联性强的事物之间往往易于沟通和交流,容易发生彼此互动的关系。作为新型城镇体系的末端和重要节点,新型农村社区既同城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又同聚居其中的农村居民直接相联系,因此它便于与城镇沟通和交流、发生互动关系的这一特定性质,决定了它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佳联结点和结合点。
三 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结合点作用
既然新型农村社区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这样的功能作用,因此,我们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就要着力增强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功能,充分发挥其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就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从理论上说,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在空间上距离城镇、产业集聚区越近,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在制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布点规划时,就要遵循“三靠近”原则,既尽量靠近中心城区,尽量靠近集镇,尽量靠近产业聚集区。做到这“三靠近”,更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空间距离,更容易突破传统“荒漠地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屏障和壕沟,加快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的流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的覆盖,从而也就更能够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功能作用,就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功能作用,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备传统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不具备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理论上说,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越是完善,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就越是强大。因此,要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制定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建设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绿化、供电等在内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金融邮电和市政公用等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就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规模。从理论上说,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功能的强弱,与其规模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要遵循“相对集中、集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有效整合居民点,通过迁村并点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社区相对集中。一般而言,位于中心城区、集镇和产业聚集区周边的新型农村社区在规模上以10000~15000人为宜;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则应当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在规模,山区3000人左右,丘陵地区5000人左右,平原地区10000人左右。
第四,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的作用,还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从现实实践上看,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功能的强弱,还同城乡一体发展的机制是否健全和完善密切相关。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和保障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体制与政策的互相协调,维护社会公平;二是通过机制创新,发挥城市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和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作用,促使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之间在人口、产品、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流动,使二者的自然、社会、人力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