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精简双语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能源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6.中国能源需求趋势成为全球最大变量

本报告分析认为,2011~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为2.23%,高于国际能源署(IEA)新政策情景下的1.9%;而同期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为1.97%,也高于IEA的1.4%。在总体上均提升了世界能源的供需水平,使中国能源供需在世界能源的占比更加突出。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24%,而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增量的38.5%。可见,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增长之势将对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具有更大的影响。

这一展望趋势与我们对中国“新四化”进程的分析相关。但是,在本报告的“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下,如果对中国能源战略和政策进行适度的调整,对能源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随着能效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控制2020年以后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

7.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可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做出重大贡献

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不同的碳排放结构,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冲击也不同。IEA的450情景是控制全球气温上升2℃的倒逼情景,而在IEA的新政策情景下全球气温上升只能控制在3.6℃,而IEA现行政策情景只能控制在5.3℃。本报告的“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展望优于IEA的新政策情景和现行政策情景,次于450情景。根据本报告的“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2011~2035年中国煤炭部门的碳排放增长速度为-0.4%,2020年后,特别是2030年前和2035年前的碳排放水平低于IEA的新政策情景,无疑将对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同时也对全球气温控制在2℃~3℃内作出重大贡献。

8.提高能源效率是中国变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为软性增长的重要手段

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既取决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更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节能潜力的挖掘与能效技术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近十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相对减缓不仅与经济增长放缓有关,也得益于能效的提升。这一问题已经被国际能源机构关注和认可。本报告认为,在2020年前仍需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政策和产业投入的重点,继续加大挖掘能效潜力的力度。这是中国变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为软性增长的重要手段。

9.中国将加速建设全球能源贸易与投资体系

本报告认为,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2015年的11%,2020年接近26%并稳定至2030年左右,到2035年有可能下降到15%。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55%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60%,稳定到2025年,2030年接近65%,2035年有可能提高到6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由目前的19%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35%,2020年接近40%,并保持到2030年,2035年有可能下降到24%。这一展望低于IEA对中国油气进口需求的展望,但是依然成为中国扩大能源进口的动力。为此,中国须继续加大对周围地区油气进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大油气进口规模,推进多元化,逐步建立全球性能源贸易体系;继续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大幅提升海外油气作业规模,通过投资、贸易和金融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全面提升参与全球能源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0.新能源安全观引导中国确立新的国际合作姿态、责任与义务

本报告从全球能源格局和中国的国情与视角分析了能源安全观的认识过程,对“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观作出了新界定,使供需互保和全面合作成为中国能源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本报告认为,无论是双边合作,还是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的能源治理体系建设是提升中国能源安全的具体体现。

本报告以中俄油气合作为案例,深入研究了中国对外双边能源合作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指出中俄油气合作包含商业合作在内的多种战略合作意义,具有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但是,在不同情景下双边合作具有明显的利益差异和冲突,双方从各自的能源安全角度出发,提出的合作政策和策略具有重合、交叉和矛盾之处,使战略博弈成为必然。然而,近年来世界油气供需和出口格局的变化,渐渐改变了2013年中俄油气合作的形势,有可能推动双边在价格问题上取得突破。

多边能源合作是双边合作的延伸。近几年来,中国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在双边能源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多边能源合作,包括2012年主动推动以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为主的周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2013年积极参与和推动G20等全球能源合作机制建设。2014年中国将在APEC中国年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生态能源新战略”要求中国从共同又有差别的政策出发,确立以周边地区合作为基础,与全球合作相呼应的合作姿态和政策,体现中国的全球责任和义务。

11.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价格将在亚洲地区形成基准价

中国原油价格已与世界接轨,石油产品价格与世界间接对接,天然气价格不易接轨。今后中国天然气价格的形成需要通过加大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多气种和多气源之间的竞争来推进。2013年中亚连接国内西气东输管网的扩建工程得以推进,中缅天然气管网建成。到2015年前后,不同来源、方向和种类的天然气供应增长将在中国大陆形成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竞争机制和销售管网,使天然气价格更加市场化和区域化。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天然气进口价格可形成亚洲地区基准价。这个标杆价位低于日本的JCC定价,高于美国的Henry Hub价格[1],接近欧洲的价格,从而推动亚太地区天然气价格的形成。

12.不确定性成为能源政策的管理范畴

在中国的能源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展望,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中国天然气“黄金时代”的主动力。其中,致密气和煤层气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开发技术和经验,而页岩气尚处于开发初期。由于目前页岩气产业能力建设不到位,2015年和2020年的产量目标难以确定;煤制气作为气体能源可能对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起到补充作用。但是,这一人工气的经济性和对环境保护的压力(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关联,发展前景有待验证;新能源发展与内需开发和技术创新相关,后两者的潜力和前景难以确定。目前中国碳交易价格刚刚在几个城市试点,难以确定能否在2020年形成全面的碳交易价格。未来能源政策必须立足于恰当评估和有效管理不确定性。


[1] Henry Hub是在纽约交易所交易的天然气期货合约交割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