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如何使用这本书?
Positive Psychology,在中国内地通常被翻译为“积极心理学”,而在中国香港被翻译为“正向心理学”,其主要的区别在于“正向”一词强调了“超越零和”这一概念,从而将正向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与传统的以矫正心理障碍或治疗心理疾病为关注点的心理学相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你所拿到的这本书,不是一本正向心理学入门读物,也不是一本追求幸福与快乐的心理自助手册,而是一本基于实证研究的正向心理学应用和技巧手册,能够帮助读者形成健康的心理、提升患病后的恢复力和抗逆力、提高治疗的成效和减少疾病负面的影响。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第1~4章),我们会讨论正向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具体包括正向心理学简介、正向特质、正向思维和正向感知,所涉及的大部分研究均以成年人为对象。为了让读者对正向心理学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也会在各个章节中单列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向心理学研究,比如介绍儿童的优点长处、希望思维模式的概念和理论、有关的实例等。第二部分(第5章)则着重介绍我们以正向心理学有关理论为基础,在中国香港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实务活动,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知道如何真正发挥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第1章向读者简要介绍了正向心理学的东西方哲学背景、科学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及应用原则,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正向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对什么是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与以往的心理学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2~4章分别讨论正向特质(优点与长处)、正向思维(乐观与希望)和正向感知(感恩与品味)的有关概念、测量工具、作用及其培养方法,所有的观点都经过科学、实证方法的检验并被发表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每章中有关应用的一节,强调如何把正向心理学的概念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其中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和有关活动都是以作者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根据中国文化进行调适形成的,这在同类书籍中并不多见。第5章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作者以正向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香港所进行的一些实务活动,主要包括希望故事计划、大肠癌基因测试者希望训练计划、大脑麻痹症儿童家长互助小组计划、抑郁症患者正向心理治疗法、健心馆计划,希望读者能够从这些案例中领会如何将理论融入各自日常的工作中去。在最后一章中,作者对中国正向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希望我们提出的一些观点能够促进正向心理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进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本书所适合的读者群体十分广泛,包括那些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正向心理学的心理卫生从业者、希望理解正向心理学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和抗逆力的教育工作者、希望运用正向心理学来提高孩子幸福感的家长、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幸福感的公司职员和对正向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我过去多年间所服务过的病人及案主致以最衷心的感谢,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在看似绝望的情形下依然保持“希望”。其次,要感谢已故的查尔斯·理查德·施耐德(Charles R.Snyder)教授以及奈杰尔·菲尔德(Nigel Field)教授,感谢他们无私的友谊及智慧的启迪。施耐德教授的希望理论对我在正向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影响深远。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多年来对我的信任。最后,要感谢我在中国内地多年的合作者和老朋友,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西华大学吴薇莉教授、纽瀚斯的陈保军先生。正是他们,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所知贡献给中国内地快速增长的心理学领域。
受诸多因素制约,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粗疏、浅陋甚或谬误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各地同行多加教正!
何敏贤
2013年12月于香港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