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分析了学校教育与校园生活两个方面内容,并从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得出如下结论。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学和学习,且认为学习不难、上课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当遇到不懂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问父母,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问同学。深圳市中小学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比较融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和同学比较友好。但学生经常受到表扬的比例较低,且担任班干部的机会较少。
从性别视角看,虽然女生和男生一样喜欢上学,但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学习,考大学的意愿也更强烈,而且女生比较乖巧听话,上课注意听讲,所以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男生少,担任班干部比例比男生高,也更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同时,女生情感细腻,更能够感知老师和同学是友好的。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虽然流动学生比深圳本地学生认为学习更难,但他们更喜欢上学和学习,只是考大学的意愿相对较低。深圳本地学生课程内容掌握最好,其次是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当遇到不会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问父母,也有部分学生选择问同学和老师,其中深圳本地学生问家长的比例最高,农村流动学生选择问同学和老师的比例最高。深圳本地学生、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受到表扬的情况没有差别,但深圳本地学生和城市流动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远高于农村流动学生;农村流动学生比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更认同老师都很友好,但对同学的友好度评价基本一致,没有差别。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比公办学校学生更喜欢学习和上学,但民办学校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困难得多,考大学的意愿也不甚强烈。由于公办学校竞争激烈、压力大、要求高、管教严厉,公办学校学生较难得到老师表扬,也较少感到老师和同学的友好。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学习内容浅,在学习态度和意愿、学校关系方面都比中学生好。中学生更多地感到学习困难,不爱学习,考大学的意愿也没有小学生强烈。中学生遇到问题时从问家长转而变成问同学,因为这时候家长的能力也许不足以解答课业问题。小学生的校园关系比较单纯,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更加友善,也经常受老师表扬。
总之,农村流动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乐观,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社会支持。从学习态度看,尽管他们比深圳本地学生和城市流动学生认为学习更难一些,但不影响对上学和学习的热情,只是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考大学的意愿相对比较低;从学习行为看,他们与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一样,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通常选择问父母,其次选择问同学和老师,他们问父母的比例低于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而问同学和老师的比例高于这两个群体;从学习效果看,85%的农村流动学生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比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比例低,他们担任班干部的比例也比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低;从学校关系看,农村流动学生更能真切地感知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好。